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泰晤士报》

报纸网站:如何收费?

《纽约时报》宣布将从3月28日开始向网站访问者收费,采用的是“宽松收费模式”,访问者每月可以免费阅读20篇文章,以后每4周收费15到35美元不等,包括网站、Smartphone app和 tablet app等。不过如果读者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和博客(如何定义?)上的链接访问《纽约时报》的特定文章,那么即使已经超过每月限额,依然免费。《纽约时报》网站收费的决定是去年1月宣布的,本月底终于开始实施了。

与此同时,网站免费的英国《每日电讯报》集团(TMG)今天宣布集团2010年营业额3.23亿英镑,盈利近6千万英镑,比去年增长11%。TMG在2008年还亏损了157万英镑,印刷版和网络版运作的整合大大节省了开支,同时盈利还归功于广告业的复苏。不过TMG并不是不考虑网站收费,估计会密切关注《纽约时报》的“宽松收费模式”。

收费网站中,新闻集团下的《泰晤士报》的访问人数和收入一直是个迷。《泰晤士报》对这个没有免费内容的“严格收费模式”网站到底有多少缴费会员,每个会员交多少,总是语焉不详。网站收费最成功的依然是《金融时报》,2010年FT Group的盈利高达4.03亿英镑,增长12%,缴费会员达20.7万。《金融时报》网站属于“次严格收费模式”,有较少的免费阅读额度,但它的成功主要应归功于其内容的特殊性。

一直是网站内容免费倡导者的《卫报》,经营仍在困难中,据《卫报》集团(GMG)的CEO Andrew Miller说,2010年的亏损将与上一年(378万英镑)相似

所以现在报纸网站收费模式可谓百花齐放了,只有“按篇收费模式”还没人敢尝试。

让大雪瘫痪了的英国

《观察家报》2010-12-19头版

上个周末又下了场大雪,这次英格兰南部比较严重,导致伦敦周边的两个大机场间歇性的关闭,于是空中交通开始一片混乱。星期一的时候,希思罗机场的候机室已是人满为患。交通混乱蔓延到了连接伦敦和巴黎的欧洲之星铁路,在伦敦的 St Pancras 车站外排起了长龙,在巴黎据说已经叫乘客别去北站(Gare de Nord)排队了,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去年欧洲之星因为机车进雪造成了瘫痪。

今天的报纸头版都是有关大雪造成的交通瘫痪:

《卫报》头版

《泰晤士报》头版

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就喜欢把自己国家和北欧和加拿大比,说人家寒冷国家都没事,抱怨自己政府准备不足。星期六我听到的最好笑的一句新闻是 BBC Radio 4 新闻中记者从瑞典首都斯特哥尔摩发回的报道:

“斯特哥尔摩机场的航班一切正常,飞往英国的除外。”

(更多…)

英国新书介绍 #62 (2010年12月6日) Crimea

Crimea: The Last Crusade
作者 Orlando Figes
出版社 Allen Lane (精装本2010年10月7日出版)
页数 608 页
定价 £30.00
ISBN 978-0713997040

发生在1853-1856年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在英国几乎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留存在大众文化中的只有历史故事:著名的“轻骑兵冲锋”(The Charge of Light Brigade)已经成了“指挥官昏庸无能,士兵视死如归”的典型,奔赴克里米亚前线照顾伤员的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成为“白衣天使”的象征。至于战争本身,许多人都只能模糊记得这是欧洲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的一场无谓的战争。

英国历史学家、俄罗斯历史专家 Orlando Figes 的新作 Crimea 对这场战争进行了重新分析,他采用了大批来自俄罗斯的历史档案,以及从沙皇、将军、到参战的炮兵少尉托尔斯泰、一直到普通士兵军官从战争上写的书信和日记,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战役、结局和后果做了详尽的论述。本书的副题《最后一场基督教宗教战争》(The Last Crusade)代表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发动这场战争的沙皇尼古拉斯一世一直把这场战争看作是“上帝的意愿”。成为全世界的东正教领袖是俄罗斯天授神权,夺取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这个东正教的第一个首都是他的宗教责任,所以当他在开战前计算成败机会时,不是像赌徒那样衡量输赢,而是像一个教徒那样赌上帝在不在我这边。

