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11月, 2007:

Joe’s Palace/A Real Summer/Capturing Mary

Joe’s Palace/A Real Summer/Capturing Mary

编导:Stephen Poliakoff

Joe’s Palace (2007)
主演:Michael Gambon, Danny Lee Wynter, Rupert Penry-Jones, Kelly Reilly, Rebecca Hall

A Real Summer (2007)
主演:Ruth Wilson

Capturing Mary (2007)
主演:Maggie Smith, Ruth Wilson, David Walliams, Danny Lee Wynter

Stephen Paliokoff 基本上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为 BBC 拍片。2007 年为 BBC 拍摄的是 Joe’s Palace/A Real Summer/Capturing Mary 这三部。按照导演的说法,三部都是以一座位于伦敦富人区 Mayfair的大屋为主角。Joe’s Palace 和 Capturing Mary 可以看作是反映大屋不同时代的两部相互关联的电影,而 A Real Summer 就是联系两个乐章的间奏,或者可以说是 Capturing Mary 之前的热身,为主角 Mary 提供更多背景故事。三部片子,最好是按照以上顺序看,但是每一部都独立成篇,包括只有50分钟的 A Real Summer。

Joe’s Palace

(更多…)

Monarchy: The Royal Family At Work (2007)

这部本来是 BBC 2007 年秋季的重头节目,后来因“预告片造假”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导致 BBC 电视一台总监 Peter Fincham 辞职的纪录片,终于在 BBC1 播出。其实这是部对女王和英国皇室行事作风充满赞扬的片子,据说拍摄公司 RDF 做了一年的工作,才得到皇室信任,准许出入皇室内部,贴身拍摄。片名原来叫 A Year with the Queen (《女王的一年》),现在改为 Monarchy: The Royal Family At Work (《工作中的皇室》),强调皇室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其实也是公务繁忙,女王兢兢业业,手下精明干练,既坚持传统--皇家厨房中还在用刻着 V.R. (维多利亚女王)的大锅,又与时俱进--女王在美国的演讲特意提到最近发生的维吉尼亚校园枪杀案。受采访者从布什总统夫妇到旁观游客,个个表达钦佩赞美之情。总之是充满正面信息,要他们故意拆皇室的台,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Monarchy: The Royal Family At Work (2007)

(更多…)

Help! (1964)

这是 Beatles 拍的第二部电影,如果说前一部黑白片 A Hard Day’s Night (1964) 还象是部电影的话,这一部彩色片则完全是情节无关紧要的笑闹片了,打闹、追杀、绑架、探险、好像还有科幻元素,于是 Beatles 可以出现在各种背景下--田野、雪山、热带海岛唱他们的招牌歌曲。情节似乎是一群来自中东的歹徒想方设法要夺取 Ringo Starr 手上的一个戒指。不知道他是不是 Beatles 中比较喜欢演戏的一个,和 A Hard Day’s Night 一样,Ringo Starr 的戏份在这里也是最多。有趣的是,在电影将近结束时,背景中响起的音乐,竟然是 A Hard Day’s Night。

对于 Beatles 的忠实歌迷,这部应该是必看的电影,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带着神秘感和自我嘲讽的 A Hard Day’s Night。

烦恼的皇家婚礼

伊丽莎白二世和爱丁堡公爵上周庆祝60周年钻石婚庆。我们透过怀旧镜头看到的,似乎只有留在黑白胶片上美丽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童话般的婚礼,然而1947年的英国,即使是王位继承人的婚礼,也不得不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

The royal wedding英国虽然在二战中获胜,但几年的战事,几乎让国家经济破产。在战争胜利,和平到来的喜悦过后,老百姓发现仍然要面对食品服装配给制,甚至原来不限制供应的面包都开始了配给。面临经济萧条、物资紧缺、人民生活拮据,年轻漂亮的伊丽莎白公主的结婚典礼,就成为鼓舞全国人心士气的喜事。

