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有关德国

国家与记忆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国家与记忆

25年前,一座分隔东西柏林的高墙倒下了。在阅读许多纪念柏林墙倒下的文章时,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德国电影系列《故土》(Heimat)。《故土》被称为德国“普通人的历史”,以莱茵地区农村一户人家及其后代为主角,共有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跨越了一战结束到二战战败之间的历史,第二个系列以1960年代的慕尼黑为背景,第三个系列的开头正是1989年柏林墙上的关卡被打开的那一个晚上,男主角走在街上,一个满眼泪花的陌生中年男人忽然和他拥抱了一下,走开时还在喃喃自语:“从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今天”,那一晚分别多年的男女主角偶然相遇、决定重新走到一起,俩人一起见证了德国统一之后的社会经济变迁。

《故土》以柏林墙倒下作为第三系列的开始,因为那标志着一个“新”的德国的开始。如果说德国是欧洲最年轻的国家之一,许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25年之前,当时的东西德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上是两个很不一样的国家,统一后的德国,不仅经历了一场政治架构的重组、经济的整合,同时作为国家重建的一部分,德国人还必须再次构建一个可认同的国家身份,这一过程所依赖的,是德国人共同拥有的文化历史,也就是一个民族共同拥有的记忆。

书名:《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Germany: Memories of a Nation) 作者:尼尔•麦克格雷戈尔(Neil MacGregor)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书名:《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Germany: Memories of a Nation)
作者:尼尔•麦克格雷戈尔(Neil MacGregor)
出版社:Allen Lane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共同的“记忆”在构建国家身份中的关键意义,正是《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Germany: Memories of a Nation)一书的主题。该书的作者是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戈尔(Neil MacGregor),这本来是他为BBC电台4台主持的一个系列广播节目,分30集,每集15分钟,选择一个事物作为德国国家记忆的象征,围绕这个事物讲述德国历史的某一个片断,以及这个片断对德国、德国人的意义。这个节目在今年下半年播出,同时在大英博物馆举行同名的专题展览,展出这个系列中提到的物品。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103):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书名:《为第三帝国服务》(Serving the Reich) 作者:菲利普•博尔(Philip Ball) 出版社:Vintage 出版时间:平装本2014年10月出版

书名:《为第三帝国服务》(Serving the Reich)
作者:菲利普•博尔(Philip Ball)
出版社:Vintage
出版时间:平装本2014年10月出版

本年度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最近公布了提名名单,六部作品入选。在科学题材图书奖中,这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世界各地出版的英语科学图书,只要能在英国买到的,都可以入选。

今年的提名名单中大部分属于科普类图书。《改变世界的七个元素》(Seven Element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讲述了铁、碳、金、银、铀、钛和硅这七种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元素。《完美理论》(The Perfect Theory)写的是从1915年爱因斯坦首次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后的一百年中,科学界在求证过程中的合作与纷争。《癌症编年史》(The Cancer Chronicles)的作者从医学科学到家庭环境各方面讲述癌症,结合科学知识和个人体验,详尽而感人。《神奇的材料》(Stuff Matters)说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材料的神奇特性。《消化道之旅》(Gulp)则是用诙谐的笔调向读者讲解人类消化道的作用,即食物在消化道内“从头至尾”的旅程。

不过今年初选名单中最特别的一本书是《为第三帝国服务》(Serving the Reich),既是一本历史作品,也是对科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反思。本书作者菲利普•博尔(Philip Ball)曾在《自然》杂志当了20多年的编辑,现在是独立撰稿人,写过好几本颇受好评的科普图书,这部新作试图通过对纳粹德国时期几位著名物理学家行为言论的回顾分析,探讨科学家身负的道德责任。

(更多…)

战后零年

《经济观察报·战后零年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盟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德国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集中营内一部分党卫军看守在得知美军已经逼近的消息后,押着一批囚徒撤离了。集中营内有自己的抵抗组织,其中一名波兰工程师安装了一部短波电台,他们用这部电台向盟军发出了求救信号:“致盟军、致巴顿将军手下将士:这里是布痕瓦尔德集中营。SOS。我们需要救助。他们要带着我们撤离。党卫军要消灭我们。”三分钟他们收到了回电:“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挺住。正赶来救援。第三军参谋部。”美军先头部队要在3天后才赶到,但在收到这条回电后,集中营内的共产党人已经按耐不住,拿出暗藏的武器,向剩下的看守发起进攻,并控制了集中营。美军赶到不久之后,在集中营的大铁门上,贴上了由原来的囚徒们写的标语:“永不重演!”(Never Again!)

