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7月 1st, 2007:

香港十年

十年前的今天,我是在香港见证香港的回归的。

还能记得的,是彭定康在添马舰码头作告别演讲时的滂沱大雨,在雨中的降旗仪式,在会展中心主席台上坐在“中方”“英方”阵营之间一身鲜红的陈方安生,顶端有吹风装置的旗杆,以及在“布列塔尼亚”号上哭得象泪人儿似的彭定康的小女儿--最后这个镜头只有在香港的英语频道播出,我们当时在不同的电视频道间换来换去,中文频道和CCTV都免了“布列塔尼亚”离港的镜头。

今天 BBC Parliament 播出了5个多小时的 Hong Kong Night: Handover Day with
Chris Patten,由彭定康介绍,重播97年6月30日晚BBC在香港做的直播节目,从彭定康一家离开港督府到“布列塔尼亚”在7月1日凌晨驶离维多利亚港。一样的历史事件,但是这次是从英国人的角度。重温回归之夜,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证明记忆是不准确的:彭定康的演讲的确非常精彩,是一个政客的演讲(“Hong Kong is a Chinese city with British characteristics.”“Hong Kong will be managed by Hong Kong people. This is a promise. This is the unshakable destination.”),但真正在滂沱大雨中演讲的是查尔斯王子,你能听到雨点打在话筒上的声音。在会展中心的正式交接仪式,虽然呆板,但其实做得很不错。最不自在的查尔斯王子(后来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香港日记》中的抱怨,包括对那个顶端自动吹风的旗杆)。还看到了布莱尔、Robin Cook、William Hague、当时是BBC记者的林在山(Joy-Shan Lam)在立法会门口现场报道、甚至还有Alistair Campbell。

离开香港后“布列塔尼亚”驶往的是马尼拉,回到英国后这艘皇家游轮就停用了,现在停泊在爱丁堡港口成了一座博物馆。彭定康说他一家从马尼拉飞到希斯罗后需要在三号候机厅外排队等出租车,“I guess that’s where the empire ended.”但是他以后的日子过得不错,担任过欧盟外交事务专员,是纽卡斯尔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校监,现在成了 Lord Patten。他做了5年港督,虽然被当时的新华社社长鲁平骂为“千古罪人”,但回头来看,相信香港人并不会骂他。与前任港督不同,彭定康是政客,他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但懂得如何赢得民意。

香港回归后的 10 年,经历了不少风浪,但还是扛了过来。最近看到的香港新闻,是香港人在保卫中环的皇后码头,其中混合了文化、传统、身份认同、“集体回忆”、环境等等多种动机,发生在回归 10 周年,真是别有一番意义。

Britannia, a ship came to British colony Hong Kong but left from Hong Kong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