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爱丁堡图书节

独立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本文略有删节的版本发表在了《欧洲时报》上。

9月18日,五百三十万苏格兰居民将走向投票站,参加苏格兰独立的全民公决。公投日期在去年11月就已公布,有关苏格兰独立利弊的各种讨论也早已经开始,但是直到今年8月5日,支持和反对独立的两大阵营代表:苏格兰国民党(SNP)领导人、现任苏格兰议会首席部长萨尔蒙德(Alex Salmond)与前英国财相达林(Alistair Darling)举行第一场电视辩论后,公投的紧迫感似乎才忽然来临,经过多年的酝酿,决定苏格兰命运的时候马上就要到来了。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dinburgh Book Festival 2014

苏格兰独立也是今年爱丁堡图书节的一个重要话题。每年8月份,在爱丁堡市中心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新城”(New Town)西端的夏洛特广场(Charlotte Square)上,都会举办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节,近年来每次都有超过800名作家艺术家举办讲座和讨论会。图书节的主题有时会超越文艺与写作,涉及重大时事议题,今年的主题之一是“苏格兰的未来”,嘉宾之中,就有萨尔蒙德。

萨尔蒙德出席爱丁堡图书节,是来和爱丁堡大学历史学首席研究员汤姆•迪瓦恩(Tom Devine)对话,讨论苏格兰独立之路以及公投之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迪瓦恩是苏格兰现代史的专家,曾出版过三十多本专著。这场对话之后不久,迪瓦恩在接受《观察家报》采访时,宣布自己将在独立公投中投赞成票。他表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支持苏格兰留在联合王国内并同时拥有“高度分权”,但是在看到近年来苏格兰政府在经济管理上表现出的能力、以及苏格兰与英格兰两地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之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转而支持独立。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81):2014年图书出版展望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2014年英国图书出版展望

有关狄更斯的电影 The Invisible Woman

有关狄更斯的电影 The Invisible Woman

2013年10月份,前曼彻斯特联队主教练弗格森(Alex Ferguson)出版了《我的自传》(My Autobiography),出人意料的畅销,根据尼尔森图书统计(Nielsen BookScan),这本书在2013年在英国共售出近65万册,排名全年图书销售量首位,甚至超过了美国畅销小说作家丹•布朗(Dan Brown) 的小说《炼狱》(Inferno)。

不过尼尔森的这份统计数字,只计算了印刷版图书的销量。据另一家咨询公司的估计,英国的电子书出版增长迅速,已经达到英国图书出版总量的17%。然而电子书的销售却迟迟不能整合到图书出版统计中,最大的原因是亚马逊(Amazon)公司不肯公布从Kindle阅读器上下载的图书统计资料。Kindle占有下载图书量的79%,没有亚马逊的合作,电子书的下载排行就是个迷。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65):培养下一代的爱书之人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爱丁堡图书节: 培养下一代爱书人

世界最大的图书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今年在做30周年纪念活动,在第一场成人读物专场,特意请来的30年前第一届图书节的总监杰妮•布朗(Jenny Brown)担任主持,她提到1983年时,组织者不过是想搞一个一次性的读书活动,但是受欢迎程度之高,很快图书节成为每年爱丁堡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人数从30年前的3万上升到去年的超过20万,今年参加图书节的作家超过了8百人。

如果你有机会亲自到图书节的活动场地、爱丁堡市中心的夏洛特广场看一看,大概难以想象世界上最大的图书节,竟然就在这么一个紧凑简陋的场地举行。夏洛特广场是一个100米见方的正方形花园广场,每年8月份就被十多座临时帐篷占据,坐在帐篷内狭小的座位上,观众能不时听到周围街道的汽车噪音、不知从何而来的音乐声、从爱丁堡城堡传来的焰火爆炸声、以及雨点打在帐篷顶上的叮咚之声——在爱丁堡的夏天,下场小雨是习以为常的事。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44):从天而降的女孩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向敌占区空投女特工

