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5月, 2009:

中英财经峰会:中方同意英公司A股上市

经济观察网 尽管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有很大的业务量,但是此前在中国股市挂牌交易的努力一再受挫。

而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上,中英两国联合声明称,中国同意允许符合资格的英国公司在中国股市挂牌。而这也是本次峰会公报最引人注目之处。

(更多…)

《爱在废墟中盛开》

2009-05-12 Guardian page1

5月12日的《卫报》头版下方的文章是驻中国记者安玲 (Tania Branigan)从绵阳发回的报道《爱在废墟中盛开》(One year on, love flourishes amid the ruins of Sichuan),说得是地震幸存者朱云翠和尹华军重新组织家庭的故事(译言翻译)。这是英国报纸中唯一一份在头版刊登四川地震周年纪念的报纸,安玲的报道选择的角度,在英国的报道中也是独特的。同一个故事除了文字报道,《卫报》还制作了一部约3分多钟的视频。在内部跨幅刊登的是在北川的废墟上祭奠烧纸钱的照片。同一天《卫报》的社论中说,提到四川,英语读者想到的就是地震,但其实四川一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2009-05-12 Guardian page20-21

英国的其它报纸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报道,侧重点大部份在灾区重建和幸存者的坚强和勇气上。但在人性故事和多媒体运用上,安玲的报道还是最突出的。

《金融时报》有自己的独家报道,报纸驻北京记者 Jamil Anderlini 在采访幸存者时,被当地官员制止和驱逐。

(更多…)

Kindle不是报纸的救星

2009-05-11 kindle_dx

经济观察网 本周三Amazon 推出了大尺寸的阅读器 Kindle DX,被一些人称为是“报纸的救星”,因为新型阅读器够大,可以用来阅读整版的杂志,将来当然有可能用来读报纸。

但是象 Kindle DX 这样的阅读器,本身是拯救不了报纸的。

如果要凭内容收费――这里的内容(content)是广义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等创意内容――必须至少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内容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是内容的承载和传播是可以控制的。

一份优秀的报纸,确实会有许多独到的内容。但目前的网络阅读习惯是,如果一家报纸内容收费,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换一家免费网站阅读相似的内容。新闻本身是没有专利或版权的,“独家新闻”能维持的时间很短。现在敢采取收费模式的大型报纸,只有《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这两份专业金融刊物,因为这两份报纸的读者不可能找到免费的替代刊物。

其实在网络时代,读者对新闻和评论的需求量比过去还大,但是所有的媒体,从报刊到电视电台,都在通过网站平台竞争,传统媒体失去了对内容承载介质和传播途径的控制。

(更多…)

BBC 每月网络播放7百万兆节目

2009-05-09 BBC iPlayer

BBC iPlayer 服务的主管 Anthony Rose 在上周接受 CNet UK 采访时透露了不少 BBC iPlayer 的幕后新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iPlayer 月流量已达7百万GB (7PB)。

BBC 的 iPlayer 正式启用不到2年,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网络播放器,其受欢迎程度远远了英国其它媒体网站提供的节目播放器。最早 iPlayer 上只可以下载电视节目到用户硬盘上后播出,现在 iPlayer 已经覆盖了 BBC 的电视节目下载和播放、电视新闻和体育节目视频直播、电台直播和节目下载,每天通过 iPlayer 提供60个小时的节目(估计这只包括电视节目)。同时 iPlayer 为播出提供14种视频格式,码率可以从最低的160Kbps (用于手机或其它直播),到用flash播出的最高码率 1.5Mbps,到通过电视机顶盒播出的 3Mbps。采用HD格式播出的码率可达3.2Mbps。

BBC iPlayer 可以通过电脑、机顶盒、Apple iPhone等观看,平时的流量高峰是每天晚上10点。但是用 Apple iPhone 观看节目的高峰却是在午夜,说明有许多人会在上床后睡觉前用 Apple iPhone 观看电视节目。在高峰期 iPlayer 的流量为 60Gbps (约为每秒7.5GB 字节),最繁忙的高峰期流量可达100Gbps (约每秒12.5GB 字节)。每个月 iPlayer 的总流量,据 Rose 估计,为 7百万GB (7PB)。

(更多…)

爱丁堡2009年5月8日

爱丁堡的 Salisbury Crags。摄于8:32pm。日落时间为8:40pm (英国夏令时)。

2009-05-08 salisbury crag 500

“吓坏游客”不能防止恐怖活动

今天BBC Radio 4 的 The Report 节目,记者Simon Cox调查了英国警方在对付游行示威活动中的手段。在G20伦敦峰会期间,街头示威者被警方采取“灌壶”(kettling)战术包围,无法出入,想要离开的必须提供自己的姓名住址信息。

