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7月1日早晨,英国社交媒体开始有人上传照片和视频,内容大致是说自己上班路上在火车站看到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身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灰黄色的军服,站着坐着,或是列队行走,神色严肃。当有人走近他们,目光交织,或是试图和他们说话时,这些年轻人并不出声,而是递出一张卡片。卡片上印着一个名字、军衔、所属部队,然后是“1916年月1日战死在索姆河”,战死时的年纪。

在卡片的最下方,还印着 #wearehere 字样。到下午时,推特上的 #wearehere 越来越多,显然这些“士兵”出现在了英国各地。许多人都拿到了类似的卡片,每张卡片上是不同的阵亡者的名字,在后来出现的视频中,还能看到这些“士兵”聚在一起,配着《友谊地久天长》的曲调高唱“We are here because we are here”。

几乎每个发推的人都说看到这些士兵、收到这些卡片让他们非常感动,但是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年轻人是谁,谁是背后的推动者。直到晚上7点,谜底终于揭开,原来这是由英国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组织14-18NOW出资,由英国艺术家、曾获得过特纳奖的Jeremy Deller设计,并且和英国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主管Rufus Norris合作举行的一个街头行为艺术。这一活动发动了1400名志愿者,穿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军军服,在7月1日这一天在英国各地走上街道,以此作为对索姆河战役的纪念。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精彩动人的艺术活动,而且组织工作也非常严密细致。事先完全没有一点宣传,据报道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要签约保证不向外透露活动,但是事先还经过了排练。在走上街头后,一个关键的设计是这些“士兵”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三三两两地散布在人群中,仿佛一组雕塑,有如同鬼魂一般,与周围人的交流仅限于眼神,加上手中递出的卡片——这也是非常好的设计,看到这些名字,立刻让人想到100年前阵亡的士兵也曾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在这儿”(We are here),加强了这一暗示。不说话的士兵,手中的卡片,让观众有充分空间思索、感动。

当然 #wearehere 也是神来之笔,组织者知道许多收到卡片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保证了有关这一活动的消息不断出现在社交媒体上,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活动的存在,更多的人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多的人会去和这些“士兵”们交流,于是消息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不多散布出去。相信组织者规定了所有事先知道消息的媒体必须在晚上7点活动结束后才可公布内情,于是到晚上又出现第二波的报道。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wearehere

7月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索姆河战役打响的第一天,在对德军战线进行了多日大规模炮击之后,索姆河战线的协约国士兵跃出战壕,向对面的德军战壕发起了冲锋。协约国的指挥官为这场战役作了周密准备,以为德军战斗力已大部份被消灭,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德军也同样做了周密准备,在对方炮击停止后,立即把隐蔽好的机枪搬出来,以交叉火力将冲过来英军士兵一片片扫倒在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在经过一天的苦战之后,协约国部队进展有限,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联邦部队中约5.7万人伤亡,其中2万人阵亡,法军约有1600人伤亡,德军伤亡数字为1万2千左右,成为英国军队历史上单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索姆河战役持续到11月15日结束,英联邦军队伤亡总数高达42万,法国20万,德军47万。

(照片都来自Twitter)

2 Comments

  1. 许北方说道:

    我看这些纪念很有创意,给人民带来思考和历史的记忆。

  2. Dylen说道:

    非常感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