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气候变迁

等待下雪的日子

2021年的圣诞节在苏格兰高地的马尔岛(Isle of Mull)度过,当天为《看世界》杂志写了一篇《等待下雪的日子》,主题是每年年底英国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会是一个白色圣诞节吗?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59):飞行轨迹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气候小说”的另类景观

书名:《飞行轨迹》(Flight Behaviour)
作者:芭芭拉•金索弗(Barbara Kingsolver)
出版社:Faber and Faber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全球变暖、气候变迁一度曾是最热门的新闻,近些年来受关注的程度却有所下降,因为这几年北半球的冬季寒冷,有人甚至认为全球变暖已经停止,实际情况是气候变迁并非停止,上个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碳排放量继续上升,并警告平均气温可能上涨3.6至5.3度。

不过这么一个关系到每个人生存状态的话题,却很少被人写入小说中去。最近看到一个新词叫做“气候小说”(cli-fi),是从“科幻”(sci-fi)演变而来,指的就是以气候变迁为题材的小说。可是近几年来能被称得上是“气候小说”、并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洪荒年代》(The Year of Flood)和英国女作家丽兹•詹森(Liz Jensen)的《预见末日的女孩》(The Rapture,两本都已有中文繁体字版)都是以未来的生化灾难作为背景,另一位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追日》(Solar,中文简体字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则是以从事气候变迁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主角。

(更多…)

媒体漩涡中的科研

这两件事情这几天都有了新的进展。《柳叶刀》(Lancet)杂志宣布撤回 Andrew Wakerfield 的那篇论文,理由与GMC纪律委员会提供的相似,指他在搜集数据中有违程序和医学道德。在IPCC和气候研究所方面,《卫报》在头版报道了对Phil Jones拒绝公布数据的指责,IPCC主席 Pachauri 则拒绝就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的“误报”道歉

南方都市报 南方评论》 这个星期英国出了两则看似不相关的新闻,但其实都体现了科学与媒体的互动,在科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对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地陷入媒体炒作和政治活动的干扰中。

第一则新闻是去年年底“气候门”的延续。英国信息委员会副主任发表一份声明,指称英国东安吉利亚(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所违反了《信息公开法》。在去年被黑客盗走的电子邮件中,研究所主任曾发信给同事让他们删除邮件以免遭《信息公开法》查证。

另一则新闻是MMR疫苗风波的延续,英国医学总会(GMC)纪律委员会在经过两年半的调查之后宣布,英国医生韦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在进行MMR疫苗副作用研究中,违反了采样操作程序并隐瞒了研究基金的来源,称他“不诚实”和“不顾医学道德”

(更多…)

数据严谨性再次成为气候科学争端的焦点

2月2日《卫报》头版刊登的是又一起气候学家们之间的争端,这次被质疑的是来自中国的数据。说“又”,是因为自去年年底“气候门”事件,大批电子邮件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气候研究所被盗以来,媒体已经挖出了不少“争端”、“错误”甚至可能的“做假”。

需要指出的是,《卫报》报道的这起事件,属于科研者之间对学术研究是否严谨的质疑和挑战,即使是挑战方,英国人 Doug Keenan 也承认即使他挑战成功,他的研究结论,作为单独的论据,还是不能挑战全球升温这一结论的。

Doug Keenan 的指控对象是气象研究所的主任 Phil Jones 教授,以及美国纽约阿尔伯尼大学(University at Albany in New York)的华裔科学家 Wei-Chyung Wang。在1990年两位科学家和其他5名作者共同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论证在长时间内,都市化对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的影响,结论是影响甚微。论文中的数据来自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东部、以及中国东部。中国东部的气温数据来自美国能源部,由 Wei-Chyung Wang 通过他的一位“中国同事”搜集。

这篇文章在2007年IPCC的全球升温报告中,是一份关键文献,由此引申出的结论是“如果以世纪为时间单位,都市化对地球升温的影响是微小的。”

当许多气候变迁怀疑论者试图索取有关中国气象站历史数据时,Phil Jones 一直拒绝合作。在被盗的电子邮件中,显示他曾和另外一些科学家讨论对策,有些人提议对此置之不理,也有人建议主动反击。

(更多…)

全球变暖是科学 减少碳排放是政治

前几天看BBC的一档辩论气候变迁的节目,在谈到East Anglia 大学电子邮件被盗事件时,主持人Zeinab Badawi 再三说“现在还在调查中,我们不能多谈”。确实现在至少有3个调查在同时进行,但是“不能多谈”用在科学问题上,是不对的。而且其实已经有人做了调查:上周的BBC Radio 4 的 The Report 中,主持人 Simon Cox 说他花了3天时间,读了所有被泄露出来的电子邮件,并针对这一事件透露出的两个问题:全球变暖理论的可靠性,和科研工作中的严谨与道德,分别咨询了持各种意见的人士,科研工作者,做出了清晰的判断。

这个节目的音频还在 BBC 网站上,30分钟。我建议每个关心这个问题的人都去听一下。

如果你关心全球变暖、气候变迁这一理论如何成了政治共识的历史,本周BBC Two 上有一个纪录片 Earth: The Climate Wars,由 Iain Stewart 主持。

在全球变暖、气候变迁、减少碳排放上,还有相当多的人在不同层次上持反对意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混淆了科学共识、政治理念和自身利益。