这一事件并非偶然,虽然这个节目并不是对G20伦敦峰会期间 Ian Tomlinson 死亡事件的追踪,但是所讨论的问题,却可能涉及更多的普通民众。在伦敦峰会之前,就有报道说英国警方在各种游行示威场合,积极拍摄录像,加上本来就布满公共场所的闭路电视(CCTV),搜集参与者的个人资料,其中不仅有示威活动的参与者,还有围观者、职业记者、公民记者的资料。《卫报》的一份报道还揭露警方曾经把他们搜集到的环保示威活跃人士的资料传递给能源公司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偶然参与一些游行示威活动,或者仅仅是行使公民权力参与一些公共事件的讨论,或者干脆是好奇凑个热闹,结果发现自己在公共场合的合法活动被警方“暗中监视”,拍照、鉴别身份、存入警方犯罪数据库,肯定会觉得不安。不要以为这种事只会发生在“活动份子”(activist)身上,与己无关,只要想想去年4月份有多少平时绝不可能上街闹事的中国人在英国各大城市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

英国警方增加的权力,是由《反恐怖法》(Counter Terrorism Act 2008)授予。《反恐怖法》在9/11之后就已经制订,去年又进行了修订,给予了警方更多的权力进行搜查、搜身、记录资料、拘留等权力。当反对者抗议警方权力过大时,制定者的辩护是非常时期警方需要非常权力,而且警方只会在对付恐怖活动时才会使用这些权力。当时就有不少人指出,法律出台之后,一旦警方滥用权力,公众将无法制约。

今年2月份就发生过新闻摄影师公开示威抗议《反恐怖法》的事件,原因是根据这项法律,拍摄任何警察都可能是违法的,同时拍摄政府或公共建筑,也可能违反这项法律――如何诠释都在警察手中。上个月一对奥地利父子来伦敦旅游,因为对公共交通设施感兴趣,拍了一些照片,结果被警察当街命令删除相机中的照片。这位父亲的反应是伦敦警方似乎想“通过吓坏游客来制止恐怖活动。”

警方对此的辩护是为了保护公众安全,必须加强情报搜集,有时会显得大题小作;而安分守己的公民,即时资料上了警方的犯罪资料库,也并不意味着警方认为你是罪犯。但是,对大部份仅仅是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普通公民来说,却有一种时刻受监视和被侵犯的感觉;长此以往,只会让民众对警方的“反恐”理由越来越失去信任。

碧峰峡大熊猫基地

四川大地震一周年之前,《卫报》驻中国摄影师 Dan Chung 来到四川碧峰峡熊猫基地,拍摄在这里养育的幼年熊猫。(《卫报》网站上的一组照片)

Bifengxia Panda Centre

中国未成年人被走私到英国的调查后续

被走私到英国的中国未成年人

在5月6日的《卫报》上,《卫报》记者 Robert Booth 对中国未成年人(我这里特意不用“儿童”这个词,是因为有些人可能已经超过18岁,但英国移民官无法确认)被走私到英国,被迫参与非法活动的报道,增加了一些具体的细节,包括这幅显示人口走私旅行的路线图

2009-05-06 Guardian children traffick map

许多未成年人并不是从中国直接抵达希思罗机场,而是从日本、马来西亚、意大利、西班牙、肯尼亚飞到伦敦,有一起6人甚至是巴西圣保罗过来的。这些人抵达希思罗的移民关口时,是无成人陪伴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于是移民官只能把他们送交离希思罗机场最近的希尔灵顿(Hillingdon)区政府管辖的收容院。由于是未成年人,政府不能正式“关押”他们,收容院不能限制他们的自由。这些人一般在到收容院后48小时内失踪,有些是跳窗,有些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已经事先调好可以在英国使用)联络“亲戚”,接着就会有人开车把这些人接走。

这些通过第三地机场转机抵达英国的做法,似乎是近年蛇头喜欢采用的手段。英国警方怀疑他们在第三地机场交换了来伦敦航班的登机牌,有些人冒用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身份,但大部份可能是销毁了身份文件,让英国移民官无法确认他们的身份年龄。

英国警方怀疑伦敦郊外的两处地址与这些人的失踪有关,一处是一家旅馆,另一处在伦敦北郊的哈灵盖(Haringey)的一处民居。但警方承认要从这些人身上获得情报非常困难,认为他们“消失在(英国的华人)社区”中。伦敦唐人街警方认为这些被走私到英国的未成年人大部份在英国各地的地下大麻种植园打工。

