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BBC 的信心危机

约三周前应《两岸传媒》杂志写了一篇有关BBC应Jimmy Savile事件所面临的危机,我的观察角度主要是BBC的编辑自主,全文如下。

上个星期这一事件的发展急转直下,最终导致上任才一个多月的BBC总裁 George Entwistle 在周六辞职。事件的导火线是Newsnight 上周五(11月2日)播出的一段调查报道,指称一位1980年代曾是撒切尔政府内阁成员的保守党大佬曾多次在威尔士北部城市 Wrexham猥亵儿童。尽管节目未点名,但网上很快开始猜测流传这人的姓名。这段报道也许是Newsnight节目希望在Jimmy Savile事件后挽回声誉,但问题是节目中的主要证人竟然认错了人,而且节目编导在播出前没有求证。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在节目播出前Twitter上已经传了很久,BBC总裁 George Entwistle 对这一触及敏感话题的报道却不知情。整个事件确实只能归结为是BBC新闻调查的失误,BBC管理层的失职。

在节目播出一周后,Newsnight在节目中道歉,当天的主持人 Eddit Mair 在节目最后的告别语是“下次节目将在下周一播出……也许吧”。Newsnight这个声誉卓著、影响力很大的老牌节目,能否生存下去现在都是一个疑问。谁来当BBC总裁现在也是很大一个问题,BBC信托会主席彭定康称要尽快找到继任人,问题是原先的候选人,比如BBC新闻总管 Helen Boaden现在正因Newsnight 的Jimmy Savile事件接受质询,一下子很难找到合适的候选人。与此同时,甚至有人声称要彭定康辞职,BBC的这场危机,真的要赶上 Hutton Inquiry了。

BBC的萨维尔危机

10 月22日,刚刚上任一个多月的BBC新任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George Entwistle)到英国众议院文化委员会接受议员质询。在接近两个钟头的煎熬之后,他终于可以离开议会了,然而等在门外的大批记者却不肯放过他,七嘴八舌地向他提问。“您打算引咎辞职吗?”其中有人喊道。据在场的《卫报》记者说,喊这句话的是BBC的政治事务记者诺曼•斯密斯(Norman Smith)。

就在前一天,BBC资深海外事务记者约翰•辛普森(John Simpso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BBC服务了近50年,在我的记忆中,这是BBC面临的最大危机”。辛普森接受采访的节目,是BBC电台4台的旗舰时事节目《今天》(Today)。

辛普森说这番话,是因为同一天《广角镜》(Panorama)节目播出的一部一小时长的专题片,节目采访了两位BBC电视2台《新闻之夜》 (Newsnight)的调查记者,指称该节目的主编先是支持她们调查萨维尔性侵犯案,但随后忽然“改变主意”,以“证据不充分”为理由压下了她们已经做好的10分钟节目,她们对这一决定感到不满和不解。《广角镜》是BBC电视1台的老牌时事调查节目。

吉米•萨维尔(Jimmy Savile)性侵犯未成年人的丑闻爆出之后,BBC的管理层确实陷入了混乱之中,说是重大危机,一点儿也不为过。然而有趣的是,与此同时BBC电视电台的各档节目却在大谈特谈这场“BBC的危机”,似乎完全没有顾及这是在谈自己的“东家”。这种节目编辑的强烈自主性,是BBC的传统,对这些节目的编辑主持来说,新闻操守和独立性,远比公司口径重要得多,即使是涉及BBC自身名誉,管理层也不能向编辑记者发号施令,这些编辑记者也不会接受任何上层的指令――这其实的就是《新闻之夜》萨维尔事件的核心。

吉米•萨维尔生前是一位极受欢迎和爱戴的艺人,在英国娱乐界风光了40年,他曾经做过BBC电台1台的DJ,主持过BBC非常走红的《流行榜首》 (Top of the Pop)电视节目,最著名的节目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吉米帮你搞定》(Jim’ll Fix It),形式是帮助普通人特别是未成年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在做节目之余,他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用自己的名字建立慈善基金,据说共筹得几千万英镑的善款。1990年同时获得女王和教皇授予的骑士称号。2011年84岁去世,BBC在当年年底做了他的纪念回顾节目。

然而就在BBC准备纪念节目时,BBC电视2台的时事节目《新闻之夜》也正在调查萨维尔,起因是他们发现英国警方曾立案侦察萨维尔猥亵未成年人一事,但后来 却放弃起诉,原因不明。《新闻之夜》团队采访了事件中的几位女性证人,准备了约10分钟长的节目。《新闻之夜》的主编彼得•里彭(Peter Rippon)先是对调查进展表示肯定,但就在节目制作即将完成之前,里彭却要求调查记者先去求证警方不起诉萨维尔的理由是因为他年纪太大,后来里彭又以采访获得的证据不够充分、萨维尔已经去世无法为自己辩护为由,决定不播出这一调查结果。

