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纽约时报》

WikiLeaks 美国使领馆机密电讯泄密:各种后续反应

“美国领使馆机密电讯”泄密事件,今天已是第6天,《卫报》的专题,已经从美国、英国、中国 v 北韩、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到中国 v Google,估计会延续到下周。

WikiLeaks 在公布 “阿富汗战争日志”和“伊拉克战争日志”时,选择的媒体伙伴都是《纽约时报》、《卫报》和德国的《镜报》周刊这3家。这次增加了法国的《世界报》和西班牙的《国家报》。但原来《纽约时报》这次并没有直接从WikiLeaks 那里得到文件,而是经由《卫报》转手。据《卫报》说,几个月前就得到了全部文件,而《纽约时报》则称“几个星期”前从一个匿名来源得到了文件,这个“匿名来源”后来证实是《卫报》。WikiLeaks这次没有找《纽约时报》,而是去和《华尔街时报》和CNN联系,没有官方的解释,各方的猜测似乎是 Julian Assange 对《纽约时报》对他个人报道的不满。但WikiLeaks联系的这两家美国媒体都拒绝与 WikiLeaks 合作,《华尔街日报》的理由是不愿意签署带赔偿条款的保密协议,CNN没有置评。据《卫报》说他们与 WikiLeaks 签署的协议仅仅是要求媒体必须在某个日期之后才可发表,不涉及媒体的编辑立场。本周三BBC Radio 4 的Media Show上主持人 Steve Hewlett 就此事询问《卫报》网站主编 Janine Gibson,她只是回答5家媒体都参与了。

在报道上,5家媒体有自己的报道侧重,《卫报》上有一个每天各家报道内容的综合

媒体的自我删节

我不清楚《明镜》周刊、《世界报》和《国家报》的做法,但是《卫报》和《纽约时报》都在电讯原文上做了许多删节,理由是尽量避免对电讯中涉及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卫报》的评论员 Simon Jenkins 在今天BBC电视的 Dateline 节目称他的同事们花了很大的功夫努力保证不会有人因为这次报道而在生命安全上受到威胁。《纽约时报》还联系了美国政府,获得了一些新删节的建议,但是《纽约时报》说他们“不会完全依照政府建议做删节”。

两家媒体在各自做了删节之后,又互通信息,最后还知会 WikiLeaks建议他们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这批文件前也要做同样的删节。

这种删节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另一个删节就涉及新闻立场问题。美国记者和历史学家 Gareth Porter在这里的一篇文章中指责美国媒体参与隐瞒 WikiLeaks 泄密电讯中不利于美国政府的内容,他举的例子是伊朗拥有射程覆盖欧洲的弹道导弹的说法,虽然俄罗斯专家坚决反对,但美国政府仍然坚称此事属实。《纽约时报》在这次的报道中,明知这些情况,但在奥巴马政府的要求下,选择不发表这部份内容。

(更多…)

泄密者、WikiLeaks 与媒体的伙伴关系

2010-11-29.UK_TG, The Guardian 2010-11-29

本星期一《卫报》的头版是WikiLeaks 公布超过25条美国领使馆机密电讯的消息,在内文中前10页都是相关报道。星期一的重点主题是美国与联合国、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星期二的头版是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估计这一专题在《卫报》上能持续一个星期。

2010-11-30.UK_TG, The Guardian, 2010-11-302010-11-30.UK_TT, The Times, 2010-11-30

英国的其它报章也在跟进报道,《泰晤士报》星期一的头版是美国被中东国家要求轰炸伊朗,星期二就转为美国外交官汇报英国的外贸特使安德鲁王子“出言不逊”,《每日电讯报》也是这个头版,这是英国的大小报都喜欢的题材,只有《卫报》的头版是中国和朝鲜。

对于这个新闻,虽然基本素材都被 WikiLeaks 公开了,但在英国,其它报纸都只能做跟进报道,因为《卫报》几个月前就从 WikiLeaks 那里拿到了所有数据,花了大量功夫进行分析筛选重组,才能整理出发展线索,配合时事背景。只有在这之后,数据才成了故事。

2010-11-29.NY_NYT, New York Times, 2010-11-292010-11-29.SPA_PAIS, El Pais, Spain, 2010-11-29

