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宗教

英国出版动态(106):另一种星际穿越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另一种星际穿越

今年有一部备受关注的电影叫《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片中由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外星人独自驾着汽车,在苏格兰街头路边搭载单身男人,在与他们搭讪闲聊之后决定是否将他们杀害,她的工作是把地球人做成食物运回自己的星球。这部片子的气氛、色彩、配乐等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约翰逊的演出也很受好评。

这部情节奇特的电影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作者是米歇尔•法贝尔(Michel Faber),他的另一部小说《绛红雪白的花瓣》(The Crimson Petal and the White)也是叫好叫座的作品,讲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两个性格经历完全相反的女性的故事,2010年被BBC改编成同名4集连续剧播映。

法贝尔生活在苏格兰,不过说他是英国作家并不准确,他1960年出生在荷兰海牙,小时候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当了多年护士,1993年和妻子全家一起移民到了苏格兰。他在1980年代就开始小说创作,但从未发表,直到他在短篇小说比赛中获奖,这才引起出版社的注意,爱丁堡的一家独立出版社卡侬盖特(Canongate)与他签了约,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皮囊之下》。有趣的是,法贝尔成名之后,苏格兰、澳大利亚和荷兰都把他算作是“本国作家”。

书名:《新鲜奇事之书》 (The Book of Strange New Things) 作者:米歇尔•法贝尔 (Michel Faber) 出版社:Canongate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书名:《新鲜奇事之书》 (The Book of Strange New Things)
作者:米歇尔•法贝尔 (Michel Faber)
出版社:Canongate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法贝尔刚刚出版的新作是《新鲜奇事之书》(The Book of Strange New Things),其主题可以说是另一种的星际穿越,但是和《皮囊之下》一样,作者并不关心其中的科幻“技术”问题。小说开始时,一名英国牧师彼得(Peter)正准备踏上星际旅行的征途。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详,但似乎是在不远的未来,彼得离开的地球感觉和今天的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书中此时人类已经在另一个星系建立了基地,彼得是被管理这个外星基地的公司选中送到外星基地担任传教士。他的传教对象不是外星基地上的人类,而是外星上的“土著”——生活在那里、具有智慧的生物。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27):寻找新的角度看历史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寻找新的角度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历史已经被研究了无数遍了,但是人们对它的兴趣似乎从未消褪。在过去几个月里我已经介绍了好几本二战题材的新作,包括以英国情报部门反间谍活动为主题的《双面间谍》(Double Cross)、以一名英军士兵真实经历为题材的《闯入奥斯威辛的人》(The Man Who Broke Into Auschwitz)、还有以普通人生活经历为视角重述二战历史的《天崩地裂》(All Hell Let Loose)等等。

这个月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又推出一本新书,书名就叫《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上周已经升至非小说类精装本的榜首,单周售出超过1万4千百本。比弗是二战专家,最著名的作品当属1998年出版的《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他的上一部作品是2009年出版的《诺曼底之战》(D-Day),以诺曼底登陆之后的两个月战事为题材,受到各方高度赞扬,他对盟军轰炸战略的批评还引发了一场辩论。在新书宣传的带动下,已出版2年的《诺曼底之战》平装本再次回升到排行榜前10名。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25):仪式、社会与宗教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仪式、社会与宗教

本周英国举行了连续四天的女王钻禧(Diamond Jubilee)庆典,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四天里活动繁多,从泰晤士河上的“千舟竞渡”、白金汉宫前的音乐会,到圣保罗大教堂内的感恩祷告,最终以白金汉宫阳台上皇室成员向“子民”们致意结束。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发现即使是在英国这样一个自由散漫的社会,“公共仪式”依然具有高度的社会凝聚作用。在这几天时间里,许多英国民众沉醉在欢庆愉悦的氛围中,暂时忘却了皇室为何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力。当然,对“公共仪式”分寸的掌握是极为重要的,在庄重与轻松、肃穆与随意、颂扬与调侃之间的平衡,英国人拿捏得如火纯青。

在西方社会,这些“公共仪式”的根子往往在宗教上,近几十年来社会世俗化潮流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来源于宗教、已深植于文化中的价值观与公共仪式。英国哲学家艾伦•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今年出版的新书《无神论者的宗教》(Religion for Atheists)就在试图为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首先他宣称自己是在坚定的无神论者家庭中长大,但是他认为其实对于许多被认为是来自宗教道义的东西,如社区、善意、关怀,甚至教育和艺术等,无神论者无妨大胆“拿来”,而不必纠结这些行为背后的宗教渊源。他甚至建议在伦敦市中心修建一座“无神论者的殿堂”,成为无神论者沉思默想的地方,这当然是企图把公共仪式从宗教那里夺过来了。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