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北爱尔兰

英国出版动态(80):2013年度图书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2013年度英国图书回眸

今年工作比较繁忙,空余时间少,所以要感谢《读与思》,因为要写这个专栏,逼着我抓紧时间看书。一年中看了不少好书,以下就挑几本比较突出的作品谈一谈。

在今年读过的小说中,芭芭拉•金索弗(Barbara Kingsolver)的《飞行轨迹》(Flight Behaviour)说的是一个没有忘记梦想的乡村主妇的故事,然而贯穿其中的却是气候变迁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难得的是两条线索交缠在一起,完全没有生硬的感觉。英国的翻译小说一向比较少,今年有幸读到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短篇小说集《夏日谎言》(Summer Lies),七个故事中的主角都面临着感情或道德上的难题,作者悠缓的笔调,让读者对故事中的角色们既有一点同情,但保持着疏离。

书名:《重复人生》(Life After Life) 作者:凯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 出版社:Doubleday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书名:《重复人生》(Life After Life)
作者:凯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
出版社:Doubleday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今年读过的小说中,最让我喜欢的无疑是英国女作家凯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的《重复人生》(Life After Life)。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厄苏拉(Ursula)陷入于重复的人生中循环中,一次次地出生、成长、意外、失望、重生。虽然她自己并不知道,但是每次重生,上一轮的经历都会对她的性格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这本小说和《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和《科幻小说宇宙生存指南》(How to Live Safely in a Science Fictional Universe)一样,都是借时间旅行或是人生轮回来说现实中的人生。我曾在今年爱丁堡图书节上参加她的讲座,阿特金森本人的声音与小说中的叙述者的语调非常相衬。《重复人生》出版之后获得极大好评,在英国获得科斯塔奖(Costa Book Awards提名,在美国媒体评选的年度图书中,《重复人生》是非美国小说中,被提到最多的一本。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50):北爱尔兰的历史与未来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北爱尔兰的历史与未来

书名:《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
作者: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
出版社:Biteback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功与过,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在促成北爱尔兰和平中做作出的贡献,确实不容质疑。1997年上台之后,他凭着民意支持和谈判技巧,把北爱尔兰的新教保皇派与天主教共和派中的激进组织拉到一起,敦促他们签署了和平协议,被暴力阴影笼罩了几十年的北爱尔兰,终于走上了和平之路。

布莱尔同时还做了另一件事,其影响也十分深远。但是当他在1998年下令由法官马克•萨维尔(Mark Saville)主持“萨维尔质询”(Saville Inquiry)时,大概不会想到,这场质询一共历时12年、支出2亿英镑,成了英国历史上时间最长最昂贵的公开质询。

(更多…)

“血腥星期日”:38年的伤口

英国首相卡梅伦星期二在下议院发言时,为38年前“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中英军杀死13名北爱平民道歉,向伦敦德里的游行队伍开枪是“没有理由也无可辩解的”(unjustified and unjustifiable)。这是 Lord Saville 花了12年时间、2亿英镑举行的公开听证的结果,受害者的家属从来都在说“我的丈夫/孩子/兄弟是无辜的”,38年之后终于让英国首相亲口承认了。

这条新闻成为星期三英国和爱尔兰报纸的头版头条,《独立报》的头版是两行大字《真相与谅解》(Truth and Reconciliation):谅解必须是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之上才能达成,可惜没有这张报纸的图片。

2010-06-16. UK The Times2010-06-16. UK The Guardian

2010-06-16. Ireland Irish Times2010-06-16.IRL_IDS

已经有大量的影视作品反映北爱的历史与抗争,了解 Bloody Sunday 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快捷的办法,是看一看英国导演 Paul Greengrass 的电影 Bloody Sunday

首位华裔候选人 张敬龙参加欧洲议会选举

经济观察网 在今天举行的欧洲议会议员(Members of European Parliament, MEP)选举中,将会出现一位华裔青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大伦敦区的选举。张敬龙(Steven Cheung)是香港移民的后代,父亲是华人、母亲是菲律宾人,今年才19岁,目前还在高中和大学之间的间歇年(gap year)中。以中国传统的眼光,这样20岁不到的毛头小伙子,实在没有资格充当议员候选人,但是目前的英国华人社区,需要的正是象张敬龙这样的新一代, 凭着他们的冲劲和自信,来打破华人社区一贯的政治沉默。

张敬龙选择MEP作为从政的突破口,是有一定道理的。简单地说,他是为自己选择了最有利的选举制度,为竞选成功提高了可能性。

(更多…)

北爱尔兰:不想回到过去

2009-03-09northernirelandshooting

星期六在北爱发生了枪杀英军士兵案,两天后又发生了枪击警察案,这些事件,让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北爱的腥风血雨时代。但是从这一事件的孤立性,和事后各方的反应看,这件血案的效果,更象是在提醒北爱居民们,他们曾有一个惨痛的过去,一个他们不想重新经历的过去。

北爱地区上一次发生袭击英军士兵案,已经是12年前;上一次发生针对和平进程的严重血案,是11年前的奥马(Omagh)汽车炸弹案,造成29人死亡。奥马爆炸案发生的时间,是在爱尔兰共和军(IRA)的政治分支新芬党(Sinn Féin)与英国和爱尔兰政府签署和平协议之后不久,策划者是自称“正牌IRA”(Real IRA, RIRA)的激进组织,目的当然是为了破坏北爱的和平进程。但其结果却是让爱尔兰民众更加坚定地支持和平进程,使得象 RIRA 的组织彻底成为边缘组织。

11年过去了,北爱的和平进程一直有反复和颠簸,新芬党代表的共和派、北爱当地的保皇派、以及英国政府之间,纠纷不断。然而北爱走向和平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不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徒,不论是共和派还是保皇派,都享受到了政治和平、经济繁荣的果实。北爱的普通民众,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期望,没有人愿意回到过去灾难般的充满仇恨和惶惑的日子。

(更多…)

北爱电影与历史

这里说的“北爱电影”是有关爱尔兰-北爱尔兰-英国历史的电影。这段历史,从爱尔兰在英国统治下独立开始,到北爱尔兰地区保皇派(Royalist)与共和派(Republican)、新教徒(Protestant)与天主教徒(Catholic)之间的仇恨,到爱尔兰共和军(IRA)的恐怖活动,直至最近的和解,为电影提供了许多素材。Ken Loach 的 The Wind That Shakes Barley (2006),Neil Jordan 的 Michael Collins (1996) 再现了爱尔兰独立的历史外,然而其它大部份电影取材于现代事件,基本上是从1960年代开始到1998年和平协议签署之间这一段历史,在北爱,这段时间又称”The Troubles”。Alex 写了一个北爱电影的系列,我也凑凑热闹,在这里做点补充,谈谈几部我知道的影片,希望 Alex 把这个系列继续下去。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