同时在做这番功夫的是几个 WikiLeaks 选择的媒体伙伴:美国的《纽约时报》、德国的《明镜周刊》(Der Spiegel)、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西班牙《国家报》(El Pais)。

(更多…)

《伦敦晚报》免费,《纽约时报》收费?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英语报刊业面临财政困难时的两种不同的对策:《伦敦晚报》(Evening Standard)把自己变成一份免费派送的报纸,意图是扩大发行量,争取广告客源;《经济学人》开始对网站采取部份收费,文章发表90天后只提供给缴费用户阅读。

现在两种对策都有了新进展。《伦敦晚报》只用了2个多月就已经达到了预定的发行量目标:在去年12月份,这份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每天60万份。《伦敦晚报》改免费的意图是争取伦敦的白领上班族读者--他们对广告商有吸引力,再拿出60万的销量数字,在拉广告上是个很好的筹码。原来的伦敦免费报纸 London Paper 已经停办了,现在和《伦敦晚报》竞争的,是全国性的免费报纸 Metro,12月份的全国发行量是每天133万份。

《伦敦晚报》主编 Geordie Greig 对这一政策高唱赞歌,甚至曾在 BBC Radio 4 的 Media Show 上声称有些报刊销售店(英国叫news agent)主动倒贴钱要求成为《伦敦晚报》派发点,但对报社的财政状况却避而不谈。我估计这一政策还是成功的,否则也不会有《独立报》可能改免费派发这样的谣言了。

在网站收费上,目前打头阵的是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但是自去年底宣布将在今年上半年实行收费以来,还没有出台具体方案。虽然一些专业型或地方性报纸已经开始收费,但是网站收费的成败,还是得在《泰晤士报》这样规模的综合性报纸上做试验才行。

这几天在大西洋彼岸有出现新的动向,据传《纽约时报》即将宣布网站收费方案。有人言之凿凿,称报社内部的辩论“已有定论”,估计是在本月底Apple Tablet 电脑公布之后,《纽约时报》将正式宣布“部份收费”。目前议论最多的还是采取何种收费方式,才能既让读者甘心交钱,又不会导致新闻影响力的下降,也许 Apple Tablet 就是一条可行的收费路径

圣诞节报纸

英国的传统是圣诞节全国停顿一天,飞机停飞、火车停开、没有公共汽车,全国的报纸都停刊一天(当然网站继续更新),到圣诞节后第2天(Boxing Day),则是全城出动,加倍补偿。现在圣诞大减价已经全部提前到26日,是疯狂减价抢购的开始。和欧洲的冬歇不同,Boxing Day 这天还是铁定的英超的比赛日,难怪被德国人戏称足球在英国是“冬季体育项目”

和英国不同,美国的报纸似乎都在圣诞节当天出刊,头版上都有些和圣诞节有关的图片新闻,只有《纽约时报》很严肃地在头版放上了30年代大萧条的照片。

2009-12-25.CA_Los Angeles Times2009-12-25.NY_The New York Times

在一些小地方出的地方报纸,在迎合圣诞节气氛上就做得比较大胆,有几份几乎是把报纸头版变成了一张圣诞贺卡。

2009-12-25.AL_Opelika-Auburn News2009-12-25.AL_The Anniston Star

2009-12-25.MA_The Herald News2009-12-25.IA_The Hawk Eye

德国《图片报》(Bild)的网站收费设想

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Bild)的出版商Alex Springer公司的网络战略建筑师和公关主管 Christopher Keese 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透露了他的网站收费设想:搜索引擎照常收集网站,但在收费内容的链接旁边,标明这一条新闻的价格,访问者可以在付费后进入收费网页阅读。

他的这种方式,其实是“微付费”(micro-payment)的一种,与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准备推出的购买“24小时无限浏览权”的收费方式,是两种理念不同的收费方式。用《泰晤士报》主编James Harding的话说,采用“微付费”有损新闻机构的职能:在“微付费”经济中,显然 Britney Spears 的小道消息比其它新闻值钱得多。

James Harding的理论,被Christopher Keese 举的一个可以收费的新闻例子坐实了:他说一张意大利总理 Silvio Berlusconi 与女模特游泳池边的合影,怎么也值5欧元吧?