书名:《战后零年》(Year Zero) 作者: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 出版社:Atlantic Books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书名:《战后零年》(Year Zero)
作者: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
出版社:Atlantic Books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永不重演”是许多经历了二战苦难的欧亚人民的心声,也正是出于这个强烈的愿望,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在二战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时的许多变革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对法西斯主义的清算、轴心国的重建、以色列的诞生、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欧盟与联合国的建立等等。1945年是二战胜利之年,然而在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地方,城市依然是一片废墟,能活下去依然是许多人的最大愿望;这一年也是重建的开始,一个新时代的起点,是“战后零年”(Year Zero)。 (更多…)

柏林墙的倒下

20年前的今天,柏林墙倒下了。当时的人们,都处于喜出望外,或是震惊迷茫之中,因为实在事出意外,连当时的西德首相都还在国外访问。记得当时我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感觉,是不知如何反应,幼稚地想:“世界从此和平了?”

德国电影系列 Heimat 的导演Edgar Reitz 说,当他的摄制组在拍摄 The Second Heimat时,正好遇到柏林墙的倒下,促成他拍摄第3系列 Heimat 的决定。而 Heimat 3 正是从柏林墙的倒下开始,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笔记

23 Sep 2005, 21:12
Heimat 3.1

Heimat 3 的第一集是 The Happiest People in the World。开始于1989年柏林墙倒下的那一晚。正好在柏林的Hermann“感到整个城市的悸动”,街上一个陌生的中年人过来拥抱他,泪流满面地喃喃自语“想不到我能活着看到这一天。。。”在看着电视直播人流涌过柏林墙时,Hermann 遇到了分别多年的 Clarrisa。从第二部Heimat 结束到现在已经19年了。重聚后的这对恋人,决定结束到处奔波演出的生活,安顿下来。而Clarrisa找到的“dream house”座落在莱茵河畔的山坡上,就在Hermann家乡附近。Clarrisa从东德请来的技工,把这座被废弃多时的大屋从里到外重新一遍。

确实1989年圣诞节的德国人,可以自称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整个国家沉浸在东西德边界被打通的喜悦中。剧中的东德人Gunnar宣称“5年之内东 西德就会统一!”结果1990年就统一了。当时东德人第一次到西德,还能从银行领到100马克现金。东德技工Gunnar 和 Ugo 第一次进入西德的惊奇、第一次进入琳琅满目的工具商店的喜悦、西德人对来自东部的同胞热忱、有时不带恶意的好奇、有时无意流露出的看不起,很多地方都能引 起我一定程度的共鸣。当年的德国、国家统一、经济强盛、铁幕倒下了、人人都自由了、前景一片光明。

20年过去,原东西德国还是有差别,今晚Channel 4 News 采访一位原东德的记者。他说现在在德国,来自原东西德地区的人还是能看出来。最近 BBC Radio 4 播出系列节目 Under One Flag,讲的就是这个主题,节目中说,在科索沃担任维和任务的德国军队中,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来自东德,哪些人来自西德,来自东德的军人更守纪律。这位记者还说,对于象他那样来自东德的人,失去的,是一种“同舟共济”(togatherness)的感觉。

前几天BBC Four 重播 Goodbye Lenin,就是带着近乎怀旧的眼光,来看这个“失去的世界”,对于剧中母亲这样的人,那是唯一抓得住,却飞快地消失的世界。

【旧文重拾】Heimat 三部曲

以下是我当时在BBC FOUR看 Heimat 时记录下来的感想,当时都发在英华论坛上。BBC FOUR 当时为播放 Heimat 3,在短短的时间内,先放 Heimat,然后 The Second Heimat,最后 Heimat 3,对喜欢 Heimat 三部曲的人来说,非常过瘾。 不过当时我对它还没有什么认识。Heimat 是零零星星地看了大概一共一集半的样子。The Second Heimat 开头也漏了,然后慢慢开始越看越多,越看越喜欢,然后正式成为 Heimat 迷。Heimat 3 就一集没漏了。现在把所有文字合在一起。

27 Aug 2005, 13:46
长,非常长。现在BBC4 播的第二部 Heimat (Die Zweite Heimat)每集动则2个小时,昨晚的第10集长达2小时12分钟。节奏慢,人物多,又说德语,很难看下去。第一部 Heimat 播放时,真的很难坚持看,也因此看漏了不少。

Heimat 号称是 People’s history of Germany,现代德国的史诗,Edgar Reitz自编自导。第一部 Heimat (A German Chronicle) 1984年播出,11集,全长16小时;第二部 Heimat (The Second Heimat: Chronicle of a Generation) 1994年播出13集,全长 26小时。第三部 Heimat (A Chronicle of The Endings and Beginnings) 2004 年播出,6集全长约700分钟。

Heimat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