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4月, 2009:

Keira Knightley 新广告:反对家庭暴力

Keira Knightley 和 Joe Wright 合作为英国援助受害妇女的慈善机构 Women’s Aid 拍摄了这条2分钟的广告,主题是宣传反对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剧情是 Keira Knightley 饰演一个演员,离开片场回到家中,遭遇嫉妒的丈夫/男友,当他向她挥拳的时候,她转向镜头说“我没有同意(被打),这没在剧本中。”当她已经倒在地上,继续被他用脚踹着的时候,镜头向后拉开,我们看到这一幕发生在摄影棚中搭建的厨房内景里,但除了两个演员,周围没有其他人。在她的痛苦呻吟中出现的字幕是“是不是到了改叫停的时候了?”


Keira Knightley 和 Joe Wright 在电影 Atonement 中合作过,以后还一起拍过广告。这部广告是两人再度合作,义务参加拍摄。将从下周起先在电影院播出,然后在电视上播出(估计电视版本会有删改)。

有 Keira Knightley出镜,这部广告肯定能引起许多关注。但是我的感觉是Joe Wright 也许过于追求拍摄一部短片的效果,2分钟内有情节,还有戏中套戏的效果,太过复杂。对于广告来说,太多信息头绪,反而消弱了它的震撼力。女主角为什么需要是演员?Keira Knightley说“我没有同意”,是说婚姻/同居关系中有“不使用暴力”的契约?难道这需要一个契约来维护?为什么最后周围没有其他人,是暗示发生在私人空间无人关注?还是大家,即观众都看到了但没有出声?那观看这段广告不仅把观众置于“偷窥”,而且是共谋?

《卫报》上Andrew Pulver 说这段广告在情节上是针对另一部电影,Peter Greenway导演的电影 The Baby of Mâcon (1993) 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仇视。但即使没有看过那部电影,也能感觉到导演花了过多力气追求艺术效果。但是作为广告来说,更需要的,是简单而直接的信息。

(4月6日补充:给上不了YouTube的加一个土豆网视频)

苏格兰的报纸

4月2日,正是G20伦敦峰会那天。我在爱丁堡买到的《泰晤士报》,虽然头版照片是奥巴马和俄国总统的照片,但头条却是前一天发生在阿伯丁外海的直升机坠海事件。在网上找到全国版《泰晤士报》的头版,头版头条都不相同。这是个有趣的反差,因此想谈谈苏格兰版的报纸。

2009-04-04 Times Scotland Edition2009-04-02 Times

苏格兰地区有独立标题的报纸有两份大报:爱丁堡出版《苏格兰人报》(Scotsman,2月份日销量5万份) 和格拉斯哥出版的《先驱报》(The Herald,6万份),和一份小报《每日邮报》(Daily Record,35万份)。(这里列出的 The Herald 和 Daily Record 的普遍译法,其实更确切的译法应该《信使报》和《每日记录报》)。

《太阳报》的苏格兰版《苏格兰太阳报》(Scottish Sun)在格拉斯哥出版,销量已经超过了《每日记录报》(37万份)。其实这份报纸上许多内容来自伦敦出版的《太阳报》。

其它一些全国性的报纸也有苏格兰版,都是采用在全国版报纸上稍加一些苏格兰地区新闻,特别是体育新闻的方式。大报有《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的苏格兰版(Scotland Edition),小报则都在报纸标题前加个 Scottish,有《苏格兰每日邮报》(Scottish Daily Mail)、《苏格兰每日镜报》(Scottish Daily Mirror)、《苏格兰每日快报》(Scottish Daily Express)。

这三份真正以苏格兰为视点的本土报纸,读者基数本身就少,在各种全国性报纸的竞争下,日子非常难过,《信使报》去年已经发生过编辑部罢工事件。即使不是从感情出发,许多人也意识到,苏格兰需要有立足本土的报纸来表达自己的声音。但是在英国报业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地方性报纸在挣扎求生,全国性报纸在艰难度日,谁也拿不出办法来救苏格兰的报纸。

愚人节新闻

2009-04-01 Guardian

《卫报》在愚人当天刊登文章,宣布《卫报》将中止印刷和网站出版,全部改由在 Twitter 网站出版,每条新闻不超过140个字符,并重新按 Twitter 规格改写《卫报》存档的所有新闻。

《泰晤士报》和伦敦免费报纸刊登了一幅“新品种绵羊”,这种由苏格兰农场主培育的新品种,不仅仅能长出不同颜色的羊毛,更妙的是同一头羊不同部位毛色不同,自然组成苏格兰格子裙图案。

2009-04-01 Times

《每日电讯报》报道说,英国政府发现了一种新的发电办法,只要在河岸边埋上电极,就可以利用河中的鱼的游动发电。一条敏捷的三文鱼以每秒12米的速度游出100米远,即可产生电能可供沏18杯茶,一条慢悠悠的赤睛鱼就只能沏3杯。

《经济学人》在网站上宣布为了增强多元化经营,将兴建一座主题公园,游玩项目包括“货币过山车”――享受欧元的飞升和英镑的坠落!等等。

《每日邮报》刊登了一张据说是从 Google Street View 上找到的内务大臣 Jacqui Smith 从专营性感内衣的 Ann Summer 出来的照片。

BBC 网站刊登视频,纪录BBC首次拍摄到传说中的“鲨鲸”――半鲨半鲸的海洋动物。

应该说各家媒体炮制的愚人节新闻中,《卫报》的做得最好,不仅 Twitter 是时尚,同时也是对当前报业面临危机的调侃。而且140字符重新历史,可以产生无穷的可能性,(比如

