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9月, 2007:

L’anglaise et le duc (2001)/The Lady and the Duke (2001)

L’anglaise et le duc (2001)/The Lady and the Duke (2001)

导演:Eric Rohmer
主演:Lucy Russell (Lady Grace), Jean-Claude Dreyfus (Duke)

The Lady and the Duke (2001)

这部电影由 Eric Rohmer 导演,虽说是他不常拍的古装,但却挺符合他的风格。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外景的背景的处理,造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历史感。有人说电影是导演在胶片上作画,这回 Rohmer 真的是在画画。

电影中的 Lady 指的是 Grace Georgia Elliot,一个爱上法国的苏格兰女人,她曾是英国国王的情人,后来又是 Duke of Orleans 的情人和朋友。法国大革命期间,她是坚定的保皇派。故事说她在1792年巴黎暴动中,不得不单身步行逃出巴黎,躲在郊外别墅,然后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救出了一个落难贵族(governor of Tuileries)。后来 Duke 成为新政府要员,她央求他不要投票支持处死路易十六。然而 Duke 急着向共和派靠拢,还是投了支持票。最后 Duke 自身不保,被送上断头台,Elliot 被囚,后因为罗伯疵比尔被推翻才得以出狱。这部电影是根据她的回忆录改编,据说绝大部份对话出自回忆录。Elliot 几乎出现在每一格画面上。

(更多…)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1956)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1956)

导演:Fritz Lang
主演:Dana Andrews, Joan Fontaine, Sidney Blackmer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1956)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是我从 BBC iPlayer 上无意中下载的。这部电影是德国著名导演 Fritz Lang 离开好莱坞前的最后一部电影。Fritz Lang 的几部传世作品,象是 Metropolis (1927) 和 M (1931),都是在德国拍摄,他在二战中为逃避纳粹去了美国之后,还拍了许多电影。这就是他回欧洲前的最后一部。BBC iPlayer 对电影的画面比率做了调整,把画面拉宽了一点。播放的时候又无法调整,所以剧中所有演员看上去都胖了一圈。

这部电影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题材。男主角和他未来的丈人为证明死刑的不合理,故意假造证据把自己卷入一桩谋杀案中,计划在经过法庭审理后再公布真相,以证明如果存在死刑,那么一旦无辜之人蒙上不白之冤,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一切照计进行,非常成功,连未婚妻也蒙在鼓里,但是其中一步出错,男主角就真的有坐电椅的危险了。

(更多…)

Le Serpent (2006)

Le Serpent (2006)

导演:Eric Barbier
主演:Yvan Attal (Vincent), Clovis Cornillac (Plender), Pierre Richard (Cendras), Simon Abakarian (Sam), Minna Haapkyla (Helene), Olga Kurylenko (Sofia)

Le Serpent (2006)

看 Le Serpent,很难不拿来和最近公映的另一部法国悬疑片 Tell No One 比较。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英语小说,英国作家 Ted Lewis (电影 Get Carter 即改编自他的小说)的 Plender,把情节移植到了法国。Le Serpent (也许能译成《蛇蝎之心》)同样可以说是紧扣人心,精练而紧凑,并成功地通过场景设计营造气氛,可惜从后半部开始,情节未免渐入意料之中。

(更多…)

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上个星期四,工党首相布朗邀请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现在英国人开始称她 Lady T)到首相府一聚。现任首相邀请前任首相“喝茶”,似乎小事一桩,但布朗和 Lady T 在首相府门口的合影,第二天却纷纷上了报纸头版。英国媒体如此关心,因为这其中既有历史纠葛,又有现实意义。

2007-09-17ladyt.jpg

(更多…)

True North (2006)

True North (2006)

地区:英国/爱尔兰/德国
导演:Steve Hudson
主演:Peter Mullan, Martin Compston, Gary Lewis, Steven Robertson, Angel Li
True North (2006)
看完 True North,感觉很不好受。这是一部格调压抑阴郁的电影,然而从压抑到疯狂的爆发,缺少铺垫,让人觉得电影的结局有些突兀,好像是导演强加于电影中的角色的。可以感觉到导演的野心很大,很诚恳地希望传递严肃的讯息,但也许是过于概念先行,反而局限了角色,电影中的中国非法移民的角色,几乎沦为一个符号。然而电影最终没有什么清晰的信息传达出来,让人感觉导演象是他手下的角色一样,事情闹大后,除了疯狂地爆发,无法以其它办法收手了。

(更多…)

Tell No One/Ne le dis à personne (2006)

Ne le dis à personne (2006)/Tell No One (2006)

导演:Guillaume Canet
主演:François Cluzet (Alex), Marie-Josée Croze (Margot), André Dussollier, Kristin Scott Thomas
Tell No One (2006)
Tell No One (2006) 是很精彩的悬疑片。如果把故事剥到核心,其实是一个有传统结构的悬疑故事,然而在导演 Guillaume Canet 的控制下,不仅紧扣人心,让观众自动代入角色,体会角色的焦虑,同时享受解开谜团的乐趣。

(更多…)

Lady Chatterley (2006)

Lady Chatterley (2006)

国家:法国
导演:Pascale Ferran
主演:Marina Hands, Jean-Louis Coullo’ch

Lady Chatterley (2006)

这部法国人拍摄的查泰莱夫人的故事是改编自 D.H. Lawrence 那部著名小说的一个较早的版本,John Thomas and Lady Jane。电影中故事的地方人物都没有改变,于是我们看到的是1920年代英国的乡村大屋中说着法语的查泰莱夫人和她的丈夫情人,只是不知道剧中男女主角说的法语是不是也带着不同口音,代表着他们不同身份背景。

