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旧文重拾

一些过去写的东西

旧文重拾:2016图书回顾

本文是2016年底为《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写的文章,刊登之后,一直未发在自己网站上。最近因为看到其中的一本《东西街》简体中文版出版了,想起这篇,重新找了出来。——2020年7月1日

2016年底,大家都在表达新年愿望时,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人纷纷写道:“让2016年赶快离开吧“。其实总的来说,这一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大部分地区依然和平,但在不少人看来却是一个危机四起的一年,一些从没未想到会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是“灾难”,这取决于你所持的立场——真的降临了,看着地平线上的未来,充满了不可知的变数。所以在回顾这一年的图书时,我的选择也不免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

(更多…)

旧文重贴:月饼

这篇还是2000年的中秋节写的,发在了英华论坛上。

中秋节快到了,不如聊聊月饼。奇怪月饼这东西,味道不错,平时也
能吃,但就不如棕子那样受欢迎,成为天天能吃到的家常食品。

小时候吃的是苏式月饼。苏式月饼个头都不大,外包的是酥皮。有一
种馅是甜的,掺了些松子什么的,不知为什么,非常硬又非常甜。即
使小时候爱吃甜,一次也对付不了一个,只能吃半块留半块。

好吃的另一种月饼,肉月饼,当然卖家都爱叫“鲜肉月饼”。肉月饼
必须热的才好吃,所以要现烤现卖。通常店家会在店门外摆一个大煤
炉,然后用一个大平底锅慢慢煎,肉香四溢,隔半条街都能闻到。

现在流行的月饼我们叫“广式月饼”,记得小时候只有一种豆沙馅的,
後来有一阵五花八门的馅好象一下子都出现了,什么火腿银耳香菇之
类,伴以各种奇怪的名字,和奇怪的味道。其实还是莲蓉双黄最好吃。

福建的月饼外包的也是酥皮,馅料就是莲蓉和绿豆沙,有点象鼓浪屿
馅饼。福建月饼的特色不在月饼本身,而是吃法。中秋节要“逗月饼”,
一家人买一套从大到小不同尺寸的月饼,然后一起掷骰子玩,掷出
“状元”的可以吃最大的,“秀才”就只能吃最小的了。

快到中秋时,店家会到学校来推销月饼,一盒一盒漂漂亮亮地摆在那
里。有时在过节气氛的感染下,就买了些送人或自己吃。于是认识了
一种“冰皮月饼”。冰皮月饼很好吃,但容易坏,要放在冰箱里保存。
到现在我还不明白冰皮月饼里到底是什么东西。

去年中秋节时去了伦敦,一个人逛唐人街,给自己买了个莲蓉双黄。
今年恐怕没有这份兴致了。

【旧文重拾】Heimat 三部曲

以下是我当时在BBC FOUR看 Heimat 时记录下来的感想,当时都发在英华论坛上。BBC FOUR 当时为播放 Heimat 3,在短短的时间内,先放 Heimat,然后 The Second Heimat,最后 Heimat 3,对喜欢 Heimat 三部曲的人来说,非常过瘾。 不过当时我对它还没有什么认识。Heimat 是零零星星地看了大概一共一集半的样子。The Second Heimat 开头也漏了,然后慢慢开始越看越多,越看越喜欢,然后正式成为 Heimat 迷。Heimat 3 就一集没漏了。现在把所有文字合在一起。

27 Aug 2005, 13:46
长,非常长。现在BBC4 播的第二部 Heimat (Die Zweite Heimat)每集动则2个小时,昨晚的第10集长达2小时12分钟。节奏慢,人物多,又说德语,很难看下去。第一部 Heimat 播放时,真的很难坚持看,也因此看漏了不少。

Heimat 号称是 People’s history of Germany,现代德国的史诗,Edgar Reitz自编自导。第一部 Heimat (A German Chronicle) 1984年播出,11集,全长16小时;第二部 Heimat (The Second Heimat: Chronicle of a Generation) 1994年播出13集,全长 26小时。第三部 Heimat (A Chronicle of The Endings and Beginnings) 2004 年播出,6集全长约700分钟。

Heimat

(更多…)

【旧文重拾】Henri Cartier-Bresson 作品展

这是写在2005年的旧文,去爱丁堡 Dean Gallery 看布列松摄影展后的感受。

Henri Cartier-Bresson 作品展
October 17, 2005, 10:55 pm
Posted by newlight in General

看了Dean Gallery 的 Henri Cartier-Bresson 摄影展,,感觉就是CCD- Contrast, Composition, Drama。Contrast 是黑白、光影之间的对比,建筑、树木的直线和踯躅的孤单人影之间的对比,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几幅,很惊叹在很强的光线下,直射下白色的墙壁和阴影下的细节同时得以展现,相信是黑白底片的容忍度和暗房操作技术的极致。Compostion 是精妙的够图,恰到好处的中心人物位置,建筑、栏杆、楼梯、阴影的线条将视线引向中心人物。西西里那幅,一个男孩站在阴影中,周围大车、墙壁阴影的线条,甚至背后墙上的一个门洞,好像都经过精心设计,难得的是,还能看到男孩的神态。在克什米尔的那幅,人物的眼光、手势、甚至背影暗示的目光指向,让我寻思了好久,如果拿走了最右边的人物,构图是否更稳?说起这个,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报道,一些研究者征集一群美国学生和在美国的中国学生看照片跟踪他们的视点,发现美国学生会在照片的主体停留较长时间,而中国学生的视点就会更多分配在背景上。研究者认为这反映了英语文化重逻辑、中国文化重上下文 (context)的背景。所以同一幅照片,每个人看到的东西还是不同,好的作品会给我们的想象力留下空间。

Henri Cartier-Bresson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