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8月, 2010:

爱丁堡2010年8月27日--王子花园大街

星期五傍晚在爱丁堡的王子大街花园(Princes Street Garden)看到 BBC 的 Newswatch 节目(一个观众反馈节目)的主持 Raymond Snoddy 在 Scott Monument 前录制节目。

2010-08-27.Princes St Garden, Raymond Snoddy

谁知背后来了支德国行军乐队。

2010-08-27.Princes St Garden, Spielmannszug Brakel

无奈只能暂停录制。

2010-08-27.Princes St Garden

向同情的路人诉苦。

2010-08-27.Princes St Garden, Raymond Snoddy

不清楚这支乐队的来历。(土豆网视频)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二十一:Clarsach Society

2010-08-18.Clarsach.1.800

Celebrate the Music of the Scottish Harp 2
Clarsach Society
St Andrew’s and St George’s Church
18 August 19:30
***/5

这是“庆祝苏格兰竖琴音乐”系列的第3个节目,一个4个节目,第1个是 Catriona McKay 和 Chris Stout 的二重奏。当晚除了有一台以苏格兰竖琴为主的弦乐队的演出外,还有爱丁堡当地的民歌乐队 Lothian Gaelic Choir和苏格兰风笛手 Dugald MacNeill。

苏格兰竖琴(Clarsach,Scottish harp又称凯尔特竖琴 Celtic harp)是苏格兰的传统乐器,在出土的石雕中发现早在公元前就有这种乐器,但是到了18世纪,一度流行的苏格兰竖琴日渐凋亡,取而代之是现代竖琴、大键琴(harpsichord)和竖式钢琴(spinet)等。在最近十多年中,苏格兰竖琴又重新流行起来,许多人年轻人开始学习弹奏,用于演奏各种传统现代爵士音乐,在乐器制作上也出现创新(比如 Starfish McKay)。这让我想起了古筝近年来在中国的流行程度。

舞台上的苏格兰竖琴乐队(叫做 Clarsairean)果然是老老小小,男男女女都有(还是女性居多,不过当晚的主力竖琴手是个小伙子,他同时还是民歌乐队的歌手),演奏的曲目也是传统和现代兼有。但是我觉得由多架苏格兰竖琴组成一支乐队并没有太好的效果。

2010-08-18.Clarsach.2.960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二十:重新寻找过去 Matthew Kelly & Jan Wong (爱丁堡图书节)

Matthew Kelly & Jan Wong
Revisiting the Ghosts of Our Past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Saturday 21 August, 12:30-1:30pm
***/5

把这两人作者拉到一起做一个讲座,显然是因为两人都从自己开始回顾历史,都希望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物心态出来。

2010-08-27.Finding Poland, by Matthew Kelly

Matthew Kelly 本身的专业是历史研究,当他开始研究家族历史时,就意识到存在着亲情感情与做研究必须有的疏离之间的矛盾。他的祖母是波兰人,1939年波兰被苏联和德国瓜分,只有十多岁的她,就和她的母亲和妹妹一起,随着大批波兰人(约50万)被苏联当局押解往西伯利亚,在火车上经过长期的跋涉,先后到过哈萨克斯坦、伊朗、巴勒斯坦、印度、非洲,最后辗转到了英国。其中许多的故事,至今还不为外人所知,祖父母的这些故事,心灵的重压和创伤,对亲生孩子都很少提起,反而是面对孙子辈时,更容易敞开心怀。他所做的研究,追寻祖母当年的足迹,留下的是一代波兰人的记忆。

2010-08-27.Chinese Whispers, by Jan Wong

Jan Wong 的足迹更为个人化。她是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的华裔,文革期间是毛泽东的狂热拥戴者(即所谓的Maoist),因为偶尔的机会去了北大留学(已是1970年代了)。期间有一位不熟识的女同学和她谈话希望能够去美国,Jan Wong 马上向辅导员汇报了,之后就忘了这事。十多年后她重回北京担任加拿大报纸驻京记者,也没有重提此事,知道离开北京的最后几天才得知那位被告发的同学后来被开除学籍,下落不明。一直到2008年 Jan Wong 再次回北京,她才找到那位同学,希望求得她的原谅。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十九:The Future of Books (爱丁堡图书节)