Robert Booth 的报道认为,似乎从警察到社区工作者都知道为什么这些未成年的中国人会出现在希思罗机场,为什么会马上失踪,但都无能为力,已经警方曾安排跟踪那些来接人的汽车,但根据这份报告,这些行动已经取消。

去年开始这种方式的未成年人走私活动开始减少,但是当地政府的儿童服务主任说,这可能与北京奥运期间中国加强边境管制有关,所以他担心这种趋势将会重新抬头。他希望能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中国政府大家非法移民。

慈善组织 Ecpat UK 的 CEO Christine Beddoe 今天再次呼吁政府重视针对儿童的人口贩卖活动

被走私到英国的中国未成年人

根据《卫报》从英国边境与移民局获得的一份内部秘密文件,自2006年3月起,共有77名来自中国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在伦敦的希尔灵顿(Hillingdon)区政府管辖下的儿童收容院失踪,怀疑是落入有组织犯罪团伙手中,被迫参与卖淫、贩毒等非法活动。

根据这份文件,这些未成年人都是单独坐飞机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被移民官截获,然后被送往附近的希尔灵顿区政府管辖下,有59个床位的收容院。但是这些被收容的未成年人很快从收容院失踪,许多在一次消防演习中离开,有10人跳窗离开,还有些直接从前门离开,坐上门外等着的汽车。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在被送到收容院后一周内离开,许多更是没有呆够一天。

从2006年3月起,至少有77名来自中国的未成年人从这个收容院失踪,只有4人被找到。有2个女孩在一年之后返回,一年中两人被迫在英格兰中部的妓院卖淫,回来时其中一个已经怀孕,另一个在手臂上植有避孕药品。失踪的未成年人可能被胁迫在街头贩卖假冒物品,据估计还有许多在非法的大麻种植园工作。

这份文件声称,这些失踪案可能是有组织犯罪团伙在背后操纵,通过走私未成年人到英国来赚钱。近来由于当局打击人口贩卖网络,这类事件开始减少,但是在2008年4月至12月间,希尔灵顿区政府收容的41名中国未成年人中,依然有13人失踪。虽然现在从希思罗机场进入比较困难,但犯罪团伙可能会使用其它地区机场。目前在被查获的跨国人口贩卖活动中,来自中国的未成年人占了四分之一。

一个英国的反儿童走私活动的慈善机构 Ecpat 负责人称他们一直呼吁政府对儿童失踪进行调查,但每年都被政府忽略。另外从一份英国政府部门的内部会议记录上看,警方防止虐待儿童部门在处理儿童走私上“缺乏意愿”。

2009年度Webby 奖:分类奖项

网站评奖需要吸引公众注意,但如果放手让公众投票决定奖项,又往往造成恶性拉票。做了10多年的Webby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几个最引人注入的“头条奖项”当然都是由评委选出,至于70多个分类奖中,则每个类别都有一个评委选出的获胜者,和一个公众投票奖(People’s Voice)。

guardian.co.uk

在报纸网站分类上,获奖者是英国《卫报》网站(guardian.co.uk),获得公众投票奖的是《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英国的《独立报》和《泰晤士报》网站都获得了提名。《卫报》网站的播客(podcasts)同时获得了最佳播客奖,(guardian.co.uk/audio),获得公众投票奖的是美国的公共广播网络(NPR)。《卫报》网站的宗教主题评论栏目(Comment is free: belief)还获得宗教类最佳奖,这个栏目的编辑是 Andrew Brown,他的小说《垂钓乌托邦》(Fishing in Utopia) 刚刚获得英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写作奖:奥威尔奖

在照片使用类别中,获胜者和公众投票奖都被《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al)网站的“大图片”(The Big Picture)――新闻图片栏目,混合新闻、图片与博客,由 Alan Taylor编辑。《波士顿环球报》是美国遭遇财务困境的报纸之一,这个栏目正是这份报纸困境的写照:非常受欢迎,需要花钱从通讯社或图片社购买使用版权,需要专人维护,但是能做广告的空间却十分有限。我很怀疑这个栏目本身能够获得足够广告收入支持栏目运行。

ted.com

在录像视频使用类别中,获胜者和公众投票奖都是 TED,TED以组织会议起家,但这个网站 ted.com 是以播出他们组织的会议演讲视频为主。这个网站成功的原因,应该是他们拥有的独家的内容,而且在视频的剪辑上,显然是通过专业人员之手处理的。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