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海盗传奇:真实与虚构》
提起海盗,许多人马上想起的大概是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强尼•德普(Johnny Depp)和他的朋友与对手,这些长发飘飘、手舞刀剑、头戴眼罩、拄着木腿的角色,也曾出现在过去的好莱坞电影中,一直可以回溯到黑白片时代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等人主演的海盗片,而这些片子中的海盗形象则是来自与英美文学。十八十九世纪有海盗活动“黄金时代”的说法,在远洋航行已经盛行,而蒸汽机船尚未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的水路上确实存在着海盗活动,但是在大众眼中的海盗,则是经过作家们浪漫化、戏剧化之后的形象,有点像中国文学中的江洋大盗,真实和虚构的成份各有多少已经难以说清了。
海盗从真实人物到虚构角色的过渡,正是新书《梦幻宝藏》(Treasure Neverland)的主题,本书副题就叫做《真实与虚构的海盗》(Real and Imaginary Pirates)。作者尼尔•伦尼(Neil Rennie)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师,醉心研究这个涉及历史、文学与大众娱乐的主题,很有娱乐性却似乎一直无人问津。
作者一开篇就指出,所谓海盗,无非就是在海上打劫,但是在十七世纪末的英国,却出现了一名“知名海盗”,引发公众的极大兴趣和无穷想象。亨利•埃夫里(Henry Every)原是一艘皇家海军军舰上的大副,在西班牙海岸与船长发生争执后率众哗变,把船长送上一艘小艇上岸之后,埃夫里就自命为船长,驾船南下沿着非洲海岸一路打劫,抢了不少财宝,一些被抢的船甚至自愿加入,成了海盗舰队。在红海地区,埃夫里等到了海盗生涯中的最大收获,一艘印度莫卧尔皇帝拥有的大船,这艘船据说有40门大炮,却因船长胆怯懦弱、不敌攻击而落入海盗手中。船上载有许多有钱的朝圣者和大量金钱珠宝,海盗们在分赃完毕后各自散去,埃夫里则继续在非洲和北美海域活跃了近两年,他的不少手下后来被抓获受审,许多被处以绞刑,他本人却逃脱法网、消失无踪。
埃夫里的海盗生涯颇有传奇色彩,审判期间海盗和受害者们的各种回忆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1724年英国出版了一本《海盗恶行史》,号称“历史”(A General History),其实是借真实人物的想象之作,写得绘声绘色,在书中埃夫里不仅劫了莫卧尔皇帝的大船,而且娶了船上的印度公主。这本书的作者署名是“查尔斯•约翰逊船长”(Captain Charles Johnson),但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是《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的作品,直到1988年才正式从笛福作品录中剔除。
海盗“黄金时代”的另一个传奇人物是基德船长(Captain Kidd),他原来是皇家海军中参与打击海盗的,却倒戈哗变,自己做了海盗。传说他曾在某座岛屿埋藏了抢来的大批珍宝,在被捕之后还试图以交代埋藏地点来求得免除死罪。基德船长最终在1701年被送上了绞架,但是传说中的珍宝以及留下的藏宝图却成了无数探险小说的灵感。
十九世纪以后,海盗活动式微,但是海盗角色却在文学作品继续生存下去,铁钩船长(Captain Hook)、史约翰(Long John Silver)等成了儿童读物中很受欢迎的海盗角色。两位著名的女海盗玛丽•里德(Mary Read)和安•伯尼(Anne Bonney)的生平更是被重新想象了无数次,从女扮男装的海盗、到寻求真爱的女性、到热恋中的女同性恋者不一而足。
电影从刚刚诞生起就将海盗传奇视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彼得潘(Peter Pan)和铁钩船长的梦幻岛(Neverland)故事在1912年就被搬上银幕。本书作者提到在《加勒比海盗》电影第二集中,一名角色爬到桅杆顶上之后一路滑下,与此同时将风帆一划两半,这一动作其实是向好莱坞早期的《黑海盗》(The Black Pirate)和《海盗双雄》(Against All Flags)等海盗大片致敬。从埃夫里到约翰尼•德普,海盗故事已经真正变成了一个想象中的另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