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虚构的真实与真实的虚构

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的回忆录《第三个人》(The Third Man)这一书名显然是取自英国经典电影、Carol Reed导演的间谍悬疑片 The Third Man (1949)。电影中 Orson Welles 饰演的“第三个人”,是躲在阴影之中、策划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在手段上十分可疑的行动,却自我标榜所作所为都出于正义目标的这样一个角色。曼德尔森在为这本书做的电视广告中,把自己暗示为“黑暗王子”(Prince of Darkness),显然他颇为自己在新工党的崛起和辉煌中的角色感到自豪。

2010-07-19. The Third Man, by Peter Mandelson

当然在这本回忆录中,“第三个人”是指新工党计划的三个创始人,其他两个都先后做了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只有一直扮演幕后角色的曼德尔森,为工党创纪录的13年执政期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早就成了右翼小报的攻击对象,在工党执政初期就因财务丑闻而染上污点,在工党内部也不受左翼势力的欢迎,两次从内阁辞职之后,就再也没有成为未来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的可能了。不过当他在2008年从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的位置退出,回到英国帮助布朗组阁之后,确实一度成为工党政府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这是他向首相的位置走得最近的一刻了。

最近重看Channel 4 2003年拍的电视电影《君子交易》(The Deal),注意到了一些过去忽略的细节和角色,其中就有曼德尔森。1990年代初,布朗还是工党少壮派中的当然领袖时,曼德尔森是他的亲信和追随者,但在1994年,当时的工党领袖史密斯去世之后,曼德尔森转投布莱尔阵营,支持他成为工党领袖,据称布朗对此“背叛”行为一直耿耿于怀。

布莱尔与布朗之间,是否真的在伦敦的Granita餐馆秘密达成了“君子交易”:布莱尔在担任一届首相之后让位给布朗,在政治传说中几乎已是铁定的事实,这里也有《君子交易》这部电影的功劳。其实两个当事人一直对此缄口不言,布朗还没出回忆录,布莱尔的回忆录《旅程》(A Journey)即将出版,其中会否有对这次见面的亲身回忆,而且回忆是否可靠,都还是未知数。不过曼德尔森在关键时刻的“跳槽”是不争的事实,他也不以为耻。在这之后他还是布莱尔布朗两个阵营之间在未来工党政府政策谈判上的关键人物,这些都有文字记录为证。现在看来,他选择布莱尔,眼光是不错的。

2010-07-19.A Journey by Tony Blair

但是对于电影中的政治事件,观众还是应该抱着一定的怀疑态度,因为那毕竟不是历史,而是作者的想象。作者自然会用“虚构的真实”更具有代表意义,比真实还“真”来为自己辩护,但也有例外。在最近 BBC Radio 4的《4台档案》(Archive on 4)节目Dramatise New Labour中,《君子交易》和《女王》(The Queen (2006))的导演 Stephen Frears 对主持人、诺丁汉大学英国政治中心主任 Steven Fielding 说,他在《君子交易》中对布莱尔和布朗关系的描写,其褒布朗贬布莱尔的倾向,与他当时(2003年)对布莱尔支持伊拉克战争的强烈不满有关,另外他还说在《女王》中,布莱尔那句著名的“人民的公主” (people’s princess)被演绎成是由新闻官Alistair Campbell发明,暗示布莱尔只擅长“包装”,并不符合事实,因为他现在相信那确实是布莱尔的由衷之言。

看政治人物回忆录,固然要对其自我标榜保持戒心,但是看基于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影视作品,也得时刻提醒自己,那不过是带有政治倾向或是有戏剧化娱乐化要求的创作者眼中的虚构历史而以。

3 Comments

  1. Dylen说道:

    非常期待!

  2. Eva说道:

    最近也一直在关注 曼德尔森 的新书 (当然还期待布莱尔的)

    好像在 舆论和政坛 引起轩然大波

    他的坦率让很多工党人难以接受

  3. […] Decline & Fall: Diaries 2005-2010,销量超过2千本,以及排名第10的曼德尔森的回忆录 The Third Man,销量近2千本。爱尔兰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Seamus Heaney 新出的诗集 Human […]

回复 Eva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