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有关法国

有关法国的内容

环法自行车赛之“大龙”

我最初想到“大龙”这个词,是在去年读一些介绍环法自行车赛历史的文章时,看到的 Patron 这个词,在这个语境下,是指比赛中大队 (peloton) 的领袖。最后我想到翻译成“龙头老大”是最形象的了。

于是 peloton 就应该是“大龙”了。“大龙”不仅简单响亮,而且非常形象生动。在比赛转播中看到一百多名车手报团在乡间公路上移动,确实象条大龙。大龙不仅是活物,还有自己的个性,当比赛临近终点,大龙需要发力追赶突前车手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它的杀气。

有了大龙,还能衍生出许多环法自行车赛中常用的术语来:比如“龙头”、“龙尾”、“细龙”、“斩龙”等等,比起“大部队的前方”、“大部队分成两段”等等简洁有力多了。我觉得应该广泛采用这个叫法。

(更多…)

环法自行车赛开始 Tour de France 2009

ITV 丢掉了F1的转播权,但是手中还有环法自行车赛的转播权。自行车赛在英国一向不受重视,但是近几年来情况有所改观,有政府财政支持,加上有出色的教练和技术班子,让英国成了场地自行车赛的强国,在奥运会上是夺金强项。在公路自行车上,出了个冲刺车手 Mark Cavendish,去年在环法自行车赛上夺得4站冠军,今年在环意自行车赛上夺得3站冠军。而且英国还在筹建自己的职业公路车队 Sky Team,希望能在2011年参加环法自行车赛。

对环法自行车赛的兴趣日高,ITV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而且公路自行车赛,和F1一样,一旦被内行人解说清楚(ITV的转播采用一个职业解说加一个退役车手的的搭配),其实是一向非常精彩有趣的体育运动,其中运用到的各种战术,各种悬念,很有意思,能够吸引象我这样的门外汉的兴趣。

现在 ITV 依然是在数字频道 ITV4上转播,周末直播,平日就播1个小时的精彩剪辑。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ITV也提供了 Red Button,可以在 Red Button 上观看全程直播。ITV 的 Red Button 只能在通过卫星(Sky)或是有线电视(Virgin Media)收看时才有效。用Freeview 就收不到了,原因可能是因为 Freeview 容量有限,缺少信号通道。我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ITV不用现在的 ITV2+1频道(内容和ITV2一样,但是延迟一小时播出)来做Red Button。

2009年的环法自行车赛选择了在摩纳哥举行,为本来就已经是备受瞩目的赛事又加上一层光环。今年的赛程又要去西班牙巴塞罗那、又要去德国瑞士意大利,弄得赛段不再象是“环”法,而是在法国和周边国家跳来跳去。让人怀疑更多的是市场策划的推动。

今年的车手中,第一次出现了两名日本车手。我想总有一天会出现中国车手。环法自行车赛,只要讲解得好,可以吸引普通的体育迷,况且还有沿途的风光和文化景观,看转播其实一点不闷。而且比赛在欧洲夏令时下午1-5点左右,北京时间8-12点,收看时间上都合适。

(更多…)

D-Day 65周年

2009-06-06 D-Day 65 years

今天(6月6日)是二战期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 D-Day 65周年纪念日,许多西方国家的元首,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到法国参加纪念活动。本来2004年的60周年纪念活动被看作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但是显然人们对于诺曼底登陆的热情没有减退,所以65周年又是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BBC 网站上的一幅登陆地图简单地解释了当时的状况。我很想找一个用 Google Map 做的诺曼底登陆互动地图,一直没找到。

65年过去,当时参加登陆作战的幸存老兵越来越少,今年据说有几百名老兵来到诺曼底。今天上午 BBC Radio 4 的 Today 节目中,一位尚能自行走动的英国老兵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看到诺曼底当地的孩子向他挥舞着英法两国国旗时,非常感动。曾经有一种担心,当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一个个地离去,人们会渐渐忘记这段历史。事实正好相反,现在对二战、一战历史的兴趣有增无减,象诺曼底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前来瞻仰,许多是老老小小的家庭游客。大批的图书、电影、电视、纪录片不断出现。人们显然不愿意忘记这段历史,这场正义与邪恶分明的战争。今年英法两国相互推诿,“忘了”邀请曾经参加过二战的英国女王,结果英国首相布朗在诺曼底被人报以嘘声,法国记者则上BBC辩解说萨科奇的“D-Day是英美的事”不代表法国人的看法。

