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爱丁堡艺术节:由“边缘”成为主角

经济观察网》整个8月,爱丁堡日日夜夜都热闹非凡。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由多个不同主题、采取不同组织方式、独立进行的艺术节所组成,而原本是小兄弟的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Fringe)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日盛,可以说已经从“边缘”成为了主角。

边缘艺术节在开办之初,并无特定宗旨和统一的主题,其实就是为了在“外围”(fringe)沾点儿“官方艺术节”即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光。1947 年二战之后的英国,物质和精神生活依然贫乏,为繁荣苏格兰与英国的文化生活,爱丁堡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艺术节。看到国际艺术节带来的观众和人流,8家剧团决定不请自来,同时举办自己的艺术节,当年还没有任何名字,到第二年才有了“边缘”(或“外围”)的名称。

60多年来,边缘艺术节一直秉承了“边缘”特色,无特定主题、参加艺术节完全靠“不请自到”、无需经过任何筛选,但是其规模却在一年年的扩大,逐渐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艺术节。2010年的边缘艺术节共有2453种演出,组织者形容说,如果每天连续看8个小时的演出,所有的演出要花一年时间才能看完。边缘艺术节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有一个看上去像是机场公告牌的滚动列表,平均来说,每隔10分钟就至少有10场演出“起飞”。

爱丁堡艺术节的成功,可谓凭借了天时地利人和:艺术节的举办时机,是二战之后文艺活动刚刚复苏之际,行了风气之先,这是天时;夏季的爱丁堡和苏格兰,正是旅游高峰,世界各地的游客众多,这是地利;爱丁堡向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当地居民的支持捧场,这是人和。

但是边缘艺术节能够在众多艺术节中独领风骚、其锋芒甚至盖过了“老大”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还是有其特别的经验。一方面边缘艺术节的无主题无筛选特色,鼓励了大批不知名的艺术家来这里磨练身手、寻求突破,另一方面无主题无筛选不代表自生自灭,其实边缘艺术节有着相当周密的多层次组织系统。

每年边缘艺术节组委会都会出版一本厚厚的节目手册(今年的有344页),免费发放,其中列出了所有的演出节目,包括演出时间、地点、票价和简单介绍。对于缺乏宣传资金的艺术家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广告。组委会还负责售票、公关以及联络演出经纪人(promoter),有自己的新闻中心协助媒体宣传,艺术家们则可以从组委会那里了解到哪些刊物的记者、哪些演出经纪人回来观看哪个场次的演出。

边缘艺术节的另一个特点是“节中有节”,即内部包含小型的艺术节,有些是由演出经纪公司组织,有些是与演出场地挂钩。在艺术节的组织过程中,有些场地不是只管收租、来者不拒,而是主动积极地挑选演出团体,形成了“节目抱团”的现象:同类节目如剧场、音乐、喜剧、儿童剧等聚集在一起,达到了相互宣传、鼓励观众入场的效果。这些组织者还会特别地推介旗下的节目,比如今年贵州少数民族歌舞团的《鼓韵·蝉之歌》参加的是水平较高的 “环球艺术节”(Universal Arts Festival),组织者自己独立印制宣传手册,登在封面上的是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贵州女演员。这个节目还同时得到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的赞助,更是多了一条宣传渠道。

边缘艺术节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财政不依赖政府,每年得到的财政补贴不到20万英镑。相比之下,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就显得非常昂贵,每年的预算达9百万英镑,其中一半来自政府补贴。面临政府预算大幅消减的威胁,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乔纳森·米尔斯(Jonathan Mills)承认明年的规模可能不得不缩小。

对于这两个艺术节在成本和效益上的极端反差,有人建议说不如干脆取消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想法,正如乔纳森·米尔斯所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所做的节目:如今年来自法国的大型歌剧《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和来自墨西哥的歌剧《蒙特祖玛》(Montezuma)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些大型高端的演出,边缘艺术节的影响力也会大减。

所以“边缘”艺术节虽然成了“主角”,但组织者们明白,只有一台“群戏”才能吸引到最多的观众。据估计,爱丁堡的多个艺术节每年给苏格兰带来的经济收入超过1亿8千万英镑,阳春白雪与先锋实验同在,大型歌剧与单人演出并存,这种节目层次上的平衡,以及边缘艺术节在“无主题”自由演出背后的周密组织,是爱丁堡艺术节能够长期保持成功的重要原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