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有关法国

有关法国的内容

大战比利牛斯山

都说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是在第二组山区赛段决出的。在今年的第一组山区赛段--阿尔卑斯山上,“山地之王”Rasmussen 少见地夺得了黄色领骑衫。现在是看在第二组山区赛段--比利牛斯山上,Rasmussen 能不能把黄色领骑衫穿到巴黎了。

昨天(第14站)在比利牛斯山上的厮杀,可谓惊心动魄。几个全程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包括 Rasmussen,穿白色领骑衫的 Contador,全程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人 Evans,另外“山地之王”哥伦比亚人 Soler 等都在领先集团中。在比利牛斯山的陡坡上,Rasmussen,Contador 和 Soler 轮番突袭冲刺,其他还有希望全程夺冠的车手,为避免被甩开,不得不经常被动地忽然提速追赶,几次三番后,再也抵挡不住而掉队了。最后投降的是 Evans。在这之后,就是 Rasmussen 和 Contador 谁夺得赛段冠军的问题了。

在距离终点2-3公里处,我们看到两个骑在一起,在商量什么。最后两人一起抵达终点,Contador 第一个冲线。显然这个结果对于两人来说是双赢,在法西边境,西班牙人 Contador 希望为祖国奉献一个赛段冠军;Rasmussen 关心的是拉开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距离,这需要 Contador 与他合作甩开对手,所以他的策略是放弃战役,赢得战争。微妙之处是,在这样做的同时,Contador 成了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所以他必须粘住 Contador,不被他甩开。赛后,Contador 在被问及他们俩在商量什么时说他和 Rasmussen 有共同利益,需要尽量领先,却又加了一句“但在离终点1.5公里处,他违背了协议,开始突袭,所以我也开始冲刺,拿了冠军。他这种做法,我很不为然(I’m not impressed)。”Rasmussen 却不争辩,只说现在全程冠军争夺者范围缩小,形势比较清楚了。在这场角逐中,得益者可能还包括哥伦比亚人 Soler,Rasmussen 将不会和他争夺“山地之王”称号。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斗智斗勇的争夺,在环法自行车赛上经常出现。对手之间可能先合作,干掉其他对手后,再“公平竞赛”,这是环法自行车赛的传统--即“潜规则”之一。

于是在第比利牛斯山上的第二天(第15站),Rasmussen 只是紧紧盯着 Contador,全不理会 Vinokourov 的中途冲刺。Contador 多次试图突袭,但每次都没能甩开Rasmussen,最后两个一起抵达终点。Vinokourov 虽然夺得赛段冠军,但于事无补,前一天损失时间太多,已经从全程冠军争夺者,降格为赛段冠军争夺者。

环法自行车赛中的潜规则

今年的第5站,头号热门 Vinokourov (外号 Vino)在离终点约25公里处从车上摔了下来,膝盖和大腿受伤。重新上路后,Astana 有5个队友回来接应,试图帮助 Vino 赶上大队(peloton)。但这时大队已经开始发力追赶中途领先(break away)车手,Astana 的 5 个队友虽然个个奋勇,牺牲自己,疯狂追赶,但都一个个地力竭掉队,到了终点 Autun 城墙外时,只剩下 Vino 一人仍在奋力追赶,最后比大队晚1分20秒到达终点。在赛后接受采访时,Astana的一个车手气愤地说“以后我们谁也不会等!”

一句话道出了环法自行车赛的潜规则--长期以来在车队车手之间形成的独特的“公平竞赛”观念。

(更多…)

德国电视台退出环法自行车赛转播

le tour de france

昨天法国人在庆祝法国车手今年第一次夺得赛段冠军,然而轰动环法自行车赛(Le Tour de France)的新闻,却是来自德国电视台ARD和ZDF,因为他们忽然宣布退出电视转播,今年剩下的赛程将在德国电视上消失。

做出这一惊人之举的原因,是德国车队T-Mobile中的德国车手Sinkewitz被查出尿样A样本中有超标类固醇药物,虽然尿样不是在环法自行车赛上取得的,而是在6月份训练中的样本。然而今年ARD和ZDF在环法自行车赛开始前就宣布,如果比赛中出现禁药丑闻,他们就退出转播。现在是履行承诺的时候,德国人说到做到,今天在他们包租的媒体位置上,已经空无一人了。

