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1月, 2010:

《晚春》(1949)

《晚春》Late Spring (1949)
导演: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众 Chishu Ryu、原节子 Setsuko Hara、月丘梦路 Yumeji Tsukioka

爱丁堡的Filmhouse 第3院只有不到100座的样子,看来还没有配数码投影机,于是一些旧片就在这里放映了。最近办小津安二郎回顾展,这部1949年的《晚春》,拷贝很旧,虽然介绍上说是35mm,我的感觉好像是16mm,颜色黯淡,划痕也很明显,不知道有没有计划重新修复。

2010-01-31. Late Spring (1949)

虽然看过一些他的电影介绍,这却是我第一次看小津的电影,因为总是觉得,他的电影,需要在电影院里看,哪怕看的是这个残旧的拷贝。他的电影是为电影院拍的,节奏的缓慢,镜头之间的留白,让观众有感觉体会的时间,如果不是在电影院中保持全神贯注,就很容易被其它东西分散了注意力。

这部《晚春》想来已有许多评论了,这里我只想说一说一些细节。

首先很容易发觉的,也是许多人都提到过的,是他的固定机位,在室内时,通常镜头很低,好像观众是一个坐在榻榻米上的旁观者。角色经常走出镜头,然后又走回来,镜头不会通过移动或者切换追着角色走。同时镜头总是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把角色置于一个“景”中。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当父女两人第一次坐下来吃饭,父亲试探女儿对自己学生态度的时候,从女儿回来,父女对话,到两人面对面坐下,镜头没有动过,以至于父亲的背影挡住了女儿的脸。这时候我的心理期待是镜头至少会跟上餐桌,但是在好几秒钟内,两人对话已经开始了,镜头还没有动。

(更多…)

布莱尔参加伊拉克听证会:报纸头版

2010-01-30. The Guardian, UK2010-01-30. The Times, UK

今天英国的大报都在头版重点报道了布莱尔参加伊拉克听证会。在头版采用的,大部份都是布莱尔在听证会上镜头。(英国小报认为英格兰足球队队长John Terry的绯闻更有新闻性。)

但是这一在听证会在英国以外并没有太多媒体关注。昨晚BBC的一则新闻中,记者在巴格达街头采访了路人、商贩,许多人对此反应冷淡,还有人说要“向前看”等,据记者称,伊拉克媒体也没有觉得这次听证会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而是作为“英国新闻”来报道。

2010-01-30.UAE_GN2010-01-30.SAU_AN

在中东地区,关注此事是主要还是英语媒体,大概在普通民众心中,研究布莱尔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实在没有什么意义。欧洲媒体中,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的一些媒体在头版刊登了相关照片,但显然并非最重要的新闻。

2010-01-30.SPA_PAIS2010-01-30.ITA_LR

2010-01-30.POR_PUBL2010-01-30.TUR_CUMH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英国媒体采用的大部份是布莱尔在听证会上的照片,而其它国家的媒体,采用的大部份是听证会会场外反战人士示威的照片(虽然参加示威的人数不多,相对平静)。是英国媒体认为布莱尔的证词更具新闻性?还是其它国家媒体认为,示威照片能够最快地让不了解背景的读者明白这一事件的新闻性?

布莱尔参加伊拉克听证会:战争的“正义性”与“合法性”

2010-01-29. Telegraph Chilcot Inquiry live

今天布莱尔参加伊拉克听证会,从上午9:30到下午5:10,其中2次10分钟的短休,1次1个半小时的午餐休息,历时近6小时,全程电视直播,布莱尔一人回答所有提问,问题尖锐、回答会被人仔细推敲,精神高度紧张。然而到听证会结束时,布莱尔虽然嗓子已经沙哑,但仍然精神饱满,思路清晰,不能不说他公众演讲能力的出色,而且是一个天生的辩论家――以说服别人为乐,越辩越精神的那种。今天大概是伊拉克听证会的最高点了,以后不会有比他更有辩才的证人,也不会有比他更为重要的证人――现任首相布朗将会在大选之前出席,但是他既不喜辩论,也比较容易推脱责任。而且所有反战人士心中的靶子,都是布莱尔,连工党政府都看不上。

BBC政治编辑Nick Robinson 说当早晨布莱尔刚刚进入会场时,眼神中带着少有的“紧张和惧怕”,他上次看到布莱尔的这种眼神,是1994年布莱尔在工党大会竞逐工党领袖位置的时候。可见出席这次听证会,对布莱尔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还说在听证会一开始时,他还看到布莱尔拧开矿泉水瓶盖的手在发抖,但是在开始不久,布莱尔就进入了状态,不但从容应付,而且还试图控制听证会导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2003年不对萨达姆采取军事行动,2010年的世界会是怎样?”以此来为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做辩护。