根据我对《图片报》极为有限的了解,它应该相当于英国的《太阳报》。

Christopher Keese 的另一个理论是其它网站未经事先同意,不得转载网站新闻,包括摘要。这一观点据说得到了德国许多出版商的支持,正在游说立法。这一立法的后果是明显的,不仅是其它新闻媒体、博客等不可转载摘要,连搜索引擎如 Google 等,如果没有事先获得许可,都不可以显示网页的部份内容了。

纽约华埠的“国耻日”游行

2009-11-12. New York National Humiliation Day parade 1938. 100 Years of Press Photos

上周《卫报》和《观察家》报免费赠送的《新闻摄影100年》增刊上,刊登了这幅摄于1938年的照片。照片中宽阔的马路上,是一群穿着旗袍的中国女子,似乎是在参加游行,但是照片中没有任何横幅或是标语,而这些女子似乎拉着一面大旗或是一张大网。从照片中女性的衣着整齐和时髦程度看,似乎是在中国某处的大城市,但是细读介绍,这张照片却是摄于纽约――1938年5月9日的纽约“国耻日”(National Humiliation Day)游行。

我对这幅照片的故事发生了兴趣,我们对于海外华人的普遍认识,似乎一直是不关心政治,更是少有投身参与。这一次游行发生的时间,是在美国参加二战之前,显示出这是美国华人社会组织的一场为支持祖国同胞,也为了争取美国民众支持中国抗战的主动出击。

我找到了美国麻省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 in Williamstown)历史教授 K. Scott Wong 对此事的详尽介绍,选自他在2008年出版的《首先是美国人:华裔美国人与二战》(Americans First: Chinese Americans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一书。

(更多…)

对新疆暴乱报道的一点观察

许多英国媒体认为中国政府从处理去年拉萨暴乱中“吸取了教训”,赞赏政府的开放态度。说来也是凑巧,在暴乱发生时,当地政府正组织一批海外媒体参观(应该是为了宣传去年出现暴力事件后新疆恢复平静了),所以海外记者,其中包括《卫报》驻中国记者安玲(Tania Branigan)和摄影师Dan Chung。事件发生之后,这些记者能够马上发回文字报道和图片视频。

对海外新闻报道开放的结果,是外界对事件的大体经过、死伤数字等,与中国政府的说法并无多大出入。因为自己的记者在现场,“维族示威演变成攻击无辜的大部份是汉族的路人”这一说法,海外媒体参与了独立验证。这就是为什么以维族人代表自居的热比娅对这一事件的说法(暗示是武警攻击和平示威的维族人)在海外也没有多大市场的原因之一。

(更多…)

2009年度Webby 奖:分类奖项

网站评奖需要吸引公众注意,但如果放手让公众投票决定奖项,又往往造成恶性拉票。做了10多年的Webby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几个最引人注入的“头条奖项”当然都是由评委选出,至于70多个分类奖中,则每个类别都有一个评委选出的获胜者,和一个公众投票奖(People’s Voice)。

guardian.co.uk

在报纸网站分类上,获奖者是英国《卫报》网站(guardian.co.uk),获得公众投票奖的是《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英国的《独立报》和《泰晤士报》网站都获得了提名。《卫报》网站的播客(podcasts)同时获得了最佳播客奖,(guardian.co.uk/audio),获得公众投票奖的是美国的公共广播网络(NPR)。《卫报》网站的宗教主题评论栏目(Comment is free: belief)还获得宗教类最佳奖,这个栏目的编辑是 Andrew Brown,他的小说《垂钓乌托邦》(Fishing in Utopia) 刚刚获得英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写作奖:奥威尔奖

在照片使用类别中,获胜者和公众投票奖都被《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al)网站的“大图片”(The Big Picture)――新闻图片栏目,混合新闻、图片与博客,由 Alan Taylor编辑。《波士顿环球报》是美国遭遇财务困境的报纸之一,这个栏目正是这份报纸困境的写照:非常受欢迎,需要花钱从通讯社或图片社购买使用版权,需要专人维护,但是能做广告的空间却十分有限。我很怀疑这个栏目本身能够获得足够广告收入支持栏目运行。

ted.com

在录像视频使用类别中,获胜者和公众投票奖都是 TED,TED以组织会议起家,但这个网站 ted.com 是以播出他们组织的会议演讲视频为主。这个网站成功的原因,应该是他们拥有的独家的内容,而且在视频的剪辑上,显然是通过专业人员之手处理的。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