德国电视台的这一举动,是迂腐愚蠢?固执?脑子不会拐弯?还是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即使在参加转播的其它国家媒体中,也没有一致意见。

不像英国,德国人对自行车赛热情很高,德国车手近年来在环法自行车赛上成绩也很好,Jan Ullrich 1997 夺冠,今年的小将 Linus Gerdemann 在第7站上,单枪匹马挑战阿尔卑斯山,同时夺得赛段冠军、黄色领骑衫、白色领骑衫(最佳年轻车手)。然而 Jan Ullrich 去年被卷入禁药丑闻,他所属的车队 T-Mobile 没让他参赛,今年干脆被开除。所以才有德国电视台在比赛开始前,“一旦出现禁药丑闻即退出”的威胁。

这件事似乎能反映出一点德国人对名誉的态度,做事的认真态度,和固执--或者说不会变通的性格。可以想想,如果发生在法国、或者英国身上,他们会如何应对?

“一旦出现禁药丑闻即退出”,似乎是把车手使用禁药的问题上升到了国家荣誉的高度,体育比赛中出现问题,却把报道者也卷了进去。报道者的责任是揭露问题,现在却是借自己的地位表达立场,这不能不说和电视台的身份有关。ARD 和 ZDF 是德国的公立电视台,拿电视执照费,相当于英国的 BBC1 和 BBC2。只有公立电视台,没有广告商的压力,才有可能做这么痛快的决定。

环法自行车赛从伦敦开始

今年的环法自行车赛从伦敦开始,今天在伦敦市中心进行“序幕赛”(prologue),选手从白厅门口出发,经过白金汉宫,到海德公园再绕回来,在白金汉宫门口的 The Mall 结束。明天是第一站,从格林威治出发经过肯特郡的乡村到坎特伯雷结束。然后比赛回到法国。在伦敦市中心封路让道给自行车,没有市长 Ken Livingston 的支持是不行的。Livingston 颇是以自己的环保举措为自豪,又是收买路钱 (congestion charge)、又是支持给4×4加税、又是支持在市中心多用自行车。

环法自行车赛(Le Tour de France),是法国人的国宝级运动,是每年7月份全国注意力的焦点,象是一个全国性节日一样。号称世界上最艰难的运动,不是没有道理的,比赛要持续21天,其中只有2天休息,1天“序幕赛”,2天“计时赛”,其它时间,就是每天200公里左右的比赛,其中6站山区比赛,需要从2-3百米爬到2000米以上。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所以选手吃药,也是不得已。

我是从前年开始看被法国人称为 Le Tour 的环法自行车赛的--也就是阿姆斯特朗的最后一次比赛。当时只是被比赛沿途的法国乡村风光吸引,对这项运动完全不了解,根本看不懂,好在 ITV 的解说不错,给扫了盲。Le Tour 是法国人的发明,因此有法国特色--规则特别复杂。我现在虽说对许多比赛规则细节还是不太明白,但总算能够大致看懂比赛了。从我的程度出发,我觉得以下三点是看懂比赛的基础:

1。虽然比赛的胜利者是个人,但参加比赛的都是车队。每支车队有一名队长(leader),其他队员的任务是保证队长取得最好成绩,个人成绩是其次的。

2。以车队方式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不可能凭个人力量取得好成绩。紧跟在领骑人车后,可以节省许多体力,所以如果车手们相互合作,交替领骑,速度可以大大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车手都是一群一群的。常常看到比赛中段有几个车手冲到前面,把大队甩开(这几个车手之间也是要相互合作的),然后在比赛的最后时刻被后面的大队赶上,因为大队一旦集体发力,是能够追上领先车手的。