全天的听证会,从911说起,到伊拉克战争的准备,到布莱尔说服英国议会和公众支持战争,到战后的重建和灾难,看不出布莱尔对自己的立场做任何让步,我看到唯一的让步,是他承认去年圣诞节前接受 Fern Britton 采访时,说“如果当时知道萨达姆没有WMD,也会入侵伊拉克,只不过需要用不同的理由说服公众。”这番话是“错误”。除此之外,也许有“可以吸取教训”的地方,但绝无“遗憾”之处。

(更多…)

英国媒体直播报道布莱尔参加伊拉克听证会

今天是伊拉克听证会(Chilchot Inquiry)的高潮,前首相布莱尔是今天的唯一证人。今天的听证如此受关注,连现场旁听票都是需要抽签才能获得。

听证从早晨9:30开始,到现在已经休息了两次,包括午餐时间,到下午2:30时,还在说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第二份”安理会协议、和英国政府内部对战争合法性的法律建议。估计下午还有一次休息时间,会一直谈到战后重建中的失误。

BBC News 和 Sky News 都取消了正常新闻节目,全程直播听证会。其实这种直播,电视台的活动空间有限,因为双方不停地说话,没有空间让新闻主持和评论员做出现场解释和评论,于是两家电视台都采用了屏幕下方字幕条,以及文字短评(类似Twitter方式)和图像同时出现的方式。

英国的4份大报中,《独立报》没有做文字直播,《泰晤士报》做了文字直播,但是没有象上次议会财政委员会听证和财政预算案公布一样,用CoveritLive程序,而是采用了常规的即时更新模式,不过在下午3点之后,《泰晤士报》网站同时在进行由该报专栏作家 David Aaronovitch主打的文字辩论。他是伊拉克战争的支持者,到现在似乎并未改变立场。

《每日电讯报》《卫报》网站的直播方式较有新意。

2010-01-29. Telegraph Chilcot Inquiry live

《每日电讯报》在网站上做视频直播(伊拉克听证会提供公共信号,并且在自己网站上直播)和文字直播评论,同时在视频上,加上了一个“测谎器”(Lie Detector)的绿红两色竖条(后来改成了“可信度指标”Credibility Meter),访问者可以点击“真”(True)或“假”(False),估计能改变颜色,但是我的Firefox 好像对点击没有反应。我觉得大报网站做这种“群众即时投票决定真假”的花样,实在有点儿戏。

2010-01-29. Blairometer Guardian Chilcot Inquiry live

但是媒体都爱追求“即时回馈”,《卫报》网站的做法即时采集Twitter 用户的意见,只要Tweet中带有 Blair 字样,都会被收过来,由《卫报》编辑根据内容加上“正”和“负”(相当于“支持”或“反对”布莱尔),然后在网站上做成“布莱尔指针”(Blairometer)。

英国蹒跚走出衰退

经济观察网》政府公布经济数字,本来是件很普通的事,但是本星期二英国公布去年第4季度GDP数字,却成了一起新闻事件,不仅电视电台直播,而且在上午9:30准点公布前,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还做起了倒数计时。

这一数字之所以引起万众瞩目,是因为英国正经历着几十年来最漫长的经济衰退,这个数字将决定英国是进入连续第7个季度GDP负增长,还是终于走出了衰退。

倒数计时到零之后,这个数字露面了:去年第4季度,英国GDP增长了0.1%。英国终于继美德法日等国之后,成为最后一个走出衰退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但其步履蹒跚的狼狈状,显示了英国经济复苏的脆弱。

0.1%的增长数字,不仅有可能是统计误差:英国国家统计局一般会在几周内对季度GDP数字做微调,可能上调,也可能把英国经济下调回“衰退”;这一数字也远低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在一场由路透社举行的预测调查中,29名经济分析人士对这一数字做了预测,平均为0.4%。分析人士对GDP增长预期较高,是有一定理由的,英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好几个月都超过50、9-11月份失业率甚至略有下降、圣诞节零售市场良好(虽然政府与行业协会在数字上有分歧),这些都把人引向了一个比0.1%更高的数字。乐观者会说,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偏低;悲观者则说,经济分析人士又一次低估的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

(更多…)

英国媒体报道《反虐待动物法》

2010-01-27.UK The Guardian

中国制定《反虐待动物法》,在英国也受到关注。这是星期三《卫报》的头版。《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等都有报道,和其它新闻一样,大报侧重“立法”,小报则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读者,看《每日邮报》的新闻标题,你会以为猫肉狗肉是中国的家常菜。

奥巴马公布银行改革 英国会否跟进?

