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女王

英国出版动态(25):仪式、社会与宗教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仪式、社会与宗教

本周英国举行了连续四天的女王钻禧(Diamond Jubilee)庆典,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四天里活动繁多,从泰晤士河上的“千舟竞渡”、白金汉宫前的音乐会,到圣保罗大教堂内的感恩祷告,最终以白金汉宫阳台上皇室成员向“子民”们致意结束。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发现即使是在英国这样一个自由散漫的社会,“公共仪式”依然具有高度的社会凝聚作用。在这几天时间里,许多英国民众沉醉在欢庆愉悦的氛围中,暂时忘却了皇室为何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力。当然,对“公共仪式”分寸的掌握是极为重要的,在庄重与轻松、肃穆与随意、颂扬与调侃之间的平衡,英国人拿捏得如火纯青。

在西方社会,这些“公共仪式”的根子往往在宗教上,近几十年来社会世俗化潮流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来源于宗教、已深植于文化中的价值观与公共仪式。英国哲学家艾伦•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今年出版的新书《无神论者的宗教》(Religion for Atheists)就在试图为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首先他宣称自己是在坚定的无神论者家庭中长大,但是他认为其实对于许多被认为是来自宗教道义的东西,如社区、善意、关怀,甚至教育和艺术等,无神论者无妨大胆“拿来”,而不必纠结这些行为背后的宗教渊源。他甚至建议在伦敦市中心修建一座“无神论者的殿堂”,成为无神论者沉思默想的地方,这当然是企图把公共仪式从宗教那里夺过来了。

(更多…)

女王访问爱尔兰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爱尔兰的国事访问,是英国国家元首100年第一次访问爱尔兰。上次在1911年,当伊丽莎白二世的曾祖父乔治五世访问都柏林时,爱尔兰还是大英帝国的属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爱尔兰的士兵还曾为英国出征,伤亡人数达5万人。虽然爱尔兰独立一般定为1922年,但实际上一直到1948年才正式有“爱尔兰共和国”。在这之后则是北爱尔兰的动荡。爱尔兰的国家身份,一直是与英国有关,不管是以宗教和血统联系,还是以对英国皇室的仇恨的方式呈现。所以这次女王的访问,被看作是英国与爱尔兰国家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对一些爱尔兰人还说,是可以不用再恨英国了,虽然对于年轻一代的爱尔兰人来说,可能已经没有这么多的国恨家仇的负担。

在这次访问中,女王作为亲善大使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她代表着英国皇室,从她身上可以回溯英国对爱尔兰统治。所以她的一举一动,其象征意义非常强烈,连一些欧洲报纸都把女王访问爱尔兰的照片放在了头版。许多媒体把女王向爱尔兰独立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献花圈作为象征性时刻--那些人是在与英军作战中阵亡的。而爱尔兰的 Irish Examiner 选择了女王在爱尔兰总统宫贵宾留言簿上签字的瞬间--因为她已是“客”,而不再是爱尔兰的元首

苏格兰:10年分权,是去是留?

2009-07-18 Scottish Parliament

7月1日是苏格兰议会(Scottish Parliament)成立10周年纪念日,10年前英国女王亲自为苏格兰议会揭幕时,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办公楼,得借苏格兰教会(Church of Scotland)的地方办公。10年后的今天,女王向议员们讲话的地方,已经是荷里路徳公园(Holyrood Park)里这座造型奇特,花了4亿英镑的现代化建筑。

然而听众中却有几名苏格兰国民党(SNP)议员,包括几位内阁大臣,在女王讲话时缺席。SNP领袖、苏格兰议会首席部长萨尔蒙徳(Alex Salmond)解释说他的手下有其它重要公务处理,不能出席议会庆典。但因为SNP在苏格兰独立上的一贯立场,不由得让人猜测这是不是故意的“示威”活动。

萨尔蒙徳与女王之间的尴尬关系,正反应了苏格兰在“联合王国”中欲去还留的处境。苏格兰加入“联合王国”三百多年来,内部一直有废除联合,重归独立的声音。SNP的建党宗旨,就是要通过民主途径,让苏格兰重获独立。苏格兰议会的建立,是当时布莱尔主政的工党政府“分权”(devolution)计划的一部份,目的是把部份立法权和行政权从英国政府和英国议会手中转移到苏格兰政府和苏格兰议会手上,从而平息苏格兰要求独立的呼声。

然而10年过去,苏格兰人并没有打消独立的念头,但是不是真的要和“联合王国”一刀两断,却又十分犹豫。是去是留,苏格兰人还没想好。在经济危机面前,“独立”的浪漫不能当饭吃。苏格兰独立的犹豫拉锯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更多…)

爱丁堡 2009年6月27日:女王驾到

Edinburgh 20090627
女王来了爱丁堡,皇家行宫 Holyrood Palace 楼顶,飘扬着代表英国皇权(Sovereign)的旗帜。这面旗帜,只有当女王在的时候,才能悬挂。旗子分成4格,第一(左上)和第四(右下)格的黄底红狮子代表苏格兰,第二(右上)格的红底三只金狮子代表英格兰,第三(左下)格的蓝底金竖琴代表爱尔兰。有趣的是,这是苏格兰的版本,在英格兰使用的版本,第一和第四格是英格兰,第二格成了苏格兰。

2009-06-27 Royal Standard Scotland

女王驾到,行宫除了暂停对游客开放外,还在几个大门口增设了路障。沿着行宫院墙外,则每隔一段距离站着一个无聊踱步的当地警察,在行宫内有持枪的警卫。

Edinburgh 20090627

从 Holyrood Palace 门外的交通告示看,女王要呆到7月2日才走。

这是行宫对面的苏格兰议会大厦和远处的 Salisbury Crags。

Edinburgh 20090627

新书重新审视诺曼底登陆

经济观察网 今年是二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上个周末,西方各国领导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到法国诺曼底,和几百名名老兵们一起参加了纪念活动。今年因为法国没有向英国女王发出邀请,在英吉利海峡两岸掀起了一阵波澜,最后虽然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皇室参加了纪念活动,但不少人对于英法两国政府的这一疏漏依然非常不满,当英国首相布朗抵达纪念活动现场时,人群中有人对他报以嘘声。可见这一历史事件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在过去了65年之后,当年登上滩头的盟军战士中,能够回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将会越来越少。曾有人担心,随着老兵们的离去,这场被称为二战转折点的重大事件,将会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但事实正好相反,近几年来西方各界对二战的兴趣有增无减。就在65周年纪念活动前,英国出版了两本有关诺曼底登陆的新书,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战役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2009-06-10 Antony Beevor D-Day:The Battle for Normandy

Antony Beevor 是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他的《斯大林格勒》《攻陷柏林》等通俗历史作品史料充分、叙述清晰,拥有大批的读者。他的新书《诺曼底之战》(D-Day: The Battle for Normandy)详细叙述了诺曼底登陆的组织、准备和实施。他在肯定诺曼底登陆的正当性和重要性的同时,在书中揭示了许多过去常常被避而不谈的阴暗面。他发现,在正式登陆的D-Day之前,就有1万5千名诺曼底平民在盟军轰炸中丧生;在登陆之后,又有2万平民死于战火。法国平民在二战中的牺牲,过去往往被忽略。在这部书中,作者花了许多篇幅讨论这个话题。但是他在书中表达的观点,即盟军在法国北部作战时,没有尽全力避免法国平民伤亡,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