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出版动态(13):小说里的经济危机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英国小说里的经济危机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曾经是图书出版的热点,最早是记录“到底发生了什么?”,随后是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书出得又快又多,良莠不齐。再后来则是反省资本主义制度,乐观者如安纳图·卡列茨基(Anatole Kaletsky)在《资本主义4.0》(Capitalism 4.0)中认为资本主义有自我升级的能力(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对市场自由化持反对态度者如张夏准则出了《资本主义的23个秘密》(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剖析许多有关资本主义的似是而非的观点(中译本《资本主义的真相》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但是以小说形式反映这场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震荡的作品,就屈指可数了。一方面金融海啸本身险过小说,如果想看“剧情”,还不如读《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的《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了(人民大学出版社出了中文版),比小说还精彩;另一方面,既了解金融市场运作又能写出吸引人的文字的作家毕竟不多,几年曾在伦敦金融城做投资银行的石川哲也写了一本《我是怎么造成信贷紧缩的》(How I Caused the Credit Crunch)的“小说”,其实更像是有虚构人物的个人回忆录。

在这个题材上真正意义的小说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出现。去年由南非出生的作家贾斯廷·卡特赖特(Justin Cartwright)写的《他人之财》(Other People’s Money)讲的是伦敦一家有三百年历史的私人银行在金融海啸打击之下面临破产,家族内部在灾难来临之时的种种表现。另一本去年出版的小说《恐慌指数》(The Fear Index)的作者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小说中的主人翁编写了一套具有人工智能的软件,能根据金融市场上的“恐慌”情绪预测市场走向。艺评人马克·罗森(Mark Lawson)在评论此书时说:“读了这本小说我才明白对冲基金是怎么回事”,说明这类虚构作品还确实能让普通读者了解复杂的金融现象。

最近在英国出版了两本以金融与社会为题材的小说。《首都》(Capital)是由记者作家约翰·兰切斯特(John Lanchester)创作,以伦敦南区的一条街道为背景,其中的居民为主角,展现了在经济危机和恐怖活动的威胁之下,英国当代社会的种种恐惧不安和乐观期待,致力于成为“时代缩影”之作。兰切斯特本身对金融危机十分熟悉,曾在2010年写过一本书解释其中细节,中文版《大债》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另一本小说就直接写伦敦香港两地金融城内的搏杀,书名(On the Floor)表面指“交易场地”,却又暗指书中女主角的境遇。爱尔兰女作家艾福里克·坎贝尔(Aifric Campbell)选择了1991年这一股市大热却又危机四伏的年代,并少有地把一个女性角色置于故事的中心。坎贝尔曾在伦敦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工作13年,是又一个熟悉金融业的职业作家。

2 Comments

  1. […] 上周说到爱尔兰女作家艾福里克•坎贝尔(Aifric Campbell)以伦敦香港两地金融城为背景的小说《交易场地》(On the Floor),接着就看到新闻说这本小说入选了英国2012年度的Orange小说奖初选名单。这个由英国一家手机网络冠名赞助的小说奖是英国唯一一个专门用于奖励女性作家的小说奖,迄今已有17年历史,在英国颇受重视。上周公布的是初选大名单,共有20部小说入选,只有7部是英国作家的作品,提名名单将于下个月公布。 […]

  2. […] On the Floor 作者 Aifric Campbell 出版社 Serpent’s Tail 爱尔兰女作家 Aifric Campbell的小说入选了2012年Orange Fiction Prize初选名单,以1980年代伦敦香港金融城为背景。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