The Future of Books
The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500 Years?
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 Event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Friday 20 August 7:00-8:00pm
**/5

《书籍的未来》这么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竟然也能讨论得这么沉闷无聊,要都这样,书籍真的会没有未来了。

这是由《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主办的多人讨论,主持人是《伦敦书评》出版人 Nicholas Spice,参加讨论的有《伦敦书评》主编 Mary-Kay Wilmers,莎士比亚研究学者 James Shapiro (Contested Will: Who Wrote Shakespeare? 作者),Profile Books CEO Andrew Franklin,苏格兰作家 Andrew O’Hagan。照理出场的都是出版界的前沿人物,应该有精彩的辩论,可惜整个讨论话题松散,全无重点。每位参与者都谈到了一些切身的感受:大学出版社面临的危机、图书定价与削价竞争、作者与出版社分别面临的困境、Google Books对作者利益的侵害、出版的民主化、专业书评存在的意义。问题是难以找到关联的线索,限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成了一堆杂乱的信息。

而且几位参与者都没有对主题“书籍的未来”提出什么看来,只是在说目前面临的问题。当观众中有个年轻人向台上的嘉宾抱怨,提出类似的观点时,Mary-Kay Wilmers 的反应是“那你告诉我们啊?”她并不是对被质疑表示不满或是态度傲慢,确实真的是没有答案。

有一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关专业书评存在的意义。网络的兴起、评论的民主化似乎意味着专业书评不再需要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出版也在民主化,出书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编辑把关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现在还流行“自我出版” (self-publishing),可以完全不经过出版社的筛选和编辑,于是读者更需要书评来帮助他们挑书。他们首先找到的,还是专业书评。Nicholas Spice 透露《伦敦书评》订阅数量在不断上升,同时英国各大报的书评栏目办得非常兴旺,当然还有就是观众络绎不绝的图书节了。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十八:Douglas Hurd & Edward Young (爱丁堡图书节)

2010-08-26.Choose Your Weapon, by Douglas Hurd

Douglas Hurd & Edward Young
What Yesterday’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s Can Tell Us About Today
Friday 20 August, 1:30-2:30pm
***/5

政客可能是作家,也可能是爱读书的人,这样讲座的主持人是现任苏格兰政府首脑――首席大臣 萨尔蒙德(Alex Salmond),主讲是英国前任外交大臣赫德(Douglas Hurd)。

赫德是保守党的元老级人物,担任议员二十多年,在撒切尔和梅杰时期担任外交大臣,他同时还是个作家,从1970年代起就写过许多政治悬疑小说非小说类的历史故事和政治人物传记等。萨尔蒙德自称喜欢他早期的小说,特别提到1968年的小说 Scotch on the Rock,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政治悬疑小说,主题是苏格兰在苏格兰国民党(SNP)的领导下,举兵反抗闹独立的故事。萨尔蒙德来主持这场演讲是因为这部小说的主题,还是出于对退休政客的尊重,就不得而止了。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喜欢赫德的新作,这部名为 Choose Your Weapon 的非小说作品选择了英国历史上11位外交大臣,细数他们思想背景的形成过程,他们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解,以及他们作为外交大臣的成败。

(更多…)

对爱丁堡艺术节的一些误解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近年来在亚洲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中文媒体上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但是在一些报道上对爱丁堡艺术节还有许多误解。在爱丁堡艺术节上,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中国观众的艺术家出现,这些误解会影响到他们对艺术节的参与热情和期待值。