(更多…)

泄密者、WikiLeaks 与媒体的伙伴关系

2010-11-29.UK_TG, The Guardian 2010-11-29

本星期一《卫报》的头版是WikiLeaks 公布超过25条美国领使馆机密电讯的消息,在内文中前10页都是相关报道。星期一的重点主题是美国与联合国、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星期二的头版是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估计这一专题在《卫报》上能持续一个星期。

2010-11-30.UK_TG, The Guardian, 2010-11-302010-11-30.UK_TT, The Times, 2010-11-30

英国的其它报章也在跟进报道,《泰晤士报》星期一的头版是美国被中东国家要求轰炸伊朗,星期二就转为美国外交官汇报英国的外贸特使安德鲁王子“出言不逊”,《每日电讯报》也是这个头版,这是英国的大小报都喜欢的题材,只有《卫报》的头版是中国和朝鲜。

对于这个新闻,虽然基本素材都被 WikiLeaks 公开了,但在英国,其它报纸都只能做跟进报道,因为《卫报》几个月前就从 WikiLeaks 那里拿到了所有数据,花了大量功夫进行分析筛选重组,才能整理出发展线索,配合时事背景。只有在这之后,数据才成了故事。

2010-11-29.NY_NYT, New York Times, 2010-11-292010-11-29.SPA_PAIS, El Pais, Spain, 2010-11-29

同时在做这番功夫的是几个 WikiLeaks 选择的媒体伙伴:美国的《纽约时报》、德国的《明镜周刊》(Der Spiegel)、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西班牙《国家报》(El Pais)。

(更多…)

卡梅伦与学生

今天卡梅伦在离开中国前向北大学生发表演讲,对于英国媒体来说,这是他这本次访问中最受关注的一件事。卡梅伦在英国国内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他向中国领导人提人权问题,他显然不能不提,但是又不能惹恼中国领导人,两边都不可得罪。他的这次演讲词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必须提人权与民主政治,但又不能显得在指责中国或是向中国说教,演讲的小心翼翼和平淡如水是肯定的。

2010年11月10日《卫报》头版

2010年11月10日《卫报》头版

2010年11月10日的《泰晤士报》头版

2010年11月10日的《泰晤士报》头版

今天的英国报纸中,4份大报加上《金融时报》,再捎带上《独立报》的“小报版” i 都在头版刊登了卡梅伦访华的照片,小报头版则完全没有这则新闻。《卫报》和《泰晤士报》用的是同一场合同一角度的照片,只是《卫报》不知处于何种考虑没有把温家宝包括在内。

2010年11月10日《独立报》头版

2010年11月10日《独立报》头版

《独立报》在头版照片的选择上与其它报纸不同,占据大部份空间的是持枪的解放军仪仗队,卡梅伦只出现在照片的左下角,却把头扭向另一方,是“勇敢”?还是“顽固”?配上头版头条《卡梅伦对峙最大的社会集团》(Cameron confronts the biggest society)很耐人寻味。

卡梅伦面对中国学生的提问,是应付自如的。最尴尬的问题,是一个看上去像是留学生模样的人的提问:每次外国领导人来中国都要教训(lecturing)人权问题,那么你能从中国学到什么?

