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英国新书(125):二战中的秘密战场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二战中的秘密战场

本周在英国公映的007新片《鬼影帝国》(Spectre)中,喜欢“与敌人眼对眼”的007再次被视为是一个老古董,在网络监视无所不在的“后斯诺顿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间谍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靠间谍亲自收集情报,还是侦听破译密电获取信息更为有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是一个话题,事实上两者相互补充,都无法取代对方。

书名:《秘密战争》(The Secret War) 作者: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 出版社:William Collins 出版时间:2015年9月10日

书名:《秘密战争》(The Secret War)
作者: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
出版社:William Collins
出版时间:2015年9月10日

英国著名记者和军事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的新作《秘密战争》(The Secret War)中讲述大量二战中的间谍战和破译战的故事。黑斯廷斯相当多产,近十几年来,几乎每一两年都会出版一部作品。他拿手的题材是两次世界大战,上一部作品《1914年的灾难》(Catastrophe 1914)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主题,今年的《秘密战争》则选择了二战中的间谍战、破译战和游记战作为题材。

我算是对这一题材比较感兴趣的,但是《秘密战争》覆盖面之广,其中许多史实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而另一些在大众媒体上被简化的历史、误传的概念,在这本书中则得以重新梳理。不得不惊叹作者收集材料的功夫,清晰生动的笔调。

我看过一些二战期间英国间谍的故事,知道和英国间谍相比,德国间谍对英国的渗透相当差,以至于在诺曼底登陆前,德国所倚重的间谍全都在为英国人服务。但是根据《秘密战争》,二战期间苏联的间谍活动规模最大、战果出色,同时也牺牲最大的。

二战期间活跃在德国的苏联间谍网主要由反对纳粹统治、支持共产主义的德国人组成,来自各个阶层,甚至渗透到军方和情报部门,著名的苏联间谍佐尔格即从小在柏林长大。间谍工作相当危险,也充满着离奇的情节,《秘密战争》讲述了苏联秘密警察NKVD的“修道院”行动,他们让一名特工亚历山大•杰米亚诺夫(Alexander Demyanov)在前线向德军“投诚”并表示愿意返回苏联为德国效力,德国情报机构看中了他的俄罗斯贵族家庭背景,决定让他携带发报机空投回苏联,通过反苏人士的圈子搜集情报。落地之后,杰米亚诺夫很快有了自己的“情报网”,向德国发回了大量“情报”,这些当然都是由NKVD提供。他的活动连英国MI6的分析员都感到蹊跷,不知他到底为谁服务,然而德国情报机构却对他一直深信不疑。苏联的间谍活动代价也很大,在二战后期,两个主要的情报网相继被盖世太保破获,大批为苏联服务的德国人被杀,但此时苏联已经在战场上占据主动,同时还能获得由盟军破译的德军密电。

电影《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讲述了英国数学家图灵破译德军恩尼格玛(Enigama)密码机的故事,但是黑斯廷斯在《秘密战争》中指出,图灵的工作只是二战中密电破译的一部分。比恩尼格玛更难破译的是德国陆军广泛使用的无线电传加密装置洛