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保守党

英国大选结果:保守党赢面最大

经济观察网 2010年的英国大选,其结果可说是扑朔迷离。大选当晚公布的选举站出口调查(exit poll)表明保守党可获305席,工党255席,自由民主党61席,没有一党可以获得超过326席而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到本文写成之时(北京时间7日上午11点半),已有超过半数选区完成点票,保守党获179席,工党141席,自由民主党28席,无多数派议会(hung parliament)依然是最大可能。

无多数派议会并不意味着不能组成政府。

从议会程序上说,现任首相、工党领袖布朗拥有第一选择权,他可以通过说服自由民主党与其组成联合政府的方式,把获得最多议席的保守党排除在政府之外。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工党和自由民主党获得议席超过出口调查的预测,否则将面临来自保守党和选民民意的巨大压力。

我的估计是,如果保守党获得接近或超过300个议席,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很可能宣布组成少数派政府,放弃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盟的企图。这不仅是因为传统上两党分属左右两个政治阵营,而且还因为自由民主党的最大政治诉求:改革选举制度,引进比例代表制,是保守党难以接受的。保守党一直宣传自己上台才能作出“决断”重整英国经济,相信会冒着孤立自己的危险,把独立执政权抢在手中。

(更多…)

英国大选观察:华裔通往议会之路

经济观察网 今年英国大选,有八位华人华裔作为候选人参选,我在三月份曾写过一篇博客,分析当时已知的七位华人候选人的胜率,指出他们的获胜机会十分渺茫,引起了一些来自华人议员助选团体和英国中文媒体的反驳。其实我文中的原意,是希望华人华裔选民正视现实,不要期待马上成功,并不是要华人社区放弃努力。

我在那篇博客中没有说的,还有另一个观察:华人华裔在英国的影响力,华人社区参与政治的活跃度,与其它少数族裔相比,还是相当低的,还不足以强到能说服主流党派把议席交给华人华裔。

为什么要说“交给”呢?这要从英国大选的选举体制和议员候选人的选拔机制说起。全英650个选区,每个党派在每个选区都可以推选一名候选人。候选人的选拔机,一般来说,是由政党中央机构负责候选人的筛选,而有选区党支部做最终的面试选拔。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党中央都会试图控制党支部对候选人的选拔,特别是获胜机会高的选区。

候选人的产生,要经过报名、筛选、公告、投递和面试这几步。只要是某个政党党员,都可以向总部报名成为议员候选人,经过政党中央机构的审查和筛选之后,就可以加入候选人大名单中。如果某一选区出现该党候选人的空缺,当地党支部会发出公告,所有在大名单上的候选人都可以投递申请。党支部会根据收到的所有申请,拟出一个提名名单,邀请被提名的候选人前来面试,最后由党支部决定谁会成为代表本选区的本党候选人。

大名单上的候选人,地位并不平等,党中央对他们的支持程度也不同。党中央考虑更多的是全党发展战略,会偏向于某些候选人,希望把他们送到“稳保议席”上。比如保守党就有一个对外保密的“A名单”(A-list),包括所有党中央重点提拔的候选人。工党因为与工会之间长期紧密的联系,有些工会组织不仅可以提名候选人,在党支部对候选人的选拔也有发言权。这些“重点候选人”往往会被“空降”到他们从未生活过的选区。只有自由民主党要求候选人必须是本地居民,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民主党没有类似保守党的“A名单”。

(更多…)

英国大选观察:选票不等于议席

经济观察网 今年英国大选的一个焦点,是三党领导人的三次电视辩论。第一次电视辩论的最大结果,是原来属于“陪太子读书”的自由民主党,由于其领导人克莱格(Nick Clegg)的精彩表现,一下子大受欢迎,成了大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自由民主党的扬眉吐气,反应在民意调查的结果上。在电视辩论之前,每次民意调查自由民主党都是名列第三,而且一般落后工党和保守党10点左右。一场电视辩论,自由民主党的支持率急升,完全颠覆了原有的民意调查结果常态。几天之后,各种民意调查结果都显示保守党第一、自由民主党第二、工党被挤到第三,但是支持率十分接近,都在30%左右。

但是,自由民主党在民意调查上获得的点数,却与他们在大选中可能获得的议席不成比例。英国有网站提供一种转换器,输入民意调查结果,即可根据以往经验,得出可能的议席数字。以4月19日的《卫报》/ICM调查为例,在支持率上保守党33%,自由民主党30%,工党29%。根据这一数字估算的议席,却是工党275席,保守党245席,自由民主党99席。也就是说,在民意调查上排列第3的工党,却能在大选中获得最多的议席。

出现这种奇怪结果的原因,是英国大选的投票方式,以及英国政治势力的地域分布。

(更多…)

英国大选 谁是赢家?