(更多…)

Atonement (2007)

Atonement (2007)

Atonement (2007)
译名:爱.诱.罪(香港)/赎罪 (中国)

地区:英国
导演:Joe Wright
编剧:Christopher Hampton 原著 Ian McEwan
主演:Keira Knightley, James McAvoy, Romola Garai, Saoirse Ronan, Brenda Blethyn, Vanessa Redgrave

Atonement 既有出色的商业电影所具有的精良的制作、传神的演出、让人摒息的摄影、动人的音乐,在兼具史诗的格局和细微的人物刻画之上,还注入艺术电影所具有的角色关系和动机的复杂性,通过拒绝让人心满意足,反而让观众陷得更深。这样一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电影,除了能吸引观众入场外,到明年评奖季节到来时,应该还能得到一大把的提名。

(更多…)

爱丁堡艺术节07闭幕

今晚的焰火音乐会,标志着今年爱丁堡艺术节正式结束。

爱丁堡艺术节越做越大了,在“艺术节”的大伞下,有名有目同时举行的有六个不同的艺术节,同时还有非常受欢迎的“军操会演”(Military Tattoo)。在喜剧方面,演员8月份不来爱丁堡参加Festival Fringe(“边缘艺术节”)几乎有落伍的危险,评论员们在爱丁堡大大小小的剧场酒吧穿梭,“爱丁堡图书节”是出版界年历上的重要节目,Military Tattoo 场场爆满。其实在爱丁堡艺术机结束之际,还有一个“爱丁堡电视节”(Edinburgh Television Festival),这是一个行业内的年度重要聚会,英国的各大电视媒体包括BBC、ITV、Channel4、Five、Sky的老总和重头人物不仅来发表演讲,还要接受同行质询。在今年夏天的电视信誉危机的背景下,最引人注目的是BBC的Newsnight 主持Jeremy Paxman在其演讲中对目前电视文化的全面攻击。

然而爱丁堡艺术节不是没有危机。欧洲各地争相主办文化活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今年的主要来自曼城。7月份的首届曼城艺术节不仅有许多全球首演节目,而且艺术节参加投资的开幕演出《西游记》一炮打响。相比之下,爱丁堡艺术节的主角“爱丁堡国际艺术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就拿不出什么引人注目的新节目。另外,在艺术节越做越大之际,几个艺术节间也开始相互挤压。每年8月份爱丁堡人口增加一倍,然而观众多,节目也多,各个艺术节之间在观众、表演场地、甚至住宿安排上竞争激烈。今年上任的“爱丁堡国际电影节”(Edinburgh Film Festival)总监 Hannah McGrill 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是把明年的电影节改在6月份举办。

在今年的爱丁堡艺术节将近结束之际,5个艺术节的总监共同公开呼吁给予艺术节更多资助。今年第一次担任“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的澳大利亚人 Jonathan Mills 说苏格兰政府或者爱丁堡地方政府必须把每年对“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资助由3百70万英镑提高到1千万英镑,只有这样才有财力投资新节目。他同时举例说奥地利的萨尔兹堡艺术节每年有2千5百万欧元的资助。

看到这条新闻,我开始体会到举办奥运会城市的居民面临的苦恼--地方政府增加的资助,最终必然要当地居民承担,最直接的,就是地方税(Council Tax)的上涨。

Jonathan Mills 还说他希望艺术节能吸引新的观众群体,比如自来印度和中国的越来越多的具消费能力人士。不过如果希望吸引来自中国的观众,艺术节首先还是要改变不重视吸引和开发来自中国的文化艺术节目的习惯才行。

英国战争片

这是BBC为“英国电影之夏”(Summer of British Film Season)制作的专题片 British Film Forever 的第5集,讲的是英国的战争片。英国人有时会自嘲自己的国家好像和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开过战,所以题材不是问题。不过战争片的题材大部份还是二战,因为记忆比较近,而且几乎是最后一场道义上正邪对错分明的战争。然而在 A Bridge Too Far (1977) 之后,已经没有大格局的战争片。原因我认为第一是英国的市场已不可能支撑拍摄大格局战争片需要的成本--只要很不甘心得把这一块让给喜欢戏说历史的美国;第二是冷战、越南、伊拉克战争带来的人们对任何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的普遍怀疑,和对官方说法的本能反感。所以80年代后的英国战争片,许多是描述战争给卷入其中的人带来的创伤,比如 English Patient (1996)、几部电视剧 The Warriors (1999)、The Camomile Lawn (1992)、The Mark of Cain (2007) 等;另一类是发掘普通人的生存勇气和贡献,比如 Enigma (2001)、Charottle Gray (2001)、The Land Girls (1998)等。

这个星期的 Times Magazine 实地采访新片 Atonement (2007) 在英格兰东北海滨小镇拍摄敦刻尔克撤退的一幕。这部电影涉及二战,但仍然是表现“战争是地狱”的主题。

这一集中重点介绍的英国战争片中有一部 United 93 (2006),把它算作英国片、战争片恐怕许多人不能接受。加入的理由是这部电影在英国拍摄、由英国导演Paul Greengrass 导演,带着他的刻意低调的纪实风格,有战争片的印记。另一部 The War Game (1966),根本就是反战电影,其震撼之处,让 BBC 拍摄完之后只在电影院放映,拒绝在电视上播出,到 20 年后才认为英国的电视观众有承受的能力。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