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尼克松访华前的秘密外交行动

这是在看了基辛格的《论中国》之后,为《华商报》写的文章。

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让当时世界两大阵营都大为震惊,基辛格访华的安排事先高度保密,中美两国在这之前断绝关系20年,两国高层是如何搭上线的?许多人把“乒乓外交”,即1971年4月中美乒乓球队在日本的邂逅当作两国恢复交往的起点。其实在这之前的几年间,中美高层不仅频频发出信号相互试探,而且已经在最高层建立了联系,“乒乓外交”的作用是让双方步伐加快,再无回头的可能。

基辛格在他刚出版的新书《论中国》(On China)中,以当事人的身份,对中美之间相互试探的过程有着详细的描述。1968年赢得大选的尼克松,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一直是反共的,但他相信地缘政治的作用,认为帮助中国对抗苏联有利于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在1969年1月总统就职演讲中,他含蓄地提出了寻求一个“开放”而非“孤立”的世界的愿望。当时中美之间唯一的政府接触是在华沙举行的不定期大使级会晤,不仅断断续续,而且级别太低,参加会晤的美国外交官无法领会总统的真实意图。于是尼克松另辟蹊径,在1970年访问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时向两国领导人表达了寻求与中国沟通途径的愿望,基辛格则试图通过法国外交官来接触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中国方面则先是通过挪威和阿富汗,后来还是选择了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作为中间人。

与此同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提到,中国发出了一个愿意与美国和解的最强烈的信号,可惜的是完全被美方忽视了,其原因和中美20年隔阂,不了解对方有关。1970年10月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其中提出的一些看法在当时是极为令人震惊的,包括有意结束文革带来的“混乱”,愿意邀请尼克松“以游客或是美国总统的身份”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可以在尼克松任内解决等等。中方为斯诺准备好了采访稿,并叮嘱斯诺3个月之后才可发表,大概是预计他会先将采访稿送交美国高层。为显示斯诺的重要地位,中国各家报纸刊登了一张在国庆观礼台上,斯诺站在毛泽东身边的照片。

然而美国高层从来没有看到这份采访稿,因为虽然斯诺可能是当时唯一一个得到中国信任、可以传递信息的美国人,但他一直与新中国关系密切,长期以来被美国外交阵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鼓吹手,无法进入有影响力的圈子,没有直达美国高层的渠道。当斯诺的文章终于发表之时,中美之间的高层联系已经建立起来了:1970年12月,一份以周恩来名义手写的英文信件通过巴基斯坦送到了白宫,一个月后从罗马尼亚送来了另一份内容相似的信件。在两份信件中,周恩来向美国总统发出邀请,请他派遣一名特使到北京商谈“台湾问题”。白宫立刻回信,称这名特使的任务应该是商谈“中美关系问题”。
回信发出后,美国人却怎么也等不到北京的回音。到1971年4月,“乒乓外交”发生了。

基辛格对“乒乓外交”的看法是中国一方面在国内为中美关系的恢复做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是暗中警告美国,如果美国政府退出和谈,那么中国可以利用美国国内的反越战情绪攻击白宫“又一次”放弃了“和平的机会”。但是“乒乓外交”前中国的外交静音又如何解释呢?4月21日,周恩来恢复了外交渠道上的沟通,通过巴基斯坦送来了回信,解释因为“时事原因”(the situation of the time)而没能及早回复。作为一名外交官,基辛格当然不会继续追问,但是他猜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中国高层内部需要时间在恢复中美关系上统一认识。

周恩来在信中再次确认邀请基辛格或者国务卿罗杰斯,“甚至美国总统他自己”访问北京。5月10日基辛格确认接受邀请,马上开始安排一场对亚洲的外交访问,途径南越的西贡、印度的新德里,一直抵达巴基斯坦的拉瓦尔品第,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他故意把行程安排得非常“沉闷无趣”,以致于媒体对这一访问全无兴趣。在拉瓦尔品第,基辛格因为“生病”在公开场合消失了48个小时。7月8日,当他和随行人员秘密登上巴基斯坦总统专机准备前往北京时,惊讶地发现,由周恩来派出的外交部四人小组(包括章文晋、唐龙彬和翻译王海容和唐闻生)已经在飞机上等他了。

中美之间的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了。

One Comment

  1. […] 在中美恢复接触的历史上,“乒乓外交”往往被渲染成为神秘的起点。其实在这之前,中美政府高层之间已经建立了秘密联系。根据基辛格的叙述,“乒乓外交”发生时,他正在白宫拿着周恩来送来的手写英文信件,等待着来自中国的下一个讯息。 […]

回复 基辛格 @ China – 桃花坞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