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一:剧场 Face

Face

ETS Theater Company
C SoCo, Chamber Street EH1 1HR
4-30 August, 19:50, 1 hr

网站 http://www.facetheplay.com

****/5

2010-08-04. Edinburgh Fringe: Face

今年艺术节看的第一场演出,虽然 C Soco 这个场地我知道在哪儿,但到了之后还是转了两圈,问了两个工作人员才找到剧场(C Soco 里有许多小型的剧场)。

进去之后,才发现我两年前来过这里,看的是华人女演员 Alice Lee 的独角剧场 Dragon Lady: Being Anna May Wong。今天的这场演出,竟然和 Alice Lee 的很相像,也是一位女演员的独角演出,饰演一个角色的多个人生阶段,以及她周围对她的人生产生影响的人物。

Face 的题材沉重得多,剧中的“脸”是在二战中被迫充当“慰安妇”的韩国妇女的脸,剧场的开始,是一位年迈的韩国妇女在画肖像素描,然后她开始回忆起她童年在韩国乡村的生活,她循规蹈矩的父亲是如何被日本警察毒打,15岁的她是如何被人征召“去日本做工上学”,和她最好的朋友上了轮船之后,未经人事的她是如何和其他50个同船的韩国姑娘一样,成了“为大日本帝国献身”的“慰安妇”。(我记得香港作家马家辉一直对“慰安妇”一词很愤慨,认为是属于强盗的语言,是对受害者的语言凌辱。)

韩国女演员 Haerry Kim 在50分钟的演出中,不断需要在角色之间切换,从少女时代的天真无知,到成为“慰安妇”之后的痛苦绝望,一直到老年时代脆弱中的坚定执着,除了各个时期的其他角色(女主角的父母、好友、做自杀攻击前夜的日本士兵)外,她还需要在这些角色和一个讲故事的“画外音”――也许是经历了二战和韩战之后的女主角的成人时代――之间切换。Haerry Kim 的演出充满了激情和爆发力。

除了时而出现的动画投影之外,整场演出几乎没有道具,也没有换装,但是在角色和场景的转换上,可以感觉到传作者借鉴了一些电影蒙太奇的技巧,所以这场演出以对话和独白为主(包括两段不长的演唱),但是在视觉上并不贫乏,场景转换很快,不需要额外解说。

女主角 Haerry Kim 还是这场演出的编剧。她在解释自己的写作动机时说,尽管她过去就知道“慰安妇”的存在,但只有在阅读了她们的自述之后,才在她的想象中的活生生的人物,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剧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立场,但同时演出又非常感人。

2010-08-04. Edinburgh Fringe Face poster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