昨晚的第一次英国大选电视辩论,有近1千万观众,相当于一个收视不错,但还不是最热门的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其实这个数字还稍低于预期(1200万)。大部份人看的,是今天报纸的头条。媒体上一致的结论,是自由民主党的克莱格是第一次电视辩论的赢家,《卫报》和《泰晤士报》都采用了克莱格“圈外人”(outsider)的角度,在大选中,称自己的“圈外人”往往能吸引选民,特别是当选民们对“圈内人”缺乏好感和信心的时刻。显然克莱格借用这次机会,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形象,问题是这一胜利能否转化成议席。

2010-04-16.UK The Times2010-04-16.UK The Guardian

这篇写在一星期之前:

英国大选 谁是赢家?

本周二上午10点,英国首相布朗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女王,在获得女王“御准”之后,宣布解散议会,并在5月6日举行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选举,英国大选的发令枪打响了。

5月6日举行大选,早已是各界预料中的决定。布朗在尚未启程之际,如果他还有时间看一下当天报纸,会发现《泰晤士报》头版已经打上“竞选开始了”(Let the race begin)的大字标题。

然而对于本次大选的结果,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个准数。星期二当天宣布的三个不同的民意调查结果,分别显示保守党领先工党4-10个百分点,以此推算,保守党将会在议席数量上胜出,但是胜幅有限,能不能超过总席位(650席)的一半,从而自动获得组建政府的资格,就很难说了。

(更多…)

英国大选观察:选的是首相吗?

经济观察网 英国大选的竞选活动已经正式开始,离投票日(5月6日)还有约3周时间。竞选期间,是观察英国议会民主制度的一个良好机会,在这个英国大选观察系列中,我会根据本次大选的实际进展,讨论议会制下权力分配、议员的产生、投票制度、以及竞选中的媒体等话题。许多欧美国家都拥有较为成熟的民主制度,但如果仔细观察其运作,就会发现在政府的产生与权力的制衡上,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以适应本国的历史传统。

在2008美国大选期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国人在投票选他们未来的总统。今年的英国大选,你也会经常看到英国人在投票“选未来首相”这样的说法。看上去似乎是工党领袖布朗(Gordon Brown)与保守党领袖卡梅伦(David Cameron),也许还可以加上自由民主党领袖克莱格(Nick Clegg)这三人之间的争夺。但实际上,除了在这三位领袖自己的选区,他们的名字不会出现在选票上。英国大选,选民投票选出的,是代表自己选区的议员,而不是首相。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把全国分成650个选区,任何政党都可以在每个选区推出一名候选人参加竞选,获胜者即成为代表这一选区的议员。获得议员席位数量超过半数的政党,即可以向女王“请求”授权组成政府,这一政党的领袖即成为政府首脑,也就是首相。

因为首相不是选民直接选出,造成不需要大选就可以更换首相。执政党可以通过内部商议或投票,选出新的领袖,达到更换首相的目的。现任首相布朗,在2005年大选时还是财政大臣,2007年当时的首相布莱尔“退休”,把首相位置“让”给了布朗

(更多…)

英国大选发令枪响

2010-04-06. The Times front page

今天上午10点英国首相布朗从唐宁街10号驱车前往白金汉宫(不过5分钟车程,如果有警车开道的话),按照君主立宪制的程序,请求女王“御准”解散议会,并在5月6日举行下议院议员选举,即所谓的大选(general election)。

当然这一消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按照英国议会制度,下议院每届最多可以持续5年,上届下议院选举在2002年5月5日举行,所以今年的5月6日是最后期限(大选必须在星期四举行)。

