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卡梅伦

政客的家庭不幸 公众的关注话题

2009-02-25cameronchristmas

政客也是人,有普通人的烦恼和不幸。今天提醒公众这一点是,是反对党保守党领袖卡梅伦(David Cameron) 6岁的儿子 Ivan Cameron。

Ivan Cameron 从出生起就有小儿脑性麻痹(Cerebral Palsy)和大田原综合症,一种儿童癫痫症。据报道今天凌晨他病症发作,在送往伦敦圣玛丽医院后不治去世。

今天是星期三,是每周的“首相答问时间”(PMQs),传统上首相布朗和反对党领袖卡梅伦在下议院辩论厅当面对阵的时间。按规矩,如果党派领袖不能出席,将由党内副手代替。但到11点半,离PMQs还有半小时之际,首相布朗提出取消今天的PMQs,获得下议院议长同意。于是今天正午的下议院辩论厅仍然济济一堂,但是在布朗、保守党副党魁 William Hague、和自由民主党财政发言人 Vince Cable 相继发言表示对卡梅伦夫妇的同情之后,剩下的20多分钟内,下议院活动暂停。

政客们通常对自己的私人生活保护得很严。卡梅伦却对自己残疾儿子的生活十分公开,多次在媒体上谈论照顾儿子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影响。有人指责卡梅伦把自己的家庭当作政治筹码,但是大部份人接受他的辩解:他说照顾儿子对他的家庭生活和政治理念都产生重大影响,不可能刻意不谈。虽然出身富裕家庭,卡梅伦夫妇让Ivan 接受的是公立医院(NHS)的治疗,两人需要经常送儿子去医院,在病床边陪夜;回到家中,公立的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在白天会派人照顾Ivan。2006年他在保守党大会上说:英国公众当然可以放心把NHS交在我手上,因为我儿子的性命经常是在NHS手上。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一贯被认为是反对扩大公共服务投入的――其中就包括NHS和社会服务。卡梅伦的自身经历和这一番表白,显然有利于说服选民。

(更多…)

旁听首相答问时间

英国议会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每周三正午的“首相答问时间(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 PMQs),是英国议会的一项传统。英国首相虽然自己也是议员,但是却不必到议会参加辩论和接受其他议员的质询,这个每周三的PMQs,是议员们可以直接向首相发问的时间。我在电视电台上已经多次看过听过PMQs,这次(2月4日)是我第一次去议会旁听。

虽然每个下议院议员都可以向首相发问,但PMQs的看点,还是反对党领导人与首相的对峙交锋。众议院辩论厅是一座简朴的长方形建筑,在两个长边各安五排长椅,政府和反对党议员们各据一边,面对面坐着,仿佛是两军对垒。在两个阵营中间的一条走廊,则是中立地带。议会议长端坐中立地带的一端,前方的一张大书桌,即是双方首领交手的地方。

想旁听PMQs的公众,只要到议会申请即可,入场卷先到先得,发完即止。公众旁听席在辩论厅楼上,俯视楼下的议员们辩论对垒,有点文明化的罗马斗兽场的感觉。只不过观众不能参与,自上次有人从旁听席向布莱尔扔了一包紫色粉末之后,在旁听席前竖起了一道玻璃墙。

(更多…)

茶杯里的风波

英国最近发生的“科夫岛事件”,情节曲折,峰回路转,出场人物非富即贵,好像豪门恩怨类肥皂剧情节,给在金融风暴、经济衰退的阴霾重压下的人们增加了一点另类的谈资。

来龙去脉

“科夫岛事件”的主角们,有两个英国政坛重量级人物,一个坐拥4亿家产的银行世家子弟,还有一个拥有更多财产的俄罗斯新贵。事情发生在今年夏天,这四个主角都在希腊的旅游胜地克夫岛(Corfu)渡假。乔治·奥斯伯恩(George Osborne)是英国保守党的影子财相,近一年来攻击工党屡屡得手,是党内一颗明星。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是前工党内阁大臣,当时正担任欧盟贸易专员,位高权重。两人虽然分属对立的政党,但却都是银行世家子弟纳森内尔·洛斯查尔德(Nathaniel Rothschild)的朋友,洛斯查尔德与曼德尔森有十年的交情,但与奥斯伯恩关系更久,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就是朋友。几个人在岛上一起见面喝酒吃饭,中间还被邀请到俄罗斯铝业大亨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的豪华游艇上。这些本来属于私人交往,没有外人知道,媒体也不是太感兴趣。

