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瑞典模式”可以救市吗?

《卫报》在10月7日的社论中,敦促英国政府在制定救市方案时,参考”瑞典模式”。1992年瑞典房产泡沫破裂,国内几家主要银行都面临破产危险,瑞典政 府一方面提供存款担保,另一方面在注资换股之后,把所有不良资产全部集中到一家国有企业,统筹出售。最后据说还给纳税人赚了点钱。

“瑞典模式”其中一个重点时,当政府向银行注资补充本金的时候,必须以从银行手中换得优先股为条件,保证纳税人的投入能够优先获得利息或者分红回报。英国政府8 日发布的救市方案,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瑞典模式”,但确实强调了500亿英镑的注资,条件是以获得参与银行的优先股为条件。虽然细节还未透露,但估计至少 头250亿英镑注资换股将会以定息方式获得比较稳定的投资回报。

对于银行的现有股东来说,这个消息可说是有喜有忧,喜在于银行终于可以从 政府那里得到注资保证,不至于眼看着银行一步步滑向关门大吉的深渊。忧在于银行为了救命喝猛药,股东手中的普通股变成了二等货色,价值被冲谈,这种担忧自 然表现在股价上。所以银行股的表现,是10月8日跌得最厉害的,第二天反弹得也最快。反而股价一直稳定,普遍认为资金充足,却也参加了政府注资计划的 HSBC股价下跌了。

政客和公众对于政府的这一救市行动的信心,其实还是建立在对英国银行资产良好的信心上。如果银行资产良好,那么乐观的想象是,在注资和降息双管齐下之后, 银行间贷款启动,如果经济不是那么糟糕,银行还能比较快地开始重新赚钱。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不仅可以得到利息,还能较快地卖出股票。当然最重要的原因 是,在两天银行股狂跌之后,救市刻不容缓,任何方案都好过没有方案,况且这个方案还算看得过去。

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注资后发现银行资产不是那么良好,或者全球救市不成功,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银行长期难以盈利,那么纳税人的钱,什么时候可以收回来,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二十年,谁也说不准了。

昨天讨论救市方案的时候,没有谈到的是”瑞典模式”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当时瑞典政府的注资是650亿瑞典克朗(53亿英镑),占GDP的4%,注资 之后,买下了银行的大批不良资产,通过一家国家控制的公司统筹处理,把落在银行手中的房产、公司等资产纷纷出售或者收盘。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似乎是受这 个启发,试图花7000亿美元买下不良贷款,所谓的”毒性债务”(toxic debts),让银行账面好看起来,有信心重开业务。但与瑞典不同的是,美国人不认同政府介入市场,而且美国面临的全球性危机,这些不良资产的出售,比当 年的瑞典难得多。

在英国,布朗政府大概比较庆幸自己还不到需要接收金融市场的烂摊子这个地步。因为即使是倾向社会主义的工党政府,在执政十一年之后,也根本没有胃口接管银行,还是花点钱,祈祷银行自己能缓过来。

3 Comments

  1. […] 这两天谈论最多的,就是 recapitalisation 了,要不就是 preferred shares、preference shares,因为 recapitalisation 是布朗政府救市方案的中心。 […]

  2. […] 这种分拆方式,是1990年代“瑞典模式”的翻版。在分拆之后,“好银行”将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售给投资者,重新成为私营企业,并可继续经营零售银行和住房贷款业务;同时“坏账银行”则继续由政府拥有,统筹处置所有资产,并逐渐归还英国政府的贷款。 […]

  3. […] 这种分拆方式,是1990年代“瑞典模式”的翻版。在分拆之后,“好银行”将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售给投资者,重新成为私营企业,并可继续经营零售银行和住房贷款业务;同时“坏账银行”则继续由政府拥有,统筹处置所有资产,并逐渐归还英国政府的贷款。 […]

回复 吕品专栏 » “好银行·坏银行”:欧盟委员会同意分拆英国北岩银行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