2009-06-06 D-Day 60 years

我曾在 BBC World Service 的 Forum 节目上,听到过一个提议:让每个中学生都去采访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记录下他/她的个人历史。中国的历史,往往有忽略小人物、普通人经历的倾向,要记住民族的历史,先要记住个人与家庭的历史。看着一幅英国的爷孙俩重访诺曼底的照片,我觉得这个提议应该在中国好好地推广。

国宝的意义

伊夫·圣罗兰的艺术收藏品从星期一到星期三在巴黎由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由于藏品丰富,以及藏品与伊夫·圣罗兰的关系,得到极大关注,佳士得把拍卖地点选在巴黎市中心的“大皇宫”(The Grand Palais),有一千多个座位。在拍卖前的藏品展览据说盛况空前。当藏品在伦敦展出时,我曾去看过一次,但圆明园青铜兽头并没有运到伦敦展出

以下这篇文章写在星期天。据报道说巴黎法院星期一已经否决了中国律师团提出的禁止令申请。两件圆明园青铜兽头将在星期三晚拍卖。

【2月25日更新】据France 24报道,两尊青铜兽头已经以每尊1千4百万欧元售出,竞投者通过电话竞投,未知身份。

2009-02-24yslartcollection

国宝的意义是在发扬文化
《经济观察网》稿件

今天开始,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将在巴黎拍卖已故法国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艺术收藏品,这批收藏共731件,预计可售得3亿欧元。当然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拍卖引起关注,是因为其中的两件艺术品,青铜鼠头和青铜兔头,是来自圆明园。

据BBC报道,巴黎的一个法院将在今天的拍卖前,审核中国律师要求停止拍卖这两件艺术品的申请。据律师刘洋说,他们希望法院能颁发禁制令,阻止拍卖。但是根据过去几周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这两件艺术品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的。从中国的角度看,它们是被侵略者抢走的文物,应该归还中国。然而国际上现有的有关被盗文物的公约,并没有回溯到150年前的权力。我们无从知道两件兽头是如何到了伊夫·圣罗兰手上,但据佳士得说符合法国现有的法律。中国律师向法院提出的禁制令申请,宣传意义大于实际可能性。

(更多…)

L’anglaise et le duc (2001)/The Lady and the Duke (2001)

L’anglaise et le duc (2001)/The Lady and the Duke (2001)

导演:Eric Rohmer
主演:Lucy Russell (Lady Grace), Jean-Claude Dreyfus (Duke)

The Lady and the Duke (2001)

这部电影由 Eric Rohmer 导演,虽说是他不常拍的古装,但却挺符合他的风格。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外景的背景的处理,造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历史感。有人说电影是导演在胶片上作画,这回 Rohmer 真的是在画画。

电影中的 Lady 指的是 Grace Georgia Elliot,一个爱上法国的苏格兰女人,她曾是英国国王的情人,后来又是 Duke of Orleans 的情人和朋友。法国大革命期间,她是坚定的保皇派。故事说她在1792年巴黎暴动中,不得不单身步行逃出巴黎,躲在郊外别墅,然后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救出了一个落难贵族(governor of Tuileries)。后来 Duke 成为新政府要员,她央求他不要投票支持处死路易十六。然而 Duke 急着向共和派靠拢,还是投了支持票。最后 Duke 自身不保,被送上断头台,Elliot 被囚,后因为罗伯疵比尔被推翻才得以出狱。这部电影是根据她的回忆录改编,据说绝大部份对话出自回忆录。Elliot 几乎出现在每一格画面上。

(更多…)

Le Serpent (2006)

Le Serpent (2006)

导演:Eric Barbier
主演:Yvan Attal (Vincent), Clovis Cornillac (Plender), Pierre Richard (Cendras), Simon Abakarian (Sam), Minna Haapkyla (Helene), Olga Kurylenko (Sofia)

Le Serpent (2006)

看 Le Serpent,很难不拿来和最近公映的另一部法国悬疑片 Tell No One 比较。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英语小说,英国作家 Ted Lewis (电影 Get Carter 即改编自他的小说)的 Plender,把情节移植到了法国。Le Serpent (也许能译成《蛇蝎之心》)同样可以说是紧扣人心,精练而紧凑,并成功地通过场景设计营造气氛,可惜从后半部开始,情节未免渐入意料之中。

(更多…)

Tell No One/Ne le dis à personne (2006)

Ne le dis à personne (2006)/Tell No One (2006)