两个星期前,一座新的街头塑像在伦敦揭幕。这座雕塑纪念的不是名流显赫,而是一位不知名的女性。努尔•伊纳亚特孟汗(Noor Inayat Khan) 是印度皇族的后代,母亲是美国人,1914年出生于俄罗斯,从小随家庭移居法国。二战初期法国遭德国入侵时,她和家人在法国投降前逃到了英国。因为熟悉法国、法语流利,她被英国的特工组织“特别行动处”(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简称SEO)招募,经过训练之后于1942年空投法国,担任巴黎地区的发报员,代号“马德莱娜”(Madeleine)。当时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对潜伏在巴黎的英国特工进行疯狂抓捕,卡恩所属的SEO特工网络被毁,但她不听劝阻,坚持留在巴黎继续潜伏,三个月之后被埔,被盖世太保严刑逼供达十个月之久,1944年在达豪(Dachau)集中营被枪杀。这座雕塑是她的家族后人出资修建,由英国女王的女儿安妮公主揭幕。

SEO是二战期间英国为了支持德占区抵抗运动而组建的特工组织,在英国招募志愿者,经过训练之后潜伏回德占区,除了搜集情报之外,还负责联络空投武器装备、破环德军设施等等。当时针对法国的空投最多,SEO中负责法国的F处共向法国空投了超过400名特工,其中有39名女特工,这39名空投法国的女特工中,12名在被捕之后被杀,1名得脑膜炎去世,生存率与她们的男性同事差不多。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33):爱丁堡图书节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爱丁堡图书节 排场不大地位高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Edinburgh Book Festival)即将开幕。这个图书节属于每年8月爱丁堡艺术节的一部份。与规模庞大的爱丁堡艺术节相比,图书节本身的规模小很多,仅仅占据了爱丁堡著名的“新城”西端的夏洛特广场,搭建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帐篷作为临时会场,最大的可以容纳300多人,最小的只能坐得下不到50人。爱丁堡图书节的场面,是属于轻松随意而不是豪华壮观的。

排场虽然不大,爱丁堡图书节的地位却很高,它能成为世界各地图书节中的重要一站,原因之一是它每年所邀请的多样化作者群,今年参加图书节的八百多名作家就来自44个不同的国家。另一方面,爱丁堡以其文学传统跻身联合国文化遗产城市行列,拥有较高水平的观众群,图书节期间不仅讲座常常座无虚席,而且常能与作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的经验

《东方早报》文章

今天夏天全世界的目光都会集中在伦敦奥运,但是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也在举行着一个盛大的节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

爱丁堡不是一个大城市,平时人口不过45万,但是每年8月份,一下子涌入大批的游客、观众、演员和媒体人士,人口这时可以翻一倍。爱丁堡艺术节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叫法,其实是多个同时进行的艺术节的总称。这些艺术节都是独立预算管理、在宗旨和经营上都很不相同,然而却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形成良性互动。根据去年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艺术节在2010年为爱丁堡带来了2亿4500英镑的额外旅游收入。

当然这只是硬性的数字,艺术节为爱丁堡和苏格兰的形象的提升,以及对英国的创意产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更是难以估计。同一份报告还指出在受访游客中,93%的人认为艺术节让爱丁堡变得更为特殊,82%的人说因为有了艺术节,他们希望以后还会再来爱丁堡。

可以说爱丁堡是建设文化艺术城市的成功典范,对于那些想借助文化艺术活动来提升形象、刺激旅游、增强“软实力”的城市来说,爱丁堡的经验是很值得研究的。

(更多…)

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艺术节


摄影:吕品

经济观察网 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今年再创纪录,其中规模最大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今年的演出节目增加到2542个,场次超过4万,共售出近190万张门票,这还不包括607个免费的演出项目。被邀请参加“高端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几个海外剧目,包括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牡丹亭》、根据村上春树小说《发条鸟年代记》改编的话剧以及长达6个小时的《一千零一夜》等,都受到极大欢迎。世界最大的读书节爱丁堡图书节,今年的演讲者中有来自40个国家的近800名作者,吸引了19万观众。

爱丁堡艺术节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在今年的艺术节期间,笔者有机会和几位艺术节组织者、政府代表和演出组织者交流,试图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一点线索。

