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艾未未

艾未未的1亿颗葵花籽:只可远观,不可踩踏

艾未未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的轮机房大厅展,只开始3天就发生了重大转折,再次成为新闻话题。如果你在这个星期一到星期三曾到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在艾未未的1亿颗瓷制葵花籽上踩上一踩,那么你是个幸运儿,因为从星期四开始,艺术馆管理层决定禁止参观者踩踏这件作品了。

Tate Modern 对做出这项决定的理由是“健康与安全考虑”,这件作品的原旨是鼓励参观者踩踏的,但是 Tate Modern 发现反复踩踏扬在轮机房大厅内扬起了一层薄灰,长期吸入“对健康有害”。于是决定禁止参观者踩踏,只能从轮机房大厅内的高架平台远观。英华论坛上网友在星期四拍摄的照片上,大片铺满葵花籽的地板上,就只有看到一名工作人员在上面了。

艺术作品的互动性--观众与艺术品互动的自由,因为官僚与管理层的“健康与安全考虑”而被剥夺,这实在是一个讽刺。丧失互动性,实际上这件作品的大部份意义就不存在了。

Tate Modern 的声明中说在做出这项决定前,已和艾未未沟通过。我在 Twitter 还没有看到他对这件事的评论。

不过,也许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作品的异化:这曾是激发兴趣、灵感和思考而存在的1亿颗葵花籽,这“无数个体的细小声音组成的思维与交流的汪洋大海”,现在被迫与它们的受众隔开。栏杆后的参观者中,有没有人会想到去“翻墙”呢?

艾未未设计的轮机房大厅展:1亿颗葵花籽

2010-10-13.Ai Weiwei Turbine Hall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的第11届“轮机房大厅展”(Turbine Hall Exhibition)请来了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进行设计。轮机房大厅展是Tate Modern一年一度的大型展览,设计者拥有艺术馆内原轮机房大厅的5层高、1千平方米的巨大空间,自由创作。每次展览事先保密,每次都成为话题之作。今年是Tate Modern第一次邀请欧美以外的艺术家进行设计。

艾未未的设计最近揭晓了,他把1亿颗“葵花籽”铺在了轮机房大厅的地板上。“葵花籽”并非真正的葵花籽,而是景德镇的瓷制品,每颗手工绘制,所以1亿颗葵花籽每颗都不同。1亿颗瓷制的葵花籽铺在地上,就像踩在粗石沙滩上一般。《卫报》网站上有一组这个展览的照片。

轮机房大厅展的特色之一是观众与展品的交流互动,展品与观众置身于同一巨大空间内,互动不仅是难免的,而且是备受鼓励的,前作包括地板上的一条裂缝 Shibboleth(现在去还可以看到修补的痕迹)、一个巨大的黑箱、三个螺旋滑梯等,都有这一特色。Tate Modern 鼓励参观者踩踏(穿鞋的或光脚的)、拣拾,但参观者能不能拣一颗带回家? Tate Modern官方的声明是很客气的“我们鼓励参观者不要把葵花籽带走。”但是据《卫报》报道,艾未未本人的态度却比较模棱两可:“对于博物馆来说,展品是一个整体,但如果我是参观者的话,我就会想拿一个走。”

为什么选择1亿颗葵花籽?细小的葵花籽铺在地方,踩踏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感受脚底的变化,可以让参观者有冥想的空间。葵花籽来自向日葵,曾经是中国政治中、特别是文革期间的一个重要政治符号。艾未未还把这些葵花籽比作微博上的无数个体的细小声音组成的思维与交流的汪洋大海,他本人是 Twitter 上的活跃人物。当然你还可以把这些葵花籽想像成为中国人,看上去都一模一样,但其实每个都不相同。

艾未未的展览从今年10月开始,到明年4月结束。

《卫报》上的一组照片

《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组照片,其中有这些葵花籽的近景。

10月15日补:在英华论坛上的一些回应

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把轮机房大厅交给艾未未

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宣布将邀请艾未未设计第11届“轮机房大厅展”(Turbine Hall Exhibition),展览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到明年4月结束。

Tate Modern 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正对。这个地址原来是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建筑中央是原来的轮机房大厅,面积3400平方米,五层楼高。2000年艺术馆开放时,决定每年邀请一位现代艺术家,交与整个轮机房大厅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创造一个展览,目前已是第10届。

巨大的轮机房,给了艺术家想像的空间,也在挑战艺术家如何运用这一巨大空间。第一位设计轮机房大厅展的法国艺术家 Louise Bourgeois,设计了几个巨大的铁蜘蛛和铁梯,现在铁蜘蛛已经搬到 Tate Modern 门前的广场。

2010-03-06.Olafur Eliasson, The Weather Project

因为大厅是参观者可以自由走动的地方,如何让人溶入展览之中,往往也是艺术家的考虑。丹麦艺术家 Olafur Eliasson 在轮机房大厅上方挂起一个巨大的、发散出橙色光线的“太阳”,在天花板上铺上反射材料,参观者可以在天花板上看到自己的身影。比利时艺术家 Carsten Höller 安装了三座高度不等的螺旋滑梯,参观者可以根据胆子大小选择尝试。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由哥伦比亚艺术家 Doris Salcedo 设计的名为 Shibboleth 的展览:硬是在轮机房大厅的混凝土地板上,弄出一道贯穿整个大厅的曲折延伸的裂缝,而且看上去很自然,不象是凿出来的,更象是自然的裂缝――“怎么做出来的?”一时成为城中话题,展览结束后这条裂缝被重新填上了事。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