对爱丁堡艺术节最大的误解是混淆了其中的不同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Edinburgh Festival)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叫法,实际上是之每年8月份在爱丁堡举行的几个艺术节。这些艺术节都是独立预算、独立组织管理的、在规模和经营手法上都很不相同。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EIF)是爱丁堡艺术节的起源,也一向是水平最高、耗资最大的一个,今年预算9百万英镑,其中政府补贴一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节目是由组织者挑选之后邀请来的,每年还会选择剧团(一般都是海外剧团)投资排演新剧,重头戏如歌剧、音乐剧、芭蕾、交响乐等人员众多,耗资巨大,即使卖座很好,一般也很难收回投资,这就是为什么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预算高、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强的原因。

爱丁堡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Fringe 或是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又译成爱丁堡外围艺术节)采取完全不同的组织方式,对节目内容完全不进行筛选,但是对演出者也完全不提供财政支持。只要有资金、能找到演出场地,谁都能参加,演什么都可以。这造就了边缘艺术节的实验氛围和节目质量的不可知性,但也造成节目规模一般比较小。对组织者来说,预算可以很低,每年政府补贴不过20万英镑左右。

爱丁堡图书节(Edinburgh Book Festival)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节(又称读书节),主要的形式就是邀请作者来做演讲,因为经营得好,票卖得快,据说只有20%的预算来自政府补贴。

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贯穿整个8月份,国际艺术节和图书节都在8月下半月举行。另外的几个艺术节包括8月份初的爱丁堡爵士蓝调节(Edinburgh Jazz & Blues Festival也是世界最大),以展览为主的爱丁堡艺术展(Edinburgh Art Festival),爱丁堡皇家军乐会演(Royal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又称爱丁堡军乐节),以南亚族群为主自发主办的多元文化节(Edinburgh Mela Festival)。本来爱丁堡电影节也在8月份举行,几年前因为太拥挤改到每年6月举行了。

比较容易引起混淆的,是Edinburgh Festival 有时候会被用来指 Edinburgh Fringe。我有时候贪图省事,也会这么做。但是具体落实到节目,或是评析艺术节的经营,还是应该尽量说清楚。

这不完全只是追求文字准确,而是为避免误导艺术家和观众,近来来不少中国艺术家对参加爱丁堡艺术节跃跃欲试,但不知如何下手,提供准确的信息很重要。

简而言之,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门槛很高,节目从来以欧美艺术团体为主,而且每年有特定主题,组委会筛选很严。对于演出团体来说,不是水平够不够高问题,还有能不能排出符合当年艺术节主题节目的问题。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就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来,但是一切的组织工作、资金、场地、宣传、签证,都要自己来,要来参加一定要准备充分,我去年就写过一篇《你也可以闯荡爱丁堡艺术节》可以参考一下。参加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有一个好的演出经纪(promoter)很重要,他们会替演出团体挑选场地(好的场地是会挑演出团体的)、对节目安排提出建议、联系媒体进行宣传等等。爱丁堡的一些演出场地兼具演出经纪职能,比如今年的New Town Theatre把自己场地的节目办成一个小型艺术节,挑选节目时注重来自世界各地的富有特色的节目(贵州民族歌舞团的节目就在其中),同时有自己的宣传公关资源。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十七:剧场 Pedal Pusher

2010-08-25.Pedal Pusher

Pedal Pusher
Zoo Roxy
Theatre Delicatessen
6-30 August 16:00
*****/5

《蹬自行车的人》(Pedal Pusher)说的是环法自行车赛过去十多年内的三个重要人物:意大利人 Marco Pantani、德国人 Jan Ullrich和美国人 Lance Armstrong之间的恩怨情仇――我用这个武侠小说爱用的词,原因是职业自行车赛真的就像是一个现代的江湖,而环法自行车赛就是一年一度的武林大会,在环法自行车赛上夺冠、或者只是赢得一个赛段、或者哪怕是能活着骑到香榭丽舍大街上的终点,都是职业车手梦想。

这个剧场节目要在一个半小时内再现当年三人之间在阿尔卑斯和比利牛斯山顶的厮杀,全场却只有4名演员,一个可移动的平台、4把椅子、4个简易栅栏、几套服装(没有后台所以就在舞台上换),对演员的要求是能迅速灵活地转换角色,在道具的使用上要求有想像力。这个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相当的跨度,情节上扣人心弦,角色让人唏嘘同情,实在是一台好戏。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十六:Jonathan Watts (爱丁堡图书节)