3。Le Tour 的最高目标是全程计时的冠军。如果要在全程计时上夺冠,关键是能在时间上战胜主要对手,能否取得每站的胜利是次要的。所以在比赛中常看到穿“黄马甲”(全程计时领先标志)的选手稳稳当当地骑在大队中,并不急着冲刺。2005年的阿姆斯特朗,好像只赢了2-3站,但一直穿着“黄马甲”直到巴黎终点。每年的比赛,总是有一些选手瞄准了“黄马甲”,另一些知道获胜无望,就争取夺得单一赛程胜利,或者争取“山地之王”(King of Mountain)称号,有的干脆在比赛中冲前,为的只是更多电视曝光机会。

Edith Piaf 和 La Vie en Rose

我在看 La Vie en Rose 之前对 Edith Piaf 一无所知。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忍不住去找她的歌来听。网上已经有不少 Edith Piaf 的表演片段录像。

Edith Piaf – La Vie en Rose – 1954

[kml_flashembed movie="http://www.youtube.com/v/2-sUzR71wpQ" width="425" height="350" wmode="transparent" /]

Edith Piaf – Hymne à L’Amour

[kml_flashembed movie="http://www.youtube.com/v/NjR5xFZxZK8" width="425" height="350" wmode="transparent" /]

Edith Piaf –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kml_flashembed movie="http://www.youtube.com/v/i_QABS88nDc" width="425" height="350" wmode="transparent" /]

La Vie en Rose 预告片法国版

[kml_flashembed movie="http://www.youtube.com/v/btiriZMOOMQ" width="425" height="350" wmode="transparent" /]

La Vie en Rose 预告片美国版

[kml_flashembed movie="http://www.youtube.com/v/uzEJ7NV_g98" width="425" height="350" wmode="transparent" /]

加长版6分半钟的预告版--你会在最后20秒看到女演员 Marion Cotillard 的真实面貌

[kml_flashembed movie="http://www.youtube.com/v/AVKlSbNJcxM" width="425" height="350" wmode="transparent" /]

La Vie en Rose (2007)/La Môme (2007)

La Vie en Rose (2007)/La Môme (2007)
导演: Olivier Dahan
主演: Marion Cotillard, Sylvie Testud, Gérard Depardieu, Jean-Pierre Martins

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 La Vie en Rose (《玫瑰般的人生》),我已经记不得了,应该是由歌曲改编的音乐。浪漫优美的音乐,带着强烈的法国风情。

第一次听到有人唱这首歌,却是在巴黎。多年前的某个晚上,我在巴黎的地铁站里等车。站台上只有稀稀疏疏的几个人,卖艺的都回家了。这时对面站台上一个单身女子忽然唱起了歌来,就是这首 La Vie en Rose ——那时我已经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从她唱歌的姿态,显然不是卖艺,而是一时情之所致。她是巴黎人?还是一个游客?为什么在忽然开唱?是在恋爱之中吗?人称巴黎为“浪漫花都”,难道还真让我赶上了一个浪漫时刻?永远是个谜团。

前几年爱丁堡艺术节曾来过一支由两个法国女孩子组成的乐队,一个拉琴,一个唱歌。我记得坐在城堡脚下王子花园里的露天看台上,在苏格兰八月的黄昏夕阳下,听着两个女孩子在舞台上演出着一首又一首悠扬浪漫的法国歌曲,那是这个夏天最美好的记忆。

不过我并不知道那些都是 Piaf 的歌。我是在看到电影 La Vie en Rose 的预告片时,才第一次知道 Edith Piaf 这个名字。

La Vie en Rose (2007)/La Môme (2007)

这是一部让我看得热泪盈眶的电影,Piaf 的歌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加上 Marion Cotillard 的精彩演出,我只有投降,让情绪随着情节的发展和歌声的起伏自由地奔涌。

(更多…)

