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BBC 的又一场危机

上星期四 BBC 电台2台台长 (controller) Lesley Douglas 宣布辞职,BBC在损失了一位台长和一位名星DJ之后,算是安然渡过了一场风暴――至少Mark Thompson,这位从意大利度假地匆匆赶回来救火的BBC总裁是这么期望的。

事情是从两周前开始,媒体上已经有诸多报道,现在不妨回顾一下时间表。16日星期四在BBC录制节目时,主持Russell Brand和Jonathan Ross在一位采访对象、喜剧演员 Andrew Sachs家的电话录音上留下一段“粗口留言”。之后节目制作人再打电话过去,Andrew Sachs 说不如等下周他亲自到录音室接受采访,这样就不必播出这段录音了。但是18日星期六晚节目播出时,保留了这段录音。播出之后没有太大反响,据说只有两人向BBC投诉,BBC并未重视。

到22日星期三,《星期日邮报》联系Andrew Sachs的经纪人,征求回应。经纪人和 Andrew Sachs 一起听了这个节目的一个网上版本后,决定写信给 BBC Radio 2 台长要求 BBC 道歉。Russell Brand 在得知《星期日邮报》会报道此事之后,在他的节目上加了一个“道歉”――没有多少人觉得这是个很认真的道歉。

26日《星期日邮报》报道此事之后,BBC接到的投诉立刻直线上升,很快超过一千以上。27日星期一开始,其它报纸媒体纷纷跟进,事情越闹越大,投诉人数越来越多。BBC电台2台发言人向Andrew Sachs 道歉,Jonathan Ross 也亲自向他道歉。但为时已晚,这些都止不住新闻和评论的汹涌势头,到28日星期二,投诉人数已经超过四千,传播媒体监管机构Ofcom 介入调查,连首相布朗都插一脚说此事“不恰当不可接受”。29日BBC总裁赶回来,Russell Brand 公开道歉并且辞职。30日BBC 电台2台台长辞职。

BBC对此事的反应,错在《星期日邮报》报道之前,没有及时处理。在新闻炒起来之后,反应再果断,也挡不住批评浪潮,最后必须牺牲一个高层才能平息。在24小时新闻的今天,新闻一旦被炒起来,象BBC这样庞大的机构,多层的管理架构,实在无法应付。Mark Thompson 强调说“吸取教训”,但这已经不是BBC在他手下第一次出事。BBC本身也是24小时新闻媒体,29日BBC新闻的记者,也和其它媒体记者一样,守在BBC总部门口,捕捉自己的总裁 Mark Thompson到来的镜头,向BBC新闻频道做实况报道。

“粗口事件”从一个没有太多人投诉的晚间电台节目开始,到登上所有报纸的头版,其中的操作者,是目光敏锐的传统媒体。英国买报纸看的人数虽然逐年下降,但其制造新闻头条,“引导舆论导向”的能力并没有减弱。正是有了《星期日邮报》的炒作,这件事情才成为一个“新闻”,各家报纸、媒体,包括BBC,都觉得这里还有新闻可挖,纷纷跟进,产生滚雪球效应。

BBC 作为纳税人支持的英国最大的媒体集团,有许多支持者,也有相当多的敌人。《星期日邮报》所属的《邮报》集团,属于“反BBC”派别。《邮报》以代表“中产阶级”(即所谓的 middle England)自居,《星期日邮报》炒作这条新闻成功,是因为编辑相信,这里有至少有两点会引起读者的共鸣:电视节目的粗鄙化,和明星主持的高薪水。

真正收听这个节目的针对听众对这个“笑话”并无太多反应,那些在看了《星期日邮报》报道后群起投诉的,恐怕平时并没有收听这个节目的习惯,无法忍受BBC还有这样的节目。Jonathan Ross 2006年与BBC签约3年薪水共达1千8百万,正是象《星期日邮报》这样的媒体的攻击对象。所以说本次事件,其实是BBC被对手抓到把柄痛打。电台台长辞职,固然属于主管承担责任保护下属之举,其实也是为保护整个BBC,平息舆论而不得以的做法。

BBC虽然在前年通过了新的10年宪章,但是公共资金问题,依然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剑。传播媒体监管机构马上要公布“公共服务传播”(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报告,有猜测说在这份报告中,Ofcom可能提议削减BBC经费,用于支持其它从事“公共服务传播”的机构,比如ITV和Channel4。BBC的高管需要做的,是绝不能让“粗口留言”事件成为Ofcom向自己开刀的理由。

长远来看,BBC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被要求提供“公共服务”,但又要证明节目有大批听众观众。一方面被要求进行实验,冒一定风险,做商业传媒不敢做的节目,但是又要面临口味迥异的大众指点评论。高质量节目很可能曲高和寡,实验性节目很可能因突破禁忌而遭人投诉。BBC需要证明自己能够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年轻人,就面临着针对年轻听众的节目遭到年长听众强烈反感这种情况。为追求收听率收视率,BBC不得不追逐大牌明星,于是又遭到“浪费纳税人金钱”的指控。目前来说,BBC在这两方面做得还算不错,但随时会出问题,从而遭受指责。Mark Thompson的办法似乎是现有框架下“加强管理”,但除了让BBC更官僚化,能有多大效果?

不仅每年交超过130镑电视执照费的个人觉得自己有权对BBC指指点点,更重要的是,商业媒体担心BBC过于强大,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如BBC网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部门,然而功能太多太强,就被商业媒体指责不平等竞争,妨碍了商业创新。即使象《卫报》这样一贯支持BBC的报纸,也意识到BBC网站对自己网站的威胁。

这次事件,反映出的,是BBC在英国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以及BBC面临的挑战。

6 Comments

  1. Rex说道:

    Good post. FYI, it should be Andrew Sachs, not Sacks

  2. newlight说道:

    已经改正,谢谢!

  3. […] Atwell 则演出了 Brideshead Revisit 和 The Duchess。今年的BAFTA奖的主持人是因 “Sachs 门”而被BBC 停职6星期的 Jonathan Ross,他在他的Twitter […]

  4. […] 最近BBC接连出现两其“带冒犯性字眼”(offending words),在 Russel Brand/Jonathan Ross事件之后,BBC动作很快,在第一时间就处理的事件。 […]

  5. […] Four 节目获得多项提名,就是一个例子。今年的谈资是因“节目爆粗”事件被 BBC 停职6周的 Jonathan Ross,他的 Friday Night with Jonathan Ross […]

  6. […] Four 节目获得多项提名,就是一个例子。今年的谈资是因“节目爆粗”事件被 BBC 停职6周的 Jonathan Ross,他的 Friday Night with Jonathan Ross […]

回复 newlight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