2010-08-21.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Jonathan Watts

Jonathan Watts
China and the World’s Biggest Environmental Crisis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Tuesday 17 August, 12:30-1:30pm
****/5

Jonathan Watts 的这个讲座,可以说是他前一天参加 Will China Rule the World 讨论的延续。他的文字含蓄但又不乏锋芒,诙谐但又坦诚,这些也反映在他的讲座中,他首先解释了他的新书《当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的书名含义:小时候的他从大人那里听来“如果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地球将偏离轨道”的说法,忧心忡忡的他每晚睡前祈祷还要加一句“不要让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当他2003年来到中国之后,发现十亿中国人真的“一起跳起来”了――他们都选择了西方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也许只能制造个轻微的地震,但十亿中国人都想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却真的可能让地球毁灭。他在书中指出中国的环境问题前景堪忧,但请听众记得自己是个“天生爱担心”的人。

他刚到中国的时候,担任的是《卫报》驻中国记者,并不专门负责环境新闻,面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迁,他曾一直相信凭借人类的聪明才智,只要肯花力气、投入资金、发展科技,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但在经历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新闻故事”之后,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那是2006年对长江白暨豚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搜索,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在长江中下游的长江段进行仔细搜索,结果一头白暨豚也没有找到,白暨豚终于被宣布灭绝。Jonathan Watts 当时是随船的记者,他当时的感想记录在这本书中,在讲座上他再一次提到:有些事情真的可能会太迟了,无法挽救了。人类的贪婪、对自然资源的滥用,让一个有着2500万年历史的物种灭绝了,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还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更多…)

爱丁堡2010年8月:艺术节街头 (2)

又是一组爱丁堡艺术节期间的街头照片,这次以街头表演和宣传为主。

这位演员宣传的是一个剧场节目 The Merry Wives of Henry VIII

这位演员宣传的是一个剧场节目 The Merry Wives of Henry VIII

和“吸尘器”一起演奏的街头艺术家

和“吸尘器”一起演奏的街头艺术家

这两位演员宣传的是一个叫 Sangokusi (可以猜出是《三国故事》)的剧场节目,可以假设那副墨镜不是演出道具的一部份。

这两位演员宣传的是一个叫 Sangokusi (可以猜出是《三国故事》)的剧场节目,可以假设那副墨镜不是演出道具的一部份。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十五:苏格兰竖琴 Catriona McKay & Chris Stout

2010-08-22.Catriona McKay

Celebrate the Music of the Scottish Harp 1
Catriona McKay, Chris Stout
St Andrew’s and St George’s West
16 August, 19:30
****/5

在去年的艺术节上,我第一次看 Catriona McKay 的苏格兰竖琴演出,有惊为天人之感。这次她和提琴手 Chris Stout 再次合作在老地点(St Andrew’s and St George’s West)演出,是爱丁堡艺术节上苏格兰竖琴系列的第一场。

今年再去观看演出,当然没有了去年的震撼感。因为和爱丁堡图书节的讲座时间上冲突,我错过了这场演出的上半场。在下半场的演出中,大部分节目是以 Chris Stout 的提琴为主角,没能尽情欣赏 Catriona McKay 的技艺。另外不知何种原因,她用的不像是那架改进过的、以她名字命名的新型竖琴 Starfish McKay,更像是一架传统的竖琴。

Catriona McKay的苏格兰竖琴演出是我听到过的最精彩的,也是最有现代感的,她的演出突破了苏格兰竖琴传统的悠扬哀怨,注入了新的能量,增强了表现力,更能触动人心。

(土豆网视频链接,Catriona McKay 和 Chris Stout 的二重奏演出)

另一首 Catriona McKay 谱写和演奏的苏格兰民乐曲 Swan SK 243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