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OUP

英国新书(126):情绪的历史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情绪的历史

2001年9月11日,纽约、华盛顿遭受恐怖袭击。本世纪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都可以回溯到那一时刻之后政府、公众、媒体的反应。“9•11”同时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其中一些影响大概不容易让人与“9•11”联系起来,比如对情绪的历史学研究。

书名:《情绪的历史》(The History of Emotions) 作者:扬•普兰佩尔(Jan Plamper)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书名:《情绪的历史》(The History of Emotions)
作者:扬•普兰佩尔(Jan Plamper)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情绪也有历史吗?或者更准确地说,情绪也可以成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吗?对这个问题本来一无所知,在看了扬•普兰佩尔(Jan Plamper)的《情绪的历史》(The History of Emotions)之后,才了解到作为一个历史学研究的课题,情绪研究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情绪的历史》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历史学中的情绪研究》(Emotions in History)系列中的一本,普兰佩尔本人是伦敦大学金史密斯(Goldsmith)学院的历史教授,情绪历史研究方面的专家,曾在德国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下属的情绪历史中心做过研究,本书就是先有德语版,今年初才出了英语版。

(更多…)

最近在看的书

最近在看的书

最近在看的书

Lingo
作者:Gaston Dorren
出版社:Profile Books
欧洲语言之旅。

Breakfast at Sotheby’s
作者:Philip Hook
出版社:企鹅出版集团
名画为什么值钱?这本书至少可以让你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艺术品的价格。

The Sixth Extinction
作者:Elizabeth Kolbert
出版社:Bloomsbury
地球历史上出现过五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人类活动是否正在导致第六次大灭绝? (更多…)

英国新书(116):与星辰同在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与星辰同在

书名:《与星辰同在》(Living With the Stars) 作者:卡雷尔•斯赫雷弗(Karel Schrijver)、艾丽丝•斯赫雷弗(Iris Schrijver)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书名:《与星辰同在》(Living With the Stars)
作者:卡雷尔•斯赫雷弗(Karel Schrijver)、艾丽丝•斯赫雷弗(Iris Schrijver)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住在小地方的好处之一是灯光污染小一些,有时候在院子里也能看到不少星星,有一天晚上趁着天气晴朗开车去了一趟附近威尔士的乡村农场,让人回想起小时候一片漆黑的夜晚,这时候天上的星星似乎多了许多、亮了不少、甚至显得更近一些。看着满天星斗,觉得自己很渺小,如果许多光年之外的宇宙深处也有智能生物在看星星,我们不过是围绕着其中某一颗星星旋转、不会自己发光的岩石行星上的微小生物而已,人类的生命周期相对于宇宙来说,更是转瞬即逝。

不过我们并不是宇宙变幻的旁观者,我们自己也是宇宙星辰的一部分。组成人类身体的成份,最终来自于宇宙大爆炸时喷射而出的各种化学元素。每颗恒星都有诞生、壮大、衰竭、毁灭的历程,其间不断地向传递物质和能源,例如地球上的能源就大部分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来自太阳的能源推动了地球上碳化合物的代谢,其中也包括人体的构成、代谢、消亡。所以说人类本身就是“星尘”,是宇宙物质能量循环的一部分,这就是新书《与星辰同在》(Living With the Stars)想讲的故事。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105):微笑的历史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与革命有关的微笑

书名:《微笑革命》(The Smile Revolution) 作者:柯林•琼斯 (Colin Jones)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书名:《微笑革命》(The Smile Revolution)
作者:柯林•琼斯 (Colin Jones)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巴黎卢浮宫的收藏中最著名的大概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了,对许多游客来说,来卢浮宫的首要目标就是瞻仰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不过在卢浮宫中,还收藏着另一幅油画,画中人物的“微笑”曾经同样引起轰动,甚至还是革命的前兆。

这是一幅法国18世纪著名女画家伊丽莎白—露易丝•维热勒布伦(Elisabeth-Louise Vigée Le Brun)的自画像,于1787年在巴黎一年一度的“沙龙展”展出。用现代的眼光看,这幅油画并无特别之处,画中维热勒布伦怀抱女儿,侧着头,向观者露出满意和恬静的微笑。然而这幅画刚刚展出之后即成为热议的话题,原因很简单,画中维热勒布伦在微笑时,露出了白色的牙齿,像她这样一位有地位的妇女面对公众“露齿而笑”,在当时的法国上流社会,是一桩丑闻。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75):被西方被遗忘的八年抗战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二战研究摆脱欧洲中心论

书名:《中日战争1937-1945》(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作者:拉纳•米特(Rana Mitter)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中,最出名的大概是英国在1973-74年间播出的《世界大战》(The World at War)电视系列片,当时花了4年功夫制作拍摄,除了历史素材外,还采访了大量二战的亲历者,预算达90万英镑(折合现在的1100万英镑左右),全长26集,每集52分钟。最近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人杰瑞米•伊萨克斯(Jeremy Isaacs)在英国媒体上撰文回顾拍摄经过,在谈到有什么遗憾的时候,他说如果现在让他拍,他会花更多篇幅拍摄亚洲、特别是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当时这部纪录片中,中国的抗战仅在其中的一集有所交代。

确实在英语出版物中,过去对二战历史的研究确实欧洲中心论很强烈,仿佛在遥远的亚洲发生的战争,不过是二战历史上的一个注脚。近几年来这种现象已有所改观,在去年出版的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一书中,二战的开始时间,不是欧洲人常用的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而是在这之前4个月发生在蒙古的诺门罕战役。前一阵子我在这里介绍过的何铭生(Peter Harmsen)的《上海1937》,详细讲述了1937年8-11月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作者还将其比作“扬子江上的斯大林格勒”。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