1927 OMG first successful transatlantic air flight wow, pretty cool! Boring day otherwise *sigh*

1989 Berlin Wall falls! Majority view of Twitterers = it’s a historic moment! What do you think??? Have your say)

读者可以自己玩这个游戏。《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和《每日邮报》的反映了刊物读者的特定口味。《泰晤士报》很偷懒。BBC的可以说一点不好玩。

BMW每年愚人节都在各家报纸刊登一则广告,宣传公司最新“科技突破”。今年是自动电磁拖车装置,司机在选中前面的车辆后,启动这一装置,就可以隔空拖挂,而且前面车辆还不会察觉。不过这个想法不如去年的“防狗合金”

2009 BMW

女王生气了……

英国女王的形象一直是很和蔼的,极少在公共场合显出任何不快。所以这段G20期间“女王生气了”的视频就很难得看到。这是在峰会期间,女王在白金汉宫招待各国元首,“合家欢”照之后,听着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大声喊着“Mister Obama! Mister Obama!”,女王转头对身后的奥巴马说“What is it? …”下面半句我就听不清,据《每日电讯报》说是“Why does he have to shout?”

女王生气了,就是这个样子,眼睛一眨你就错过了。

当天发生在白金汉宫的另一起“外交事件”,是奥巴马夫人米雪儿竟然与女王勾肩搭背--按照“皇家规矩”,任何人会见女王,只有当她向你伸出手来,才可以与她握手,任何其它身体接触都是不允许的。但是奥巴马夫妇目前的魅力太强,女王不仅不生气,搂着米雪儿的腰,还说要“保持联系”。

有趣的是,这两则花边都是“出口转内销”,从意大利和美国传回英国的新闻。这段“女王生气了”的视频是意大利的《共和报》上传的。

G20伦敦峰会的得与失

经济观察网

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留下了一个让人容易记牢的数字——1万亿美元。这笔用来拉动经济复苏的资金,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来配置。

这个巨额数字,在伦敦东区峰会会场等待消息的媒体那里,可以说确实取得了一点出人意料的效果,增强了乐观激动的情绪。英美股市,也对此反应良好,分别上涨了3%-4%。

峰会的正式会议,不过是4月2日的4个半小时。所有的谈判与妥协、摆姿态讲价钱,都在会场之外、峰会之前的几个星期内完成。各国领导来到伦敦,更多是为了展示各国领导人团结一致共同对付经济危机的姿态。

(更多…)

苏格兰三文鱼和泽西岛土豆 唐宁街10号晚餐费心思

jamie oliver menu

经济观察网

4月1日英国首相布朗在唐宁街10号宴请参加G20峰会的各国首脑。为准备这场晚宴,唐宁街请来了名厨 Jamie Oliver 。把他请来,本身就是为了借用他的“平民厨师”的形象,而且近一年来他一直在高调宣传改善英国中小学食堂伙食,鼓励青少年多吃健康食物,平衡营养。参加晚宴烹饪的是他经营的名为“15”的餐厅,雇佣的都是背景差无学历的青少年,让他们在餐饮业找到出路。因此Jamie Oliver 带来的这些元素:平实、健康、环保、帮助年轻人向上等等,都十分切合布朗希望本次峰会呈现的理念和英国在世界面前的形象。

虽然是首相请客,其实只有头盘主菜和甜点三道菜。在菜单制作上,Jamie Oliver 花了不少心思,既不可显得奢豪和铺张,又必须体现新鲜野生的健康饮食理念。采用的食物原料还必须照顾英国各处的产地,从苏格兰设得兰岛的三文鱼、英格兰的特产山羊奶酪、威尔士羊肩、爱尔兰梳打包、到英吉利海峡上的泽西岛特产土豆,面面俱到。从以上特产,到餐桌上的其它食物,包括海边野生植物和“皇家鸡蛋”――查尔斯王子农庄出产的放养鸡蛋,都是普通人可以买到的东西,含蓄地体现了峰会首脑至少在吃饭上,是与民众“同甘共苦”的。

晚宴不仅为素食者提供了专门的菜单,而且在普通菜单的肉食中,只有羊肉出现,显然是为了照顾餐桌上的穆斯林。不过即使Jamie Oliver 再花心思,他也只能做出西餐,不知道坐在布朗身边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这份精心设计的菜谱会有什么评价。

(今天已经看到伦敦的印度厨师对唐宁街晚餐菜单的批评。有没有中餐厨师也有意见?)

(更多…)

G20伦敦峰会第一天

经济观察网

4月1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首相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揭开了G20伦敦峰会的序幕。第一个提问的是BBC政治编辑 Nick Robinson,他的问题是“布朗首相一直责怪美国造成了这场危机,德国和法国一直责怪美国和英国造成了这场危机。谁对谁错?”

奥巴马首先承认美国现有的监管体系不能适应飞速变化的环球金融体系,接着说同样情况也发生在英国和欧洲。但是他拒绝参与“相互责怪的游戏”,而是引用了他的法律教授的一句话“责怪可以丢给一些人,但责任需要所有人承担。”他和布朗都一再强调的,是英美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分歧是被过分夸大了,G20国家间当然会存在不同意见,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但是德国和法国就没有这么含蓄,就在几个小时之后,德国首相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在伦敦举行了另一场联合记者招待会。两人一再强调,本次G20峰会必须在银行监管、高管奖金、对冲基金和避税港等方面达成协议,出台严格的监管措施,并称这是德法两国一致同意的“不可谈判”的底线。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