今年的大选,是18年以来争夺最激烈的选举,结果可能出现 1) 一党胜出,席位优势明显;2) 一党胜出,席位优势微弱;3) 没有一党能够取得过半数席位这3种结果,而如果出现结果3),则需要党派之间组成联合政府,那么谁与谁联合还有几种可能。今天公布的民意调查中,保守党领先工党的百分点分别是4到10点左右,虽然普遍估计保守党将获得最多席位,但是优势会有多少难以预测。

2010-04-06. The Guardian

今年第一次举行的党派领袖电视辩论,又会给选举结果带来新的变数。长期位居“第三党”的自由民主党在电视辩论上与两大党平起平坐,已经因此获益,无疑他们将会是本次大选的最大赢家。

华人议员候选人胜率如何?

到目前为止,已有7名华人确认参加今年的英国议会大选,其中自由民主党3人,保守党2人、北爱联盟党1人、独立候选人1人。这些候选人中,风头最劲的也许是保守党候选人前警官李泽文,但是最有政治经验的是北爱联盟党的卢曼华,已经做了3年的北爱议会议员,今年还第一次出现了大陆出生的候选人(保守党候选人吴克刚)。在英国中文媒体上,已出现一阵“华人参政”的热潮,部份应归功于“华人参政计划”(BC Project)的宣传推动,BBC中文网在将在4月7日举办“英国大选与华人参政”的网上直播讨论会。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这些候选人的当选机会极为渺茫。

英国议会选区采用简单多数制(first past the post),在每个选区中,每个政党只能推选一名候选人,在选举中得票最多的获胜,成为代表这个选区的议员(MP)。2010年大选,全英一共650个选区。

从以下的数字可以看出,上一次大选(2005年)中,这些华人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其得票百分比,都排在各自选区的第3位,或更后(卢曼华所在选区是第5位)。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成功的,一般都有非常特别的情况,所以成世雄机会也不大。

所有7个选区,除了卢曼华所在的选区外,都是其它政党的所谓“稳保席位”(safe seat):排名第一的候选人在票数上领先很多,几乎肯定当选。如果这几个政党真的想把华人推上下议院,会把他们安排到自己的“稳保席位”选区,或者至少是票数接近、有得一拼的“游离席位”(marginal seat)。

今年大选之后,英国下议院会出现首位华人议员吗?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那么这7个华人候选人,算不算“陪太子读书”?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没必要负面地看这一问题。大选是一个极好的宣传舞台,没有获胜希望也就意味着没有压力,作为华人候选人,需要证明自己的政治价值与能力――哪怕在没有获胜机会的情况下,也可以赢得选票。撒切尔夫人、布莱尔从政之初,都是从没有获胜希望的选区做起的。

(更多…)

BBC 的钱是怎么花的?

BBC 的主要经费来自电视执照费,这个每年每户142.5英镑的电视执照费,在2008-09年度为 BBC 提供了约35亿英镑预算。这份稳定的收入,让许多商业传播机构嫉妒,也让 BBC 面临许多指责。一般估计如果今年大选保守党上台,BBC 的电视执照费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威胁,或者被瓜分(所谓的top-slicing)、或者电视执照费增长被冻结、甚至干脆被取消而转由政府直接提供经费。这些都是 BBC 不想看到的,为了在这场财政大权的争夺中取得主动,才有最近 BBC 壮士断臂式的战略计划

2010-03-01. BBC-O-Gram

BBC 的年度财务报告是公开,但是这个由 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一书作者 David McCandless 制作的方块图,可以让人更直观地了解 BBC 的钱是怎么花的。

BBC 的主要经营范围是电视、电台和网站。BBC 电视一台 (BBC One)是 BBC 最重要的电视频道,预算中一大块(14亿,近总预算的1/3)是花在 BBC One 上了。BBC 电视二台 (BBC Two)的预算是 BBC One 的一半还不到。大部份预算应该是用在拍摄电视剧和制作娱乐节目上。我喜欢的 BBC 电视四台(BBC Four)预算仅为7千1百万。

以上仅仅是电视台直接的花费,其它大笔的支出有“体育与音乐”,高达3亿6千万(其中北京奥运转播1600万);购入海外电视版权1亿;BBC 新闻频道 6100万;还有就是受到许多非议的“明星主持”工资达2亿3千万;BBC 内部高级管理层的工资是2100万。