中国学生其实是相当友好的了,今天在伦敦,几万大学生到伦敦游行,抗议联合政府上涨本国学生学费,结果有一部份参加游行的人来到泰晤士河边的保守党总部大楼,砸了玻璃、攻入保守党总部办公室、上了楼顶、与准备不足的警方发生冲突。首相在北京向中国大学生发表演讲、家里自己的政党总部却被英国大学生攻占了

斧头下来了

昨天是英国政治上的重要一天,联合政府财相 George Osborne 公布了《政府支出全面复审》Comprehensive Spending Review (CSR),是对今后4年政府支出的全面重组。如果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砍”(cut),全面消减政府支出,当然还有被保护的领域,其中有全民医疗 NHS、中小学经费、海外援助经费等,受到消减最大的是社会福利支出:失业救济、tax credit、住房补贴,还有军费、外交部、BBC、还有就是高教经费

不过让科学界的许多人松了一口气的,是科研经费没有被砍,只是冻结4年。许多科学界的人士,在前几个月内一直在游说政府说科研经费不是“支出”,而是“投资”,对国家经济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

这份报告公布之后的一个被人争论的话题是,政府的“斧头”砍向谁了:穷人还是富人?联合政府的口径是穷人和富人同样要承担消减政府支出带来的压力,但是今天的 Institute of Fiscal Studies 的结论是按照这份报告执行,穷人承认的损失更大,也就是说是 regressive 的。

从今天两份报纸的头版的头条可以看出,英国的两大政治阵营是如何看这份报告的。《泰晤士报》总体上支持政府的紧缩政策,但是对 George Osborne 的政策能否促进英国经济复苏存疑,在头版头条《奥斯伯恩的解药》(Osborne’s Remedy)下的漫画中,George Osborne 右手持着大斧,背后一片血红,左手却只拿着一片创口贴。

2010-10-21.UK_TT2010-10-21.UK_TG

而《卫报》的角度是这份报告对穷人的影响,头版头条《斧头落在穷人头上》(Axe Falls on the Poor)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立场。头版照片是这份报告背后的“四大金刚”:David Cameron、George Osborne、Danny Alexander、Nick Clegg。

爱丁堡艺术节2010之三十一:为资本主义升级 Ha-Joon Chang & Anatole Kaletsky (爱丁堡图书节)

Ha-Joon Chang & Anatole Kaletsky
The Stark Choices Facing Our Economy
Saturday 28 August, 12:30-1:30pm
****/5

图书节把这两位作者放在一起,显然是因为两人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看法上立场不同,Ha-Joon Chang 是的新书 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 是用浅显的手法解开资本主义的假面,比如“市场总能决定正确的价格”、“监管越少经济越活”这些观点,而Anatole Kaletsky 更相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他的新书 Capitalism 4.0 试图说明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之后,将会出现一套新的资本主义理念。

两人在讲台上也喜欢以立场的不同开玩笑,但其实两人的观点相差得并不远。Anatole Kaletsky 一再强调,虽然自己相信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但绝不是“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者”。

2010-09-02.Capitalism 4.0, Anatole Kaletsky

他把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1) 1776-1815年间形成的资本主义,完全没有政府监管;2)1940-1945 年形成的战后凯恩斯主义,这一阶段的信条是“政府总是对的”;3)1978-1982年期间开始形成的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信条正好相反:“市场总是对的”;4)2008-2009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之后的新型资本主义,也就是他书名中的Capitalism 4.0:“市场和政府都是错的”。

他认为认识到市场可能出错,有时候是灾难性的错误,是很重要的一点,不应该把市场当作一种“自然力量”(force of nature)。资本主义的周期性泡沫永远会存在,金融业也不例外,正因为金融业一旦出现问题肯定需要政府出手拯救,所以金融业平时就应该买下某种保险。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发展Capitalism 4.0,那么中国会发展出一套自己的资本主义体系,但那就不是基于民主理念,而是一种专制的国家资本主义。

2010-09-02. 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

Ha-Joon Chang 的书不是预测资本主义的未来,但在不少观点上与 Anatole Kaletsky 相似,他同样相信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不是因为政府懂得更多,而是为了减少系统中的复杂性,这样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市场。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教条之一“减少监管-创造财富-重新分配”并没有带来高度的增长,这些观点可以反映在他在《卫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对中国的预测比较乐观,他认为中国目前是一个专制社会,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富裕起来之前就采纳民主制度的,中国在逐渐富裕之后,也会走上这条道路。

(更多…)