经济观察网》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公布将对美国银行业做重大改革之后,英国政府开始面临压力,对本国的银行业进行同样力度的改革。英国政府是否会效仿奥巴马的做法,限制银行的经营范围和规模,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

奥巴马方案中所提及的“沃克规范”(Volcker Rule),即通过监管手段,让银行在传统借贷款业务与高杠杆、对冲、私募等高风险投资活动之间划出明确界线,自去年起就一直是热门议题。但是英国政府和金融管理高层普遍不支持这一方案,而是倾向于在银行内部建立“防火墙”,隔离投资活动的风险,并要求银行设立“遗嘱”,一旦倒闭,可以有序的分割资产,保护基本客户利益,而无需政府出手救援。

但是在英国政府和金融管理高层中,也有另一种声音: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一直坚持必须分拆银行,对银行业做结构性调整。去年10月在一次公开讲话中,他再次呼吁将银行分拆为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从事高风险、高杠杆金融活动的投资银行,将不会得到政府救助。默文·金尚未对奥巴马的提议做出公开表态,但他将在本周二参加英国议会财政委员会的听证会,媒体普遍期待到时他将会表明立场。

(更多…)

上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32 (2010年1月24日)

上周的非小说类排行榜,依然没有太大起色。精装本排行榜仍被明星传记占据,但销量都不高。

2010-01-25. The Horse Boy

非小说类平装本上,排名第一是Rupert Isaacson 的 The Horse Boy,销量近8千本。作者是生活在得克萨斯的英国人,对马有特别的感情,这本书所写的,是他患有自闭症的才2岁多儿子Rowan,是如何与邻居家的一匹母马产生自然的沟通,对他的生命发生决定性的转变的故事。

2010-01-25. The Murder Of King Tut

在上榜新书中,有一本是美国作家 James Patterson 和 Martin Dugard 合写的埃及历史故事 The Murder of King Tut,排名地4。James Patterson 是畅销小说作家,但这本却是非小说类的历史书。

在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依然是 Dan Brown 的 The Lost Symbol,但是销量已低于7千本。紧随其后的是美国作家 Clive Cussler 的历史探险小说 Spartan Gold,和 Stieg Larsson 的《千年三部曲》最后一部 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在最近英国出版业行业刊物 The Bookseller 所做的一次调查中,Stieg Larsson 和 Dan Brown 一样,都属于在欧洲图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作家。

(更多…)

爱书的城市也爱游客

南方都市报 南方评论》爱丁堡这个星期举行了一次拍卖会,其中的一件拍品是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人以1600英镑买下了。但是这本书既非手稿,也没有作者罗琳的字迹签名,装帧亦十分简单———因为这是一本小说预读本,即在正式出版前,由出版商免费寄送给其他作家和书评人的版本,有“敬请指正和推广”之意。这本预读本内不仅拼写和语法错误不少,而且封面上作者的名字都写成了JA Rowling而不是罗琳的正式笔名 JK Rowling。

Edinburgh. JK Rowling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之前,罗琳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作者,这部后来成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的小说,出版社只给了她1500英镑的预付稿酬,现在连一本预读本都买不到了。罗琳成名之后,每次新书出版,出版商对内容必守口如瓶,再无寄送预读本一说,这也许是为什么这本普通的预读本,忽然有了收藏价值。

根据英国出版行业的统计,21世纪的前10年,名列畅销书榜前12名的小说中,11本出自两位作者:丹·布朗和JK·罗琳。恰好这两位作者的作品都和爱丁堡有些联系:《达芬奇密码》中,谜底最终要在爱丁堡城南的罗斯林礼拜堂揭开,而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是她在爱丁堡写的。

Edinburgh.20100122.1

丹·布朗和罗琳的成名,不仅让自己成了亿万富翁,当年拿到预读本的可以发点小财,同时也再次让爱丁堡成为书迷影迷的朝圣之地。且不说许多游客来到爱丁堡,点名一定要去罗斯林礼拜堂,现在就连罗琳曾经流连的咖啡馆,都成了旅游景点。

当年做单亲母亲、生活清贫的罗琳,喜欢带着几岁大的女儿出门散步,然后找一家咖啡馆坐下,哄女儿入睡之后,在一杯咖啡的陪伴下,继续写作。她最常去的一家咖啡馆,在旧城爱丁堡大学“老学院”(Old College)对面,后来已经改成了一家中餐馆,只剩下墙外的一个铭牌,指明正身:“罗琳在此创作哈利波特”。而另一家仍在经营中的名叫“象屋”的咖啡馆,却乘虚而入,在店外写上“哈利波特诞生之处”以招徕游客。

Edinburgh. Elephant House claims to be the "birth place of Harry Potter"

(更多…)

随《卫报》附送《济慈诗选》

Guardian. 20100123

随报附送一些小东西是英国报纸招徕读者的手段,特别是报纸的周末版和星期天报纸。曾有一段时间送DVD很流行,《卫报》过去爱送可以贴在墙上的图表(wall chart),现在经常送成系列的经典文选。

Guardian.20100123.

随今天《卫报》附送的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选,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明天是拜伦。这本薄薄26页的诗选中,除了济慈的十多首诗外,还有前任“御用诗人”Andrew Motion写的前言,济慈的手迹图片,和他在1819年7月27日写给情人 Fanny Brawne 的信 (电影 Bright Star 的主要线索)。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