金棕榈奖热门:《潜水钟与蝴蝶》

今天BBC Newsnight Review 照例搬到戛纳海滩,主持Kirsty Walker,和三位嘉宾Mark Kermode、Julie Myerson、John Harris 讨论了大部份的参赛电影,三人都十分推崇法国片《潜水钟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导演 Julian Schnabel),一致认为此片应该得金棕榈奖。《潜水钟与蝴蝶》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来历十分神奇。作者 Jean-Dominique Bauby 是法国版Elle主编,事业如日中天时忽然中风全身瘫痪,只能以控制左眼皮的开合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让人记录写下这本书。出版后评价甚高,是前两年的畅销书,作者已经去世。《卫报》的Peter Bradshaw 写道:…it is rare to hear not just sniffles in a cinema auditorium, but out-and-out crying. I made my own contribution to this.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另一部金棕榈奖竞争者是罗马尼亚影片《四月,三星期,两天》(4 Luni, 3 Saptamini Si 2 Zile 导演 Cristian Mungiu)。但是三人一致认为得奖的应该是《潜水钟与蝴蝶》,认为其成就对得起原著,大有如果此片不得奖,将有损戛纳电影节声誉的地步。

Meurtrières (2006)/The Murderers (2006)

Meurtrières (2006)
导演:Patrick Grandperret
主演:Hande Kodja (Nina) Céline Sallette (Lizzy)

Meurtrières (2006)

我的一句话的总结是 Teenage Thelma & Louise on Holiday。两个年轻漂亮的少女 Nina 和Lizzy 趁夜逃离精神病院,在阳光明媚的度假胜地波尔多瞎逛,走路、搭车、拌嘴、游泳、调情、聊天、晒太阳、发白日梦,一切好像都是夏天度假的必做之事。挡不住的青春和无知无畏,做一切事情都是一时兴起,包括最后杀人--我不打算透露剧情,但是片名大字已经告诉你结局,而且影片一开始女主角就已是浑身是血。

(更多…)

法语电台 FIP

从今天起开始,上网收听电台又多了个选择,法语电台 FIP。

这还是从BBC Radio4 上的一个节目中知道这个电台的,Radio4 的 You and Yours 报道说在英格兰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Brighton)的居民十多年来一直可以收到一个法国的调频音乐电台节目,音乐品味与英国的不同,音质还出奇的好,多年来在当地竟有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同好们还曾组团去法国访问这个电台的工作人员。

这个叫 FIP 的电台是在法国的Lille 和 Metz 制作,用调频波段播出的,怎么在隔海的布莱顿可以听到?原来布莱顿的某个居民一直在自己家中用卫星天线接收信号然后转播出去,这在英国属于非法,但当局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年,最近终于查封了这个转播台。

好在网络时代已经到来,FIP 的追随者们可以上网收听。FIP 属于 Radio France 下的一个电台,象 BBC 一样,也是国家支持的公众服务电台,专播各种类型的音乐。

上网查到 FIP,果然音乐种类非常多,今天听一下,就有法语歌、英语歌、南美歌曲、摇滚、pop, jazz,混在一起,和英国的电台完全不同。我喜欢从电台听音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往往有意料不到的组合。FIP 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仅没有广告,除了报报新闻说话也很少。听不懂法语,所以可以当作音乐听。最适合边做事边听了。

今天在一首 Barbara Stresand 的 Memories 之后,女主播性感磁性的声音出现,几句话之后,忽然来了句英语“Happy Birthday Barbara!”

2012-04-07: 今天把FIP的网站地址更新了……。发现FIP网站的好处之一是会告诉你现在正在播的曲子,还会告诉接下来的两首曲子。

2007年法国电影节

电影节已经做了15年,看来已很有传统。这还是一个从苏格兰开始做的法国电影节,所以大部分影片会在爱丁堡上映,不过活动已经扩展到英格兰的伦敦和曼城。英国还有一个以伦敦为基地的法国电影节“与法国电影的约会-Rendezvous with French Cinema”,被主办人戏称为“our much younger sister”。在宣传手册中,电影节不无自豪地宣称:“参加今年法国电影节的影片没有一部是已经获得英国发行权的。”电影节还有名人压阵:法国动画片 Belleville Rendezvous 的创作者 Sylvain Chomet 现在正在苏格兰创作下一部作品。

Paris je t’aime (2006)

不过象开幕电影 Paris je t’aime (2006) 这样已有一定宣传声势的影片,照理应该不愁没有英国发行商。其它片子,没有英国发行商意味着不太出名,或者没在哪里得过奖,对于不是法国电影专家的人来说,只能猜测一下是否会喜欢了。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也许会去看: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