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奥斯汀的走红之路

2009-07-12 Claire Harman Jane's Fame

《Jane’s Fame:How Jane Austen Conquered the World》,Claire Harman 著,Canongate Books 2009年4月版,32.68美元。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1817 年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去世时,仅留下六部完整的小说,其中两部还没来得及出版,拥有一小批忠实读者。近两百年后,“简·奥斯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品牌和产业。没看过她的小说的,也会知道其中大概的情节,因为近15年来出现了一波又一波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节目,全球观众似乎都没有厌倦的趋势。

从一位小有名声的作家,到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简·奥斯汀的成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传记作家克莱尔·哈曼(Claire Harman)的新书《简的成名:简·奥斯汀是如何征服世界的》(Jane‘s Fame:How Jane Austen Conquered the World,下称《简》)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既是传记,也是文化历史观察。

哈曼在解释这个书名时说,简·奥斯汀是极少数的几个被忠实读者以名相称的作家,“简迷”(Janeite)这个称呼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他们常常把简·奥斯汀幻化为她作品中人物,可以当作知己和朋友。哈曼认为,这正是最早出现奥斯汀热潮的原因。

简· 奥斯汀的家庭环境,给予了她良好的文学熏陶。她的机敏言辞,从少女时代起就在家庭成员间的鼓励和竞争下得到不断的磨练。她20岁时就已经完成了《理智与感情》、《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并誊写成册,在家庭成员之间传递借阅。写作显然不只是自娱自乐,她知道自己的作品好过许多当时的流行小说,渴望自己的小说也能印成铅字。

早在1797年,简·奥斯汀的父亲就曾主动联系出版商推荐女儿的小说。1803年终于售出《苏珊》(后来的《诺桑觉寺》)手稿,却久久未见出版。在她当时的信件中,曾流露出对此的焦虑和气恼。直到1810年,《理智与感情》被另一家出版商看中出版,在有限的读者圈内受到欢迎,1812年《傲慢与偏见》出版。她同时完成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并开始写《艾玛》。简·奥斯汀的写作,在这段时间进入旺盛期,因此她1817年的早逝,显得格外可惜。

在她去世之后的几十年内,小说初版全部售罄,再版的数量也不多,她的读者群依然属于小众。简·奥斯汀成名的转折点,是1870年她的第一部传记的出版。作者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李(James Edward Austen-Leigh)是她的侄子,写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家族内这位“小有才华”的姑姑“盖棺定论”。詹姆斯依据自己的想像,把简·奥斯汀描写成一个温良恭让、以写作怡情、从未有成为“作家” 野心的传统中产女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传记塑造了一个与简·奥斯汀本人大相径庭的形象,却引发了第一次奥斯汀热潮。哈曼认为,简·奥斯汀小说的观察细致、文字诙谐,喜欢她作品的读者往往会把书中的女主角与小说作者本人联系起来。詹姆斯的这部传记,正好为读者对“奥斯汀小姐” 的想像提供了证据。正因为她在此之前的名气不大,喜爱阅读简·奥斯汀,成了当时是否有品位的标志。从20世纪初开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世界,已经成了温馨美好的英格兰田园生活的象征,她本人则被“简迷”们称为“圣简”(divine Jane)。“简迷”们开始收藏她的手稿、信件和初版书、重修故居;来自美国的游客纷纷要求“追寻简的足迹”,简·奥斯汀被称为英格兰的文化遗产。

1923年,简·奥斯汀小说被查普曼(Robert Chapman)校勘之后再版,终于让她的小说上升到“严肃文学”的殿堂,从此对她小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政治理念和视角,可以把她的作品诠释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东西:文化保守主义、女权主义、反女权主义、讽刺中产阶级的虚伪、同性恋、甚至说最喜爱她作品的人就是她最仇视的人,不一而足。

新一轮的全球性“奥斯汀狂热”是从1995年开始,触发点是当年BBC拍摄的6集电视连续剧《傲慢与偏见》,其高水平的编剧、精准的角色选择以及详尽的历史细节,一下子在英国造成轰动,引发一系列的改编。一两年内,相继出现了李安导演的电影《理智与感情》、两个版本的《艾玛》、电影《劝导》等等。在过去15年内,简·奥斯汀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地被重拍,她本人的经历也几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

与以往的简·奥斯汀热潮不同,这一轮“奥斯汀狂热”完全以影像主导,原著文字退居其次。被认为是改编中的登峰造极之作的1995年版《傲慢与偏见》,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男主角达西先生从湖中游泳上岸后的“贴身湿衫”镜头,然而这其实是编剧戴维斯(Andrew Davies)的添枝加叶,简·奥斯汀不可能写出这种挑逗性的场面。