(更多…)

2011年爱丁堡图书节

去年的爱丁堡图书节来了许多名人:苏格兰第一大臣 Alex Salmond、诺贝尔奖获得者 Joseph Stiglitz、前工党商务大臣欧盟专员 Peter Mandelson等等。今年的图书节看上去低调地多。今年还换了合办者,过去几年一直是《星期日泰晤士报》,今年改成了《卫报》。

以下是今年爱丁堡图书节上我感兴趣的讲座。不过我的这个名单是有偏见,一来我的阅读有偏向,二来参加了两年爱丁堡图书节之后,有些作者的讲座已经听过,即使知道会很精彩,比如 Tim Harford,也未必想再去。当然爱丁堡图书节的讲座通常很受欢迎,想去也不一定去得了。

Orlando Figes: A new history of Crimea and the first truly modern war
非常喜欢作者的新作 Crimea,在这之前我对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几乎一无所知。

Martin Sixsmith: Analysing Russia, country of contradictions
在 BBC Radio4 上听这位BBC前驻莫斯科记者主持的系列节目 Russia: The Wild East,觉得很有较易。

The rise of eBooks
这是有多位讲者的座谈,希望能从中了解 eBook的发展。

Jim Baggott & Michael Brooks: Has science lost its way?
对这个主题感兴趣。

Simon Hoggart: My life on planet Westminster
《卫报》的议会速写员,文笔诙谐幽默。曾与他有一面之缘。

Richard Aldrich: Cracking the code of GCHQ
对这个英国政府的监听大本营有兴趣

Peter Atkins: Why science offers the most satisfying answers
这这一主题感兴趣:科学与宗教。

(更多…)

明天会更好?——中国经济增长与全球环境危机

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How China Will Save Mankind – Or Destroy It 作者 Jonathan Watts 出版社 Faber and Faber (平装本2010年7月1日出版)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How China Will Save Mankind – Or Destroy It
作者 Jonathan Watts
出版社 Faber and Faber (平装本2010年7月1日出版)

(在坎昆气候峰会达成协议的消息传来之时,重新登出这篇为《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今年11月份出版的第9期写的书评。在今年的爱丁堡艺术家上,我曾参加了作者的讲座,以及他与前《金融时报》北京站站长 Richard McGregor 参加的中国话题辩论。)

2005年青藏铁路已建设到最后阶段,当时我在英国《卫报》上读到一篇5千字长文,作者为走访青藏铁路上的重要站点,坐硬卧从西宁出发一直到这条铁路当时的最西端格尔木,然后坐汽车沿着仍在施工中的铁路前行,一直走到沱沱河折返。文章中不乏对这一艰巨工程的赞叹、对工程师和工人们的钦佩,同时也有对沿线自然环境变迁的许多观察和担忧,对此的思考一直延伸到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经济发展压力的极限是多少。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十九世纪英国教会了世界如何生产,二十世纪美国教会了我们如何消费,如果中国想在二十一世纪领导全球,它必须教会我们如何持续发展。”

(更多…)

英国新书介绍 #57 (2010年10月31日) 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

2010-09-03.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

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 The Very Best Letters from the “Dear Economist” Column
作者 Tim Harford
出版社 Abacus (平装本2010年6月3日出版)
页数 320页
定价 £8.99
ISBN 978-0349121543

《金融时报》专栏作者 Tim Harford 在2007年出版 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大红之后,开始连续出书,在第2年出版了 The Logic of Life。这部 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 是他的第3本书,材料来自于他在《金融时报》上的 Dear Economist 栏目的精彩合集。我看的是第2版,已经追加了一些在第1版出版之后的新选的问题。

Dear Economist 这个栏目的形式是读者提问,Tim Harford以 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的名义回答,问题可以是天南海北,大都是读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有些看上去也不知是真是假,或许是提得怪一点考考他,估计他也喜欢这些怪问题。比如这条:“如果我的伴侣不能在床上让我满意,我该不该假装高潮?”这个问题本身不怪,但是要用这一专栏自设的限制:“用经济学理论回答”就要费一点心思。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