然而为避免造成铺张浪费的印象--当时的英国人每周配给包括4盎司火腿4盎司黄油1个鸡蛋等,相当紧张--皇室不得不处处小心,比如婚礼大典虽然宾客盈门,却只给150位嘉宾提供了早餐。早餐主菜是鹧鸪肉,因为鹧鸪不需要配给。

政府给了伊丽莎白公主200张服装券--这是当时政府给每个新娘的礼物。200张服装券是什么概念呢?当年一条内裤需要4张,一件睡衣需要8张,一件大衣需要16张服装券。而1945年时每人全年的服装券只有36张,所以200张服装券还是十分慷慨的。当然200张服装券够不够买伊丽莎白公主长长的缎子婚纱,以及上面的缎制花朵,10000颗小珍珠,那谁也不会向皇室问这个问题。当时还有许多妇女把她们自己的服装券寄给公主当作礼物,不过服装券不可转借,全部被皇室退回。

(更多…)

The Gentle Sex (1943)

The Gentle Sex (1943)
地区:英国
导演:Leslie Howard
主演:Joan Gates, Jean Gillie, Joan Greenwood, Joyce Howard, Rosamund John, Lilli Palmer, Barbara Waring

The Gentle Sex (1943)The Gentle Sex 中没有 sex,the gentle sex 在这里是形容女性,电影的立意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需要女性这个“温柔的性别”也来参与报效国家--这是一部英国在二战正酣的1943年拍摄的战争宣传片,是导演 Leslie Howard 的最后一部作品。

The Gentle Sex 跟随七个报名参加战时辅助队 ATS 的女性,从她们告别亲人、到参加训练、到分别加入汽车运输队和高射炮部队的经历。与中国过去拍摄的《女飞行员》《女司机》《女理发师》《女篮五号》等以女性参加社会建设的影片没有太大不同,同样有对“我们为什么而战”的讨论,有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教导。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一支全部由女性司机驾驶的车队昼夜行军;在隆隆炮声中,女性瞄准员镇定自若的喊出敌机座标,这些场景都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更多…)

Elizabeth (1998)/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

Elizabeth (1998)/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

Elizabeth (1998)
地区:英国
导演:Shekhar Kapur
主演:Cate Blanchett, Geoffrey Rush, Christopher Eccleston, Joseph Fiennes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
地区:英国
导演:Shekhar Kapur
主演:Cate Blanchett, Clive Owen, Geoffrey Rush, Abbie Cornish, Samantha Morton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正在英国公映,电视里Channel4播出了 Elizabeth (1998),刚好让我补了课。我挺喜欢这两部片子,觉得达到了质量上乘的商业片需要达到的让观影过程成为一种享受的要求,既赏心悦目,又让我们关心角色命运,有故事可追。The Golden Age 其实比不上前作,更加好莱坞化了。但是续集能够基本维持水准,也着实不易。

(更多…)

Capturing Mary

Capturing Mary

看了 Stephen Poliakoff 的 Capturing Mary,头一件事是想找一个女性朋友求证一下,剧中的 Mary 几乎是半辈子遭受的精神禁锢,是不是和女性的心理有关。1950年代年轻而自信的 Mary 在两次遭遇 Greville 之后,不仅事业因而遭受打击,而且 Greville 彷佛是个阴魂不散的幽灵--用她的话说,是 a ghost, but not a proper ghost,继续压制着她的身心,多年过去,即使重建了自己的事业,她仍然是个孤独、酗酒、惶惑的人。Maggie Smith 和 Ruth Wilson 的演出十分成功,我完全可以相信 Mary 的精神状态,但是,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聪明为什么 Mary 能允许 Greville 的阴影纠缠她一生?也许是 Greville 的玩弄操控他人心理的能力对女性特别有效,所以即使 Mary 是个独立而有原则的女性,仍然逃不出她的魔爪?这里有什么女性特有的东西,还是我忽略了 Mary 的某些背景?如果你刚刚看过这部电影,不妨和我聊聊吧。

A Real Summer (2007)

A Real Summer (2007)