为什么简·奥斯汀的作品在两百年后还能掀起这样的全球性狂热?哈曼在《简》书中提出了几个观点。首先,她的小说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修改,为保证小说出版后不显得过时,刻意去掉了许多时代特色。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之后,虽然小说的题材很狭窄,缺乏时代变迁的痕迹,但是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却越来越凝练,在两百年后依然有极大的普适性。同时,题材的狭窄,也让她的小说可以被灵活地诠释,比如她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之间绝无亲密越轨行为。因此过去被看作是给女孩子们的“安全”读物,现在却被诠释成女性如何既可以在性方面不作让步,又能赢得男性的青睐。

最后,哈曼指出,简·奥斯汀小说的故事框架设置,创造出一套爱情小说的模式。她对读者阅读需求的了解,加上细致的人物刻画,是其作品成功的最大原因,也因此成为后代作者们模拟的蓝本。难怪简·奥斯汀会被称为是爱情小说之母。

附:如果还想更多地了解此书,可以在这里读 Jane’s Fame 阅读笔记

11 Comments

  1. 说道:

    这本书有趣,先让朋友给定了,回英国细细看看。谢谢桃花推荐。

  2. Oliver说道:

    “简·奥斯汀小说中的世界,已经成了温馨美好的英格兰田园生活的象征”
    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小说的原因之一

  3. […] newlight 的 Blog « 奥斯汀的走红之路 […]

  4. aoyunjuzi说道:

    闺房中的妙语,锅灶间的宛转,美丽的田园风光

  5. 说道:

    写第一个评论时因为在外婆家,手边没有自己的书可参考。今天回到妈妈家,把以前读的书拿出来一看,就知道Claire Harman的所谓1870传记后才扬名的说法是歪曲的。

    我的依据是(勃朗特的书信集)根据勃的书信,在勃去世前(1855年前)当时文坛的名人们,除勃外都推崇Jane, 可见当时对Jane的认知已经和现在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了(需要考虑当时受教育的人不多,受了教育的并常读书的人就更不多了。所以以发行量来说明Jane的影响不准确,好多人是借阅书看的。发行100本可能意味着有1000个读者呢。还有使女是听小姐讲Jane的。勃的书信里就提到这一点。)

    英国不少平时读书的人是不看榜读书的,因他们知道榜后的商业操作。相比较,现在好像全国都接受了大学教育了,却全国上下好像都是小学毕业的水平,靠百家讲坛那样小学老师的讲习来获得知识。然后以读流行书来表示自己是读书的。这可能就是英国不简单的地方,有些sophisticated的人。

    昨天一个下蛋大学的姐姐说道她那里用了个well-educated这个词,很吓了我一下。我只好用sophisticated来说我家这个小镇了。回国时,北平的人都塞给我书,要我读,怕我没文化。我忙说认字不多来推脱。想想我家小镇的老二说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些大地方的人都有邪,都沽名钓誉,所以搞得好像全国都幼稚了似的,没有判断力。还好我们家老二的书还在。今后遇到什么排榜或类似唬人的事情,不要被吓倒,我们家老二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当然丹于姐姐是不会让全国人都读明白我家老二的书的,那样她怎么骗人啊?!我们只有靠自己了,自学,像姓陶的那个泼皮破落户讲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就好。

  6. […] 原文链接:http://taohuawu.net/2009/07/12/harman-janes-fame/ 2009年7月18日20:31 标签: Claire Harman, Jane Austen, 《傲慢与偏见》, 《劝导》, 《曼斯菲尔德庄园》, 《理智与感情》, 《艾玛》, 《诺桑觉寺》, 简·奥斯汀 订阅评论 发表评论 | Trackback […]

  7. […] One 公布了2009年秋季新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根据简·奥斯汀小说改编的 Emma,由 Jane Eyre (2006)和 North and South (2004)的编剧 Sandy Welch […]

  8. […] One 公布了2009年秋季新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根据简·奥斯汀小说改编的 Emma,由 Jane Eyre (2006)和 North and South (2004)的编剧 Sandy Welch […]

  9. […] 选择简•奥斯汀为题材,当然本身就有吸引力,但是不可低估 Rebecca Vaughan 的组织材料的能力和饰演多个角色的表现能力。她并不是全部选择小说中的主角,比如《理智与感情》中的大姐 Elinor Dashwood,但是却有自私势利的Fanny Dashwood。《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中的女主角也没有出现,我猜是因为有明显缺点的角色才更生动有趣吧。 […]

  10. […] 选择简•奥斯汀为题材,当然本身就有吸引力,但是不可低估 Rebecca Vaughan 的组织材料的能力和饰演多个角色的表现能力。她并不是全部选择小说中的主角,比如《理智与感情》中的大姐 Elinor Dashwood,但是却有自私势利的Fanny Dashwood。《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中的女主角也没有出现,我猜是因为有明显缺点的角色才更生动有趣吧。 […]

  11. […] Claire Harman 在她的新书 Jane’s Fame 所说,Jane Austen […]

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