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新书(117):《大宪章》八百年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大宪章》八百年书名:《大宪章纪事报》(The Magna Carta Chronicle) 作者: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劳埃德(Christopher Lloyd) 插图:安迪•福肖(Andy Forshaw) 出版社:What on Earth Publishing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书名:《大宪章纪事报》(The Magna Carta Chronicle)
作者: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劳埃德(Christopher Lloyd)
插图:安迪•福肖(Andy Forshaw)
出版社:What on Earth Publishing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下星期一(6月15日)是英国历史上著名文件《大宪章》签署800周年,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有一系列纪念活动,各类图书、纪录片以及展览活动也陆续出现,毕竟《大宪章》被看作是现代法治精神的起源,意义重大。

今年2月份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名为“团聚”的活动,把幸存下来的四份1215年《大宪章》羊皮文件放在一起展出,引起热烈反响。大英图书馆拥有其中两份,再从林肯大教堂和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借来另外两份的。大英图书馆只向公众展出两天,4万多报名的人中,只有一千多个幸运者抽到了签能够亲眼一看。对不少人来说,站在这一象征着自由与权利的著名文件面前,几乎是一种精神洗礼。

大英图书馆随后还举办了名为《大宪章:法律、自由及对后世的影响》(Magna Carta: Law, Liberty, Legacy)的展览,其中有美国“国父”之一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手写的《独立宣言》,以及《权利法案》原稿,突出了《大宪章》对美国宪法的重大影响。

今年出版的《大宪章》纪念图书中,有些比较偏学术,比如属于“企鹅经典系列”的《大宪章》(Magna Carta)是伦敦国王学院教授戴维•卡彭特(David Carpenter)的作品,他是中世纪历史、特别是十三世纪历史的专家,书中他对《大宪章》的内容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将之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分析了《大宪章》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各阶层族群,从皇室到贵族到自由农、从市镇到教堂的关系,以及弱势群体例如妇女和犹太人的地位等。

另外一些作品则是由“大众历史学家”撰写,以普通读者为阅读对象。丹•琼斯(Don Jones)是一位记者和畅销书作者,他在2012年出版的《金雀花王朝》(The Plantagenets)大受欢迎,还改编成了电视纪录片。他的《大宪章的诞生与遗产》(Magna Carta: The Making and Legacy of the Great Charter)从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1154年登基开始,讲述了《大宪章》诞生的环境,但是对以后800年的历史写得较为简略。

这些“大众历史”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戴维•斯塔基(David Starkey)的《大宪章背后的真实故事》(Magna Carta: The True Story Behind the Charter)。斯塔基属于“老派”历史学家,作风严谨,不会过多发挥,但文字铿锵有力。他的主要观点是1215年6月15日在伦敦城外兰尼米德(Runnymede)“签署”的《大宪章》和今天人们的理解大不一样,约翰王(King John)并没有签字,因为他是个文盲,而是盖了皇家大印。但其实“盖章”的权威程度远不及“签字”,约翰王也根本没打算遵守《大宪章》条文,很快就请求教皇宣布《大宪章》无效。现在被广为赞颂的《大宪章》中对“未经审判不得入罪”等的提法,其实是后来王公贵族与约翰王的儿子亨利三世(Henry III)谈判妥协的结果,是一个国王与贵族都能接受的方案。斯塔基的书中并没有什么新发现,但是他讲故事的能力极强,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在众多以《大宪章》为主题的新书,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大宪章纪事报》(The Magna Carta Chronicle),虽然书名还可以理解为“编年史”,但本书副题说明这是一本为年轻读者写的指南,面向的是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劳埃德(Christopher Lloyd)曾是报纸编辑,后转向出版,专门出版面向青少年的图解历史图书。这本新书通过简短、现代语气的文字,加上大量由安迪•福肖(Andy Forshaw)绘制的插图,让历史变得生动易懂。

大英图书馆最近发起了一个“数码时代的大宪章”活动,鼓励年轻人参与讨论在社交媒体盛行的网络时代,哪些权利必须无条件地得到保护等。确实,只有让年轻一代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大宪章》所代表的自由、平等和法治精神才能继续流传下去。

 

回复 匿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