编导:Stephen Poliakoff
主演:Ruth Wilson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年 Stephen Poliakoff 为 BBC 拍摄的新作,不仅两部长片 Joe’s Palace 和 Capturing Mary 的故事发生在同一幢伦敦大屋中,而且,在 Capturing Mary 推出之前,还先播出了一部 50 分钟长的“长”短片 A Real Summer。好像在正餐之前,还要先来一道头盘。

Ruth Wilson 在 A Real Summer 中一人分演两角A Real Summer 的故事发生在 1958 年,主角 Mary 正是尚未播出的 Capturing Mary 中的主角 Mary。影片开始时,Mary 对着镜头说话,告诉我们她在参观伦敦城外的电影城 Pinewood Studio 时结识了一个年轻女演员。“就叫她 Felicity 吧”,Mary 说。看似头脑简单的 Felicity 对 Mary 的阅历和文笔十分仰慕,Mary 也开始对 Felicity 发生了兴趣,还依照 Felicity 的要求,开始在自己的专栏上写她。Felicity 忽然要去希腊度假,央求 Mary 暂时住到她家的大屋--Mary 现在就是坐在这件大屋中,对着我们说话。这时电话响起,打电话来的正是 Mary 专栏的女主角,这间屋子的主人--她的名字叫 Geraldine。现在我们知道刚才 Mary 对我们说的其实是她为杂志写的专栏的内容,Geraldine 当然知道这个 Felicity 就是她。

(更多…)

布莱尔新闻

今天几家报纸到报道了前首相布莱尔在东莞的演讲,《泰晤士报》《卫报》都援引《中国青年报》邓清波对花大钱请布莱尔做一个“不怎么样”的演讲的意义的质疑。两报都估计东莞花了23万7千英镑,布莱尔的收入是税后的15万6千英镑。演讲题目似乎是 From Great to Outstanding 或者是 From Greatness to Brilliance。但不管演讲的内容如何--估计去听演讲的没有几个人真正关心他的演讲是否有新意和深度,显然观众还是被他的风度吸引。

其实东莞之行,只是布莱尔这次以个人身份的亚洲之旅中的一站。前两天他已在香港作了几次演讲,《卫报》说其中一场是香港总商会组织晚餐演说,入场费是每位230英镑,据说听众们大为倾倒。

这种所谓的“晚餐演说”(dinner party speech)一直是前公众人物离职后赚外快的渠道。象布莱尔这样作公众演讲可说是既自然又神采飞扬的,估计到处都会很抢手,更何况他仍然活跃在世界舞台,还没有成为过时人物。

两报还援引一份天主教报纸 Tablet 说布莱尔可能很快成为天主教徒。布莱尔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不是秘密,他有心成为天主教徒,也不是秘密 (布莱尔夫人是天主教徒)。但是在以新教为国教的英国,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天主教徒不能当首相,但从来没有天主教徒担任过首相。布莱尔没有在担任首相期间加入天主教,也许是不想打破这个规矩,也许是不想他的信仰成为公众话题,他的新闻秘书 Alastair Campbell 的一句名言是“We don’t do God”。

The Times Tony Blair Dongguan speechThe Guardian Tony Blair Dongguan speech

Lilies DVD

Lilies DVD

前天在音像店看到了BBC的电视连续剧 Lilies。Lilies 是 BBC Northern Ireland 拍摄的反映1920年代利物浦地区穷人生活的连续剧,主角是Moss一家的父亲、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2007年初播出。我并没有看全,但后来越来越被剧情和角色吸引

Lilies 不是肥皂剧,故事的背景地点时代不是最吸引人的,也没有大牌演员,在 BBC1 播出后,收视率不好也不差,但普遍受到好评,有许多追看者。本来故事还没讲完,有许多空间可以发展,然而一季(一共8集,每集1小时)过后,BBC 不在打算拍下一季,做决定的 BBC 剧情节目总监 (Head of Fiction) Jane Tranter 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理由。

此举让这部连续剧的支持者大为不满,纷纷在 Lilies 的官方网站上留言要求 BBC 拍新季。后来《每日电讯报》也加入请愿。今年 Jane Tranter 终于松口,表示会考虑新季,还有谣传说会拍一集圣诞节特别节目。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