但是过后奥斯伯恩向《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马丁·埃文斯(Martin Ivens)透露了一些私人交谈的细节,说曼德尔森私下说了布朗不少坏话。这些内容当时并未公开,但在曼德尔森被布朗召回内阁之后,埃文斯在他的专栏,把这些谈话捅了出去,并称这些内幕来自一位“保守党内部人士”。当然一旦媒体关注起来,这位“内部人士”是谁很快就不再是秘密。保守党宣传部门马上跟进,透露出曼德尔森曾在科夫岛曾与俄罗斯铝业大亨见面,与他担任的欧盟贸易专员一职有“利益冲突”的嫌疑。

到此为止,保守党对曼德尔森的媒体骚扰战术可以说十分成功。但是没想到惹恼了科夫岛聚会的主人洛斯查尔德,他觉得自己的一个客人把私人交谈内容捅到媒体攻击另一个客人,非常“没礼貌”,决定你不仁我不义,主动写信到《泰晤士报》,透露奥斯伯恩曾在科夫岛上商讨过向俄罗斯铝业大亨德里帕斯卡要求政治捐赠5万英镑,而且保守党财务主任在场,并非儿戏。因为接受非英籍人士政治捐赠属于非法,他们还谈到使用英国公司作为中介的可能性,后来几人还一起“上了俄罗斯人的船”。《泰晤士报》著名的“读者来信”版当然乐得全文照登。此信一出,立刻一场媒体大风暴降临在保守党总部,各报几天都是连篇累牍的“科夫岛内幕”,连闹得正厉害的金融风暴也被挤下了头版。奥斯伯恩不得不声明,虽然参加了讨论,但最后并没有批准向俄罗斯人要钱。他还想继续为自己申辩,洛斯查尔斯发出警告,要他收声,否则“法庭上见”。

其实这场风波没有直接的后果,一方面奥斯伯恩确实没有向德里帕斯卡要钱――俄罗斯人没说会给钱;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曼德尔森没有干涉欧盟在铝材进口关税上的政策。曼德尔森早已是久经沙场的老政客,这点事扳不倒他;奥斯伯恩少年得志,这是政治生涯上摔的第一跤。这场“茶杯里的风波”,可以说是在媒体上表演有钱有势人之间的一场私人纠纷而已。但是这场风波展现出来的英国政治环境,却很耐人寻味。

(更多…)

重点中学 (grammar school) 之争 (1)

保守党领袖 David Cameron 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宣布,最近在英国,激起一阵波澜,反应特别激烈的,是传统的保守党支持者;左派们则在一边看笑话。一些政治观察家们预测这将是Cameron的“第四条款时刻”(Clause 4 moment)--即他能否在保守党中树立权威的时刻。

Cameron 所宣布的,是保守党将不再坚持“一旦执政将兴建更多重点中学(grammar school)”的理念。这个决定为什么如此重要?

英国的 grammar school 是指公立中学中有权依据成绩选拔学生的中学(11-16岁),可以说相当于中国的重点中学--以下就用“重点中学”。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对学习成绩的测试,即“成绩选拔”(academic selection)。重点中学选拔的学生,一般是成绩最好的10-25%。全英国现在有164所重点中学。

重点中学所涉及的理念,是social mobility。在这个议题上,传统的保守党理念有两点,第一是重点中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有潜力的学生--不论家庭背景如何--得到适当的教育;第二是在有重点中学的地方,普通中学的成绩也会提高。与之对立的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的理念,则认为不应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依据其成绩进行甄别选拔,而应该让所有背景的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只有这样,来自背景较差家庭的学生才有机会提高。两种观点,保守党提倡的是“渴望与机遇”(aspiration and opportunity),工党自民党提倡的是“平等享有”(equal access),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理念更有利于让来自较差背景家庭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大成就,即提高全社会的“阶层升迁机遇”(即 social mobility,这里指的是 upward social mobility,目前的流行译法是“社会流动”--不能清晰地表达原意,所以我用了更接近原意的“阶层升迁机遇”)。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