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8月, 2012:

英国人的快乐奥运

伦敦奥运会在中国引起最大反应的,当属刘翔在110米栏预赛中未跨过一栏就受伤退赛的事件,不少人同情刘翔,也有不少人谩骂嘲讽刘翔,这些极端剧烈的反应不仅仅只出现在网上,连第二天的报纸都有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用“表演”等字眼来骂刘翔的,纷纷扰扰之后,似乎又再次定调在赞扬刘翔的精神勇气上了。总之本来是一件不幸的体育意外,却以飞快的速度变成了一件需要找出政治或是精神根源的国民事件。

其实类似刘翔大倒热灶的事件,也发生在了英国代表团身上。英国的自行车选手马克•卡文迪许(Mark Cavendish)曾是夺得本届奥运英国第一块金牌的大热门。卡文迪许是一名杰出的冲刺手,在伦敦奥运会前一星期,刚刚在环法自行车赛最后一站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冲刺中胜出,被法国《队报》评为环法历史上“最伟大的冲刺手”。奥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赛上,他是英国队的主将,辅助他的四名队友中,有刚刚获得环法自行车赛冠亚军的维金斯(Bradley Wiggins)和弗罗姆(Chris Froome)等人,是响当当的金牌阵容。卡文迪许自己对这块金牌也志在必得,花了一年时间调整体型,减轻体重,不息牺牲冲刺速度来换取一点爬坡能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块金牌已是囊中之物,伦敦奥运组委会为了让东道主第一天就得到金牌,还把这场比赛移到了开幕后正式比赛的第一天。

比赛结果令英国人大失所望,卡文迪许不仅没有拿到金牌,连奖牌都没沾上,他的金牌队友实力虽强,却无法确保比赛以集团冲刺的方式结束,最后是比赛中突前的几名车手拿到了奖牌。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33):爱丁堡图书节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爱丁堡图书节 排场不大地位高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Edinburgh Book Festival)即将开幕。这个图书节属于每年8月爱丁堡艺术节的一部份。与规模庞大的爱丁堡艺术节相比,图书节本身的规模小很多,仅仅占据了爱丁堡著名的“新城”西端的夏洛特广场,搭建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帐篷作为临时会场,最大的可以容纳300多人,最小的只能坐得下不到50人。爱丁堡图书节的场面,是属于轻松随意而不是豪华壮观的。

排场虽然不大,爱丁堡图书节的地位却很高,它能成为世界各地图书节中的重要一站,原因之一是它每年所邀请的多样化作者群,今年参加图书节的八百多名作家就来自44个不同的国家。另一方面,爱丁堡以其文学传统跻身联合国文化遗产城市行列,拥有较高水平的观众群,图书节期间不仅讲座常常座无虚席,而且常能与作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更多…)

“坐着”的运动

在竞技体育上,英国和澳大利亚一直是一对冤家。澳大利亚人喜欢标榜自己天生擅长体育,嘲笑英国人弱不禁风。但是从北京奥运会开始,英国人在金牌总数上开始超过澳大利亚,今年做东道主的英国更是在金牌榜上把澳大利亚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于是澳大利亚人开始转变话题,说自己玩的是“草根体育”——游泳、田径,英国人呢还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只会那些“必须坐着”才能玩的项目——赛艇、帆船、自行车、马术。

这虽然是个玩笑,但是恰好英国近年来真的是在这些项目上发挥出色,所以连英国人也爱拿这个来嘲笑自己。不过运动项目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有“草根”和“昂贵”之分,英国人玩得好的这几个项目,都需要良好的场地条件和昂贵的设备,试想一下,要是家里没几个钱,上哪儿去搞一条赛艇、弄一辆比赛用自行车、养一匹马?穷人家的孩子,也就只能跑跑步踢个球什么的了。

这当然是非常简单化的说法,但是英国的传统项目,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和英国的社会阶层的遗风有关。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奥委会主席莫尼汉勋爵(他本身就是世袭的男爵)公开对英国的学校体育表示担忧,原因是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选手中,有一半是读私校出身的,虽然英国人口中,只有7%的人上过私校。他的本意是想说公立学校的体育课不行,不善培养竞技性人才。但是很快有人指出,私校往往财大气粗,有良好的体育设施,而公立学校呢,有的根本连操场都没有,如何指望它们培养体育人才?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32):小说布克奖初选名单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布克奖初选: 演员当上评委