科学共识

这次所谓的“气候门”,其实对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并无任何影响。地球平均气温,正在逐渐上升,可能产生对人类的灾难性后果,而这一上升与人类活动有关,这一科学共识,是经过了多年研究、把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的研究人员提供的分散的、孤立来说并不完美的证据,综合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一共识的建立,是经过许多年的反复拉锯之后,数据和分析被多次锤炼之后,才得出来的,不是一两个科学家可以操纵的。

政治理念

但是对抗气候变迁,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一部份,这就成了一种政治理念。这一理念的中心,是人类不能无限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破环环境――过去的重心是环境污染,现在是气候变迁,人类有责任维持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减少碳排放,整合到这一理念中,是近十几年的事。这一理念近来又转化成一种经济理论:如果现在不投资降低碳排放,几十年后气候变迁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正是这环境保护加经济稳定的压力,推动了各国政府决定做出联合减少碳排放的决策。

(更多…)

今天刊登“对抗气候变迁社论”的部份报纸头版

2009-12-07.Climate Change Editorial Logo

今天刊登“对抗气候变迁全球社论”的报纸共有56家,以下是部份报纸的头版:

2009-12-07.Business Day, South Africa

南非《商报》( Business Day)

2009-12-07.Dario Clarin, Argentina

阿根廷《号角报》(Diaro Clarin)

2009-12-07.Diario Catarinense, Brazil

巴西《卡特琳娜日报》(Diario Catarinense)

(更多…)

对抗气候变迁全球社论

2009-12-07.Guardian. front page climate change editorial

今天全球44个国家的56份报纸分别用20种语言刊登了同一份社会,敦促全球领导人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达成有效协议,消减碳排放,对抗全球变暖和气候变迁。这份社论的发起者是《卫报》,在中文报刊中参与的是《经济观察报》(《卫报》副主编 Ian Katz 在他的文章中说他今年和印度一位报纸主编和《经济观察报》一位高级编辑的交谈让他对这一行动产生了信心)、《南方都市报》和台湾的《天下杂志》。

今天《卫报》在报纸头版用整版全文刊登了这篇社论。

英国政府的对抗气候变迁广告

今年英国政府的对抗气候变迁广告的主题是《床边故事》(Bedtime Stories),由一位父亲向女儿讲一个“气候变迁”造成的干旱洪水等等灾害,最后一脸担忧的女儿问父亲“这个故事有一个快乐的结尾吗?” (土豆网视频链接)

这个广告播出后,广告监管局(ASA)收到了超过780个投诉,在广告投诉中,这已是一个较高的数字,ASA说了要调查。投诉理由大部份是指“气候变迁”无科学依据,或是科学界无共识,也有人说是广告中用儿童画册,会“吓坏孩子”。

星期五的Channel 4 News 透露,在这则广告播出前,负责电视广告预审的机构(Clearcast)曾质疑广告背后的科学依据,导致两名政府高级科学顾问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回信称对Clearcast的质疑感到“惊奇和忧虑”。

星期六在伦敦和格拉斯哥都有游行,敦促各国政府在下周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作出决策。但是在英国还是有许多人对气候变迁将信将疑,上周 East Anglia 大学email 被盗之后,科学家们的反应缓慢和轻敌情绪,强化了这一场信任危机。要知道反对做任何努力对抗气候变迁的势力还是很强的,而且动员能力媒体技巧上都很强。

Earthrise

2009-11-26.54428 Earthrise by Bill Anders from Apollo 8

最近在看Michael Allen 的新书 Live from the Moon,其中谈到这幅《地球升起》(Earthrise)照片的重要意义。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这幅照片代表了Apollo登月计划。但其实这幅照片既不是Apollo 计划拍摄的第一幅地球照片,也没有出现在当时盛况空前的电视实况转播中,但是人对重大事件,往往是有选择性地记住了最有代表性的片段,而忽略了细节的准确。这幅照片,确实是登月照片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富哲理性的一幅。

Earthrise 是由 Apollo 8 上的宇航员 Bill Anders 拍摄。几个月之前升空的 Apollo 7 已经做了首次电视实况转播,第一次发回了“由人拍摄”的地球照片(过去都是卫星自动拍摄),引起轰动,于是NASA 坚持Apollo 8 也必须带上电视摄像机做实况转播。因为Apollo 8是在1968年12月发射,将在月球轨道上度过圣诞节,并计划在圣诞前夜做实况转播,NASA的公共关系部门找了指令长Frank Borman,告诉他领导们很关心宇航员们会在实况转播时说些什么。

(更多…)

对抗气候变迁 要政治勇气还需民意支持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变迁峰会的日子越来越近,这次峰会,被一些人称为21世界第一个10年中最重要的一次国际会议,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将出台取代《京都协议》的新的全球碳排放协议。前几天负责起早哥本哈根协议的联合国FCCC公布了一份200多页的协议草案。终于在联合国大会和G20匹兹堡峰会期间,中国和美国都相继提出了较为激进的对抗气候变迁的承诺,让人们对哥本哈根峰会增加了一点信心。

《南方都市报 评论周刊》 因金融危机而沉寂下来的有关气候变迁讨论,最近再次成为热点,原因是离12月哥本哈根峰会越来越近,这次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意义重大,将会确立今后几十年消减碳排放的目标。所以在12月之前,各国政府、环保组织和工业界都在明确立场、为自己在谈判中占据有利的位置。今后几个月内的讨论,将会集中在碳排放税 (carbon tax)的制订、碳汇交易(carbon trading)的监管、和低碳技术的扶持等方面。要在对抗气候变迁上取得成功,各国的决策者们必须有甘冒风险的政治勇气,同时需要赢得民众的支持。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