导演:Guillaume Canet
主演:François Cluzet (Alex), Marie-Josée Croze (Margot), André Dussollier, Kristin Scott Thomas
Tell No One (2006)
Tell No One (2006) 是很精彩的悬疑片。如果把故事剥到核心,其实是一个有传统结构的悬疑故事,然而在导演 Guillaume Canet 的控制下,不仅紧扣人心,让观众自动代入角色,体会角色的焦虑,同时享受解开谜团的乐趣。

(更多…)

Lady Chatterley (2006)

Lady Chatterley (2006)

国家:法国
导演:Pascale Ferran
主演:Marina Hands, Jean-Louis Coullo’ch

Lady Chatterley (2006)

这部法国人拍摄的查泰莱夫人的故事是改编自 D.H. Lawrence 那部著名小说的一个较早的版本,John Thomas and Lady Jane。电影中故事的地方人物都没有改变,于是我们看到的是1920年代英国的乡村大屋中说着法语的查泰莱夫人和她的丈夫情人,只是不知道剧中男女主角说的法语是不是也带着不同口音,代表着他们不同身份背景。

(更多…)

阴云下的环法自行车赛

今天环法自行车赛07的最后一天,根据传统,最后一站开始前全程冠军已经决出,这一天是不能冲击黄色领骑衫的位置的,这也是环法自行车赛的“潜规则”之一。不过为了保护穿黄色领骑衫的 Contador 的23秒的领先时间,他的 Discovery Channel 车队还是派了两个车手去夺下比赛中途的“冲刺点”(sprint points)的时间奖励。每个冲刺点的前3名可获得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奖励,如果万一排名第2的澳大利亚人Evans 不遵守“潜规则”,拿下时间奖励,可能会对 Contador 构成威胁。剩下的比赛中途的点数奖励、时间奖励、“山地之王”点数奖励、以及第一个骑入香榭丽舍大道的荣誉,都分给了大队(peloton)认为“值得奖励”的车手--多半是干任劳任怨的“随从”(demostique),和“值得支持”的车队--多半是比较穷的小车队。当然最后一站的冠军争夺,是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

但是,本来应该是环法自行车赛的高潮,现在却象是尽快遗忘的回忆 。环法自行车赛的气氛,就像今天巴黎的天气--在阴云之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开始下雨。法国报纸在前两天,就宣布了“103岁的环法自行车赛已死”,发布了“墓志铭”,德国电视台早就退出了赛程转播,瑞士报纸不再报道比赛新闻。空气中布满了怀疑,Contador 夺得黄色领骑衫后,面对的问题是他如何证明自己在“山口行动”(Operation Puerto)中的清白,为什么他没有提供自己的DNA样本?“山口行动”中查获多包没有标记的血液,药检机构想通过DNA分析追查来源,但许多车手仍然拒绝提供自己的DNA样本。Contador 抗议道“你们到底要什么?My blood?”其实,在目前要求领先车手“纯而又纯”的情形下,要的还真是他的blood — 可以抽取 DNA。

从 Contador 的回答,还可以看出,现在不少车手和评论员的说法“用禁药是老一代车手的问题,新一代车手(比如 24岁的 Contador)都知道保证比赛干净的重要”是如何站不住脚。

环法自行车赛,何时见底?

今天环法自行车赛完成了所有的山区赛段,明天就下山回平原了。然而这项法国人视为国宝的赛事,其声誉下坠的速度,恐怕连最好的车手从比利牛斯山顶冲下来的速度都比不上--这车手有没有吃药还成问题。

去年的 Landis 在阿尔卑斯山神奇地反击,然后被查出使用类固醇。今年的 Vinokourov 在计时赛上神奇地反击,然后被查出非法“补血”。以后,谁再来个神奇的反击,恐怕观众都不再会给予英雄般的欢迎,而是怀疑的眼光。但是环法自行车赛没有了“神奇”,还有什么意义?昨天的 Vinokourov/Astana,今天的 Moreni/Cofidis,最奇怪的是今晚全程领先的Rasmussen 被他的车队 Rabobank 开除,环法自行车赛的名声就像下坡的盘山公里一下,拐个弯就要再往下栽一栽。Rasmussen 没有药检阳性,这一举动更象是车队在压力下的惊惶失措之举--如果真的如此严重,为什么要等好几天?

是比赛还是闹剧?今年的 Le Tour 还该不该继续下去?前些天德国电视台决定退出比赛转播的举动,现在越看越象是有先见之明的明智之举。瑞士报纸也决定不再报道比赛新闻。主办者现在的办法是硬抗着,祈祷风暴过去是晴天。但不管29日的巴黎是晴是雨,在香榭丽舍大道上迎接车手的,恐怕不再是鲜花和由衷地掌声了。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