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Ingmar BergmanBBC FOUR 为祝贺伯格曼(Igmar Bergman) 89 岁生日,在周末播出了他的两部早期的作品 Journey into Autumn/Kvinnodröm (1955) 和 Sawdust and Tinsel/Gycklarnas afton (1953) 和三部有关他的纪录片,第三部纪录片 Bergman Island 是对他的直接采访,与导演 Marie Nyreröd 一起回顾他的电影历程。

我看的第一部伯格曼电影是《哭泣与低语》(Cries and Whispers, 1972),看不懂,只觉得莫名其妙。第二部是《芬尼和亚历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 1982),这次看懂了,但觉得很长、很闷、看完了很难受。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的伯格曼的电影不是他的导演作。《星期天的孩子》(Sunday’s Children/Söndagsbarn, 1992)是伯格曼的剧本,导演是他的儿子Daniel Bergman。有趣的是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的话题是父子关系。通过主角小男孩的眼睛,观察疏远的父亲、压抑的母亲、家人间的紧张关系、再加上小男孩的奇异想像--据说是星期天出生的孩子的本领。虽然是十多年前看的,但我对这部片子印象非常深刻,夏天北欧乡村的感觉似乎能触摸得到,当然最打动我的,还是电影的结尾。

第四部是终于可以在电影院中看的《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1957) 了。这时我已经不觉得伯格曼的电影闷了,而是惊异于导演想像了的丰富,特别是其中的梦境。但是对于电影中许多其它的思考和老人的絮语,让然无法完全了解。

Journey into Autumn

Journey into Autumn (《秋日之旅》)和 Sawdust and Tinsel (《锯末与亮片》又名《裸夜》The Naked Night)故事上比较简单,比较容易欣赏。Journey into Autumn 说的是两个女性,一个是摄影师,一个是模特儿,一块儿外出到 Göteborg 拍摄时各自的一天。Sawdust and Tinsel 说的是马戏团中一对男女试图改变自己人生方向的故事。也许是因为自己人生阅历的增加,我现在更能给剧中人物给予同情,能原谅他们的种种自私、矛盾、怯懦、理解他们的欢乐于向往、渴望与失落了。两部都是精彩之作。Sawdust and Tinsel 还有和费里尼的《大路》(La Strada, 1954)相呼应之处。伯格曼的这两部电影的女主角都是 Harriet Andersson。我觉得她长得很美,有西方人的轮廓和东方人的细腻,有点象奥黛丽赫本。现代的演员中,法国美女Virginie Ledoyen 长得有点象她。

Sawdust and Tinsel

英国最近重新发行了伯格曼的《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 1957),可能有机会看上,可惜在爱丁堡 Filmhouse 上映的是数码拷贝。

4 Comments

  1. Alex Qi说道:

    伯格曼的片子看过处女泉,应该是他比较好理解的片子。还看过和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和伯格曼是一个姓,翻译不同)合作的秋天奏鸣曲,不过没多少印象了。

  2. […] 对于伯格曼的电影,我看得还很少。最近 BBC FOUR 在伯格曼89岁生日的回顾,让我对他的了解增加了不少。他的电影,需要集中注意力地看,看完之后,会觉得自己投入也很多,需要休息一阵。曾在《卫报》上看到有人在6个星期内看完伯格曼的38部电影,真是了不起的工程。 […]

  3. Jenny说道:

    Isn’t he Swedish?

  4. newlight说道:

    Well, you can think him as the national treasure of Sweden. :)

回复 Jenny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