有关BBC中止调查萨维尔一事,渐渐传开,但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关注此事。直到今年下半年,英国商业电视台ITV也开始调查萨维尔,采访了更多的证人,取得更多证据,制作了一个调查专题在黄金时间播出。其调查过程严谨,证据丰富,萨维尔曾利用其主持人和电视明星身份在BBC演播场所、医院、女子中学等地长期猥亵甚至强奸未成年的女性的劣迹被大量曝光,节目播出后又有更多受害人站出来作证。这时BBC《新闻之夜》中止调查一事被重新端上台面,许多人开始质疑当时中止调查是否因为BBC高层施压。《新闻之夜》主编里彭发表博客声明是自己的决定,他的上司BBC的新闻主管海伦•博登(Helen Boaden)以及当时的BBC电视节目主管恩特威斯尔都未干涉。然而来自各界的压力并未消除,其中杀伤力最大的,就是上面提到的BBC自己的调查节目《广角镜》了。节目播出之后,BBC不得不发布更正声明,表示里彭的博客内容有错误,但仍然坚持这完全是里彭的自主决定。

这种BBC“自相缠杀”的纷乱局面,其实正反映了BBC的管理方式以及节目编辑独立自主的特点。BBC是一个很特别的媒体机构,尽管已经不再像建立初期那样,是政府主办的传播机构,但是依然肩负着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传统。在公众心目中,对BBC的要求同其它媒体如商业新闻频道“天空新闻”(Sky News)不同。有反对BBC的人士称,因为BBC资金依靠电视执照费,没有商业顾虑,导致内部官僚丛生,管理层对节目发生的问题对应缓慢,但是在我看来,正因为BBC管理层理解公众的期待,所以才会在节目编辑独立上格外小心。恩特斯韦尔在接受众议院文化委员会质询时,说他曾偶然从海伦•伯顿那里听说《新闻之夜》的调查,但没再过问此时,原因是为了“坚决做到新闻采编与电视台的管理分开”。但是在质询的议员眼中,这就是他对管理下的节目“缺乏关心”的表现了。当时的BBC总裁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也表示说他知道《新闻之夜》在调查萨维尔,是在一次酒会上和BBC的一名海外事务记者闲聊时得知,之后也没有过问。BBC管理层刻意远离节目采编决策,对节目主编报以极大信任的做法,是BBC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但一旦主编作出的决定遭到舆论质疑,也会出现反应迟缓的问题。这一解释,比起BBC高层给节目主编施压扣下新闻调查的阴谋论来说,可信多了。

在事态扩大之后BBC管理层的反应,可以看出BBC是如何处理危机,以及如何保护自身独立性的。在遭遇批评质疑之后,BBC立刻宣布展开两个独立调查,这是公共机构遭遇严重质疑时经常采取的办法。在这两个调查中,一个是专门调查《新闻之夜》中止调查萨维尔的过程,由原天空新闻主管尼克•波拉德(Nick Pollard)负责,另一个是调查过去几十年BBC的机构文化和程序是否有问题,由一名女法官珍妮特•史密斯(Dame Janet Smith)主持,两人都是BBC专门请来的外部人员,目的是保证调查的中立性。尽管有人对这两个调查的覆盖范围、时效性等等提出质疑批评,但是没有人怀疑两人的公正性。公众舆论对这类独立调查的是否抱有信心,是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个公共传媒机构,BBC如何保证在新闻采编中不受政府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历届BBC总裁和主席都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在《广角镜》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BBC总裁就被众议院文化委员会招去听证,但是一般这不被看作是政客干预BBC,因为文化委员会成员由跨党派组成,且都不担任政府部长或是反对派影子内阁,他们不代表“官方”。但是同一天英国政府文化大臣给BBC信托会(BBC Trust)去信提醒BBC因为萨维尔一案正在失去公众的信任。BBC信托会主席彭定康(Chris Patten)立刻回复,措辞绵里藏针:“我知道你一定不希望公众以为你是在质疑BBC的独立性。”警告政府不要插手此事。

我在听到约翰•辛普森“50年来最大的危机”采访时,不禁想到,难道2003年的哈顿质询(Hutton Inquiry)不是BBC“最大的危机”?哈顿质询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进行,对BBC提出了严厉批评,质询报告一出,BBC主席和总裁立刻双双辞职。萨维尔危机目前仍没有平息迹象,但是希望这场危机还不至于给BBC造成那么大的打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