布莱尔回忆录 A Journey 出版

在波兰斯基的电影《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中,Ewan McGregor 的角色去见出版社时爆出的一句话是:“现在谁还看政客回忆录啊?”事实证明,还是有不少人会看政客回忆录。在爱丁堡图书节期间,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讲座爆满,他的回忆录《第三个人》是非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前十名。今天布莱尔的回忆录《旅程》(A Journey)出版,在媒体上引起一阵轰动,下一步要看这一轰动效应能不能转化为销售量了。

2010-09-01.UK The Guardian, Tony Blair The Journey2010-09-01.UK The Times, Tony Blair The Journey

新书的部份章节昨天就转到了《卫报》,今天的《卫报》和《泰晤士报》(新工党时期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持布莱尔)的头版都有自己的“独家”摘录和分析。今天晚上BBC2会播出Andrew Marr对布莱尔的采访。布莱尔与布朗之争,自然是众人最研究的地方:“布朗的EQ为0”,你会觉得意外吗?。

当然我们不必为这本书的销量操心,我觉得它的最大市场是在美国,在美国他依然被许多人拥戴,难怪新书在英国出版之际,布莱尔却飞到了美国和希拉里见面,他可能会觉得在美国他更被人理解,他的把这本书的所有利润捐给老兵协会的举行也更会被人赞赏,而不是想英国人那样报以怀疑和鄙夷。

头版头条上的中国:买下利物浦的能耗大国

2010-08-05. UK The Times

今天《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是吓人的消息:《中国准备买下利物浦》(China set to buy Liverpool),头版照片中的一片红海洋,让人联想到“红色中国”。令人恐惧的“红色中国”要买下/征服……利物浦?

实际上照片中的红色是利物浦足球队球迷举起的带俱乐部名字标志的红色围巾。待售的利物浦俱乐部的潜在买家之一是香港商人黄建华。根据《中国日报》的报道,中投公司(CIC)已经通过出售Morgan Stanley股份,筹资3.514亿英镑,正好是利物浦俱乐部的负债数字。进一步的推论是CIC将会向黄建华提供收购利物浦俱乐部的资金,CIC是中国主权基金,所以有了“中国买下利物浦”的说法。

2010-08-05.UK The Guardian

中国还出现在昨天的《卫报》头版上,报道的是这份报纸一向比较关心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从一幅卫星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东部的夜景,明亮的灯光聚集在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在标题为《中国能源使用超过美国》(China power use passes US)的报道中,《卫报》的亚洲环境事务记者 Jonathan Watts 引用国际能源署的数字说,中国的能源消耗(包括煤、石油、风力和其它)在2009年已相当于22.9亿吨石油,超过了美国的21.7亿吨。大部分能耗用于工业和基础建设,但是居民的能源使用也在大幅上涨。比较人均能耗,中国还低于全球平均值,当然远远低于美国。

《泰晤士报》免费网站关闭 新闻集团要全资拥有BSkyB

《泰晤士报》的免费网站 TimesOnline.co.uk 今天已经关闭,访问这个网站可以看到今天的头条新闻和照片,但是任何链接都被引导到《泰晤士报》的收费网站 TheTimes.co.uk/tto。新网站目前还没有开始收费,只要注册就可以免费阅读网站,我还没有看到网站何时正式收费的消息。上个月起,《泰晤士报》网站已经退出了英国报刊网站统计(ABCe)

今天另一则有关新闻集团的新闻是新闻集团准备买下英国卫星电视 BSkyB 的所有股份,默多克是1989年 BSkyB 的创建者之一,目前新闻集团拥有39%股份。据称全资拥有 BSkyB 是商业决定,因为在近两年的经济衰退中,BSkyB 业绩十分出色,预计今后两年利润可达10亿英镑,新闻集团手中有大笔现金,而且目前英镑疲软。现在新闻集团和BSkyB处于侃价的过程中。

但是新闻集团全资拥有BSkyB,会不会在英国和欧洲的传媒监管机构上遭遇阻力?英国的新联合政府不会不做出干预姿态?至少从目前看,还没有政客和监管机构发出强烈反对的信号。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