今年的英国小说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初选名单公布了,在经历了去年“可读性与文学性”的争议之后,今年组织者回归传统,请来了《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主编彼得•斯托瑟德(Peter Stothard)坐镇担任评委会主席,另外三位评委会成员分别是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英国文学教授黛娜•伯奇(Dinah Birch)、作家和历史学家阿曼达•福曼(Amanda Foreman),以及演员丹•斯蒂文斯(Dan Stevens)――电视剧《唐顿庄园》中的马修。

和评委会中其他重量级成员相比,斯蒂文斯在背景和资历上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不过他并非花瓶,本身属于英国演员中从大学出身的那一派,是剑桥大学的英国文学学士,在上学期间开始参加学生剧团演出,以演莎剧成名,进入电视界之后走红。他自称对这份工作十分认真,在《唐顿庄园》拍摄期间还在不断抽时间阅读入围小说,“如果你仔细看,可以看到马修穿的外套口袋里藏着的Kindle阅读器”,他在接受BBC电台4台采访时开玩笑地说。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像布克奖这样重要的奖,谁是评委十分关键,很容易产生纠纷。然而即使去年在评选标准上出现巨大争议,还是很难听到有谁质疑评委的资格,几乎所有的批评都是直接针对评选标准和提名名单的。在文学评奖这样较为主观的领域,布克奖能保持多年的权威性,确实和文学界对评委成员评断力的尊重有关。

今年的获奖热门之一是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布克奖作品《狼厅》(Wolf Hall)的续集《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这本书继续以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为叙事人,讲述皇后安•博林(Anne Boleyn)失宠陨落的过程。有些中文媒体将此书翻译成《死尸示众》,那是误解了书名含义——这是当时审判安•博林“淫乱叛国”罪时的一句名言,原意是通知负责关押皇亲国戚的伦敦塔监狱中的护卫将安•博林的“同党”们提来候审,和“死尸”没有关系。

(更多…)

金牌的代价

经济观察网

伦敦奥运进行到了一半,东道主的观众们等来了辉煌的一天。英国代表团在星期六共夺得6枚金牌,甚至超过了当天中国和美国获得的金牌数。赛程过半,英国的奖牌总数已达29枚,看来本届奥运会前英国制定的48枚奖牌、奖牌榜第4的任务有可能超额完成。

星期六的6枚金牌分别是在赛艇、场地自行车和田径赛场上赢得,关注一下BBC的报道,就会发现许多获得奖牌的英国运动员在比赛后接受采访时,都不忘说一句“感谢六合彩基金的支持”,原来在英国,六合彩基金的资助,是许多运动员的生活来源

在竞技体育上,英国没有“举国体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政府不扶持竞技体育精英。事实上英国在伦敦奥运前后的5年周期里,通过政府预算、六合彩基金和商业赞助,一共向竞技体育精英项目投资了6亿英镑,比2008年北京奥运的投资增加了一倍,从英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的表现来看,取得的效果相当明显。

(更多…)

请关注“救救桃花坞”行动

我的博客名字取自我家乡的一个地名。我虽然不是在桃花坞长大,但是从小就知道这个地方和它的文化意义。曾经见过不少家乡的古旧建筑,那些排不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纷纷在城市的扩张中被拆毁,深感痛惜,再到欧洲看到当地对建筑与文化的保护,反差实在太大。今天了解到建筑设计师宋微建的“救救桃花坞”的行动,看到他在新浪微博上张贴的几张面临拆毁命运的古建筑照片,觉得他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希望大家关注他的新浪微博帐号 @宋微建,记者对他的采访文章在这里

爱丁堡艺术节的经验

《东方早报》文章

今天夏天全世界的目光都会集中在伦敦奥运,但是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也在举行着一个盛大的节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