电台比电视省钱得多,BBC 所有电台的总预算,只比 BBC 电视二台 (BBC Two) 稍多一点(约5亿9千万),其中预算最高的是 Radio 4 ,1亿。

在回头看《泰晤士报》透露出来的 BBC 拟议的削减经费方案:砍掉 BBC Radio 6Music 和 Asian Network (共2100万)、BBC 网站减半(约6000万)、削减购买海外版权预算25%(2500万)等,都不是伤筋动骨的选择。让BBC 完全退出流行音乐市场这样的要求,才会对 BBC 造成长久的打击。

保守党可能提出的方案,还包括出售 BBC 的商业分支 BBC Worldwide。BBC 的商业活动,在2008-09年获得收入近8亿英镑,其中有办杂志、卖BBC节目的DVD、卖节目的海外版权、卖节目海外制作执照、还有直接投资在海外拍摄节目、以及 Lonely Planet 等。如果这部分全部售出,也会让 BBC 手脚被捆、造成内伤。

BBC 对这不明确的未来如此焦虑,由此可以理解了。

BBC 的壮士断臂式自保战略

昨天BBC公布了1月份 BBC iPlayer 的点播次数,跨平台总计达1.2亿次,比去年12月增加了550万次。BBC 去年11月份曾透露 BBC  iPlayer 每周访问人数达500万。这是很让人佩服的数字,当然也是BBC自我宣传的一部份,但是放在目前BBC战略框架下,可以说是为了自保、为自己即将做出的“牺牲”姿态做一点铺垫。

2010-02-26. UK The Times

今天的《泰晤士报》头版刊登了据说是从BBC内部泄露出来的战略计划讨论方案。据《泰晤士报》说,在这份由BBC总监Mark Thompson 亲自主导的方案中,将提出多项削减经费计划,其中包括砍掉两个数字电台、减少50%的BBC网页等。BBC制订这项方案,是为了面对今年大选之后即将到来的削减经费打击,从《泰晤士报》的社论看(假定代表了默多克新闻集团的立场),如果保守党上台,即使BBC做出这些壮士断臂式的让步,也未必能满足新政府钳制BBC的胃口。

去年主管新闻集团英国业务(包括Sky电视台、《泰晤士报》系和《太阳报》系)的 James Murdoch 在爱丁堡电视节上强烈批评BBC“过于庞大”,提出必须“大大压缩”BBC的规模。在英国,不论谁执政,都会寻求默多克和新闻集团的立场,但是在保守党内部,显然有更多的人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或者是反对公营媒体、或者是倾向减税、或者是认为BBC被“左倾自由派”控制,都希望钳制BBC的扩张,而这正与媒体帝国新闻集团的利益不谋而合。

根据《泰晤士报》报道,BBC内部正在讨论的削减经费方案包括:关闭数字电台 BBC 6Music 和 BBC Asian Network;压缩BBC网页数量至现在的50%;砍掉针对青少年的BBC Switch和BBC Blast;出售BBC Worldwide 旗下的杂志业务;体育赛事转播预算封顶至3亿英镑;削减购买海外节目预算25%等。但在《泰晤士报》的社论,对此仍持批评态度,认为BBC应该卖掉BBC Radio 1,完全退出流行音乐广播市场。

英国财政预算案预报 为明年大选做准备

这篇文章之后的新进展:在英国国内,保守党开始反击,从预报中挑漏洞,争论焦点还是在消减财政赤字的具体措施上;同时布朗在欧洲得到了支持,法国总统萨科奇表示会推出类似的银行奖金暴利税,默多克很客气地表示“有意思”,但不会在德国推行。

经济观察网》 英国财相达林在星期三(12月9日)公布了下一年财政预算案的预报(pre-budget report),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征收50%的银行奖金暴利税(windfall tax)的决定,但这只是预报的一小部份,更重要的是达林对消减英国政府赤字提出的方案。

由于英国大选即将来临--根据选举法对首相任职期限的规定,英国必须在明年5月前举行大选,这次财政预算案预报,正是在为明年的大选做准备。许多观察家认为,本次预报针对的是两方面的观众:对外是国际金融界,对内是英国选民。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