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布莱尔成为天主教徒的背后

布莱尔昨天终于从一个圣公会基督教徒变成为罗马天主教徒。布莱尔想加入天主教,不是什么秘密,布莱尔一家,从夫人到四个孩子都是天主教徒,他过去经常和全家一起去天主教堂参加弥撒。上个月一份英国的罗马天主教刊物 Tablet 就已经刊出消息说布莱尔即将被接纳成为天主教徒。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布莱尔从不愿意他的宗教信仰成为一个话题。

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布莱尔从来不公开谈论自己的宗教信仰。他的新闻秘书坎贝尔 (Alistair Campbell)有一句名言“我们不谈上帝”(We don’t do God)。虽然公众都知道他是圣公会教徒,却无从了解他对宗教的信仰程度如何。美国总统布什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露出一句,说他和布莱尔“我们曾在一起祈祷”,而布莱尔对类似问题总是避而不答。直到他执政后期,他对宗教信仰的虔诚程度才逐渐为人所知,他在伊拉克战争后接受著名脱口秀主持帕金森采访时,说了一句他的所作所为将“接受上帝的裁决”,一时成为话题。在最近播出的纪录片《布莱尔年代》(The Blair Years)中,坎贝尔说布莱尔的宗教信仰十分强烈,总是随身携带圣经,每次出访,他的助手们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布莱尔寻找合适的地方做礼拜。这种强烈的宗教信仰,现在回头来看,既是他拥有坚定政治理念的基础,也是布莱尔任职后期“只要是对的就去做,不管是否受欢迎”这样的信条的出发点。

既然有如此强烈的宗教信仰,为什么又怕给人知道呢?关键的原因在于,布莱尔和他的班子很早就察觉到,英国公众虽然希望自己的领导人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却对于那些把自己的宗教信仰挂在嘴边的政客抱有天生的不信任感。与许多西方国家不同,英国在名义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教是圣公会基督教,但是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最根本的协议是,一方面以圣公会的国教地位来保证王室继承的正当性,另一方面让政客管理国家而不受教廷约束。

这种不成文的约定能够维持下来,需要教廷自觉地约束自己的影响力,同时政客自觉地保持与教廷保持一定距离。正因为如此,英国民众不愿意政客有过分强烈的宗教信仰,担心因而导致政治与宗教走得太近。这几乎是英国人的一种下意识反应。布莱尔的班子显然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选择了对布莱尔的信仰保持极度低调的策略。

这种策略的成功,在今天得到了验证。当布莱尔加入天主教的消息一公布,天主教内部就有人出来要求布莱尔公开澄清他对流产问题的态度,因为梵蒂冈的反对流产的,而布莱尔在任职期间,积极支持将合法流产时间定为怀孕后的24周内,反对缩短时限。可以想像,如果布莱尔不采取对自己信仰低调的态度,在他担任首相期间,有关流产问题的争议,将时时困扰英国政治,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分化民众观点的议题--象目前的美国政治一样。

因为已是前首相,英国公众对于布莱尔转投天主教并没有太大反应。现在活跃在政坛的政客们,都纷纷以他为榜样,对自己的宗教背景尽量低调,以期给人一种自己有坚定信念但又不过分受宗教理念束缚的印象。刚刚当选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领袖的克莱格,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接着又说自己从小在天主教家庭长大,对宗教绝无偏见,即是在试图走这种中间路线。

3 Comments

  1. Pottere说道:

    最近更新的很频繁啊。

  2. newlight说道:

    越近年底,越觉得有许多欠下没有写的需要补上。

  3. […] 这一救世情怀,是否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布莱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本书中他几次提到在自己生命中,比政治更重要的就是宗教。他没有提到的是他在2009年底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到宗教信仰在他做出发动战争这样的决定时所起的作用,那就是可以让他放心地去做自己认为道义上是“对”的事,在科索沃、塞拉利昂是如此,在阿富汗、伊拉克亦是如此。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