爱丁堡不是一个大城市,平时人口不过45万,但是每年8月份,一下子涌入大批的游客、观众、演员和媒体人士,人口这时可以翻一倍。爱丁堡艺术节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叫法,其实是多个同时进行的艺术节的总称。这些艺术节都是独立预算管理、在宗旨和经营上都很不相同,然而却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形成良性互动。根据去年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艺术节在2010年为爱丁堡带来了2亿4500英镑的额外旅游收入。

当然这只是硬性的数字,艺术节为爱丁堡和苏格兰的形象的提升,以及对英国的创意产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更是难以估计。同一份报告还指出在受访游客中,93%的人认为艺术节让爱丁堡变得更为特殊,82%的人说因为有了艺术节,他们希望以后还会再来爱丁堡。

可以说爱丁堡是建设文化艺术城市的成功典范,对于那些想借助文化艺术活动来提升形象、刺激旅游、增强“软实力”的城市来说,爱丁堡的经验是很值得研究的。

(更多…)

成绩分析的陷阱

《东方早报》文章

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中夺冠并大幅打破世界纪录之后,提出质疑的人中最有份量、说得也最直白的,是美国游泳教练约翰•莱昂纳德(John Leonard),他是一名资深教练,美国游泳教练协会执行主任。正因为他明确提出怀疑叶诗文的成绩“令人生疑”,这场针对叶诗文的媒体风暴才刮得起来。

莱昂纳德质疑叶诗文的成绩“不正常”,很有可能是服用了兴奋剂,当然他并没有任何证据,他用的是成绩分析的办法。首先他指出叶诗文的最后50米自由泳的成绩超过了美国选手赖安•罗切特(Ryan Lochte)在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夺冠时最后50米的成绩,也就是说叶诗文比男选手游得还快。然后他又指出叶诗文的成绩提高得太快,从2011年的世界锦标赛到2012年的奥运会,成绩提高了超过6秒,他认为没有兴奋剂的帮助这是不可能的。

在莱昂纳德提出质疑的同时,在一个名为“体育中的科学”(The Science of Sport)网站上,一名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控制作为博士论文题目的南非作者罗斯•塔克(Ross Tucker)发表了一篇博文,研究叶诗文在400米混合泳中的速度控制。他的结论是叶诗文的最后100米自由泳速度之快,摆臂频率之高,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唯一的解释是她在前300米中保留了体力。他认为这种分配体力的方式并不是发挥体力达到极限的最好办法,如果她平均分配体力,虽然自由泳会慢一点,但总成绩还能提高。也就是说叶诗文这个打破世界记录的成绩,还不是她个人的极限,她其实还可能游得更快。

(更多…)

英国出版动态(31):老北京的谋杀案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英国人写北平谋杀案

历史作品中,既有写大时代风云的,也有关注凡人琐事的。以历史上的社会新闻作为线索一直是历史作品中一个颇受欢迎的分支。前两年英国女作家凯特•萨默斯凯尔(Kate Summerscale)写的《温彻先生的怀疑》(The Suspicions of Mr Whicher)以1860年发生在英国的一桩儿童谋杀案为线索,出版后大受欢迎。书名中的温彻先生是当时调查此案的一名警探,这桩案子从未侦破,一直是当时的热门社会新闻,还引发了维多利亚时代侦探小说的热潮,30年后福尔摩斯这个人物诞生了。

最近在英国出版的一本非小说类历史故事,也是以一桩谋杀案作为主线,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七十多年前的北平城。作者以轰动一时的一桩外国人谋杀案为线索,搜集各方素材,讲述了案件的发生、侦缉、家人追凶的不懈努力,既是一桩悬疑事件,又让人对当时北平的外国人圈子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

作者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在后记中写道,此书的灵感来自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有一次他在书中看到斯诺的妻子海伦因为“狐狸塔谋杀案”而感到担忧,因为她和受害者一样,经常骑着自行车独自在北平城内穿梭。弗伦奇从此对这一案子发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搜集阅读有关资料,欲罢不能,直到将此案的来龙去脉和诸多角色分析清楚,《北平午夜》(Midnight in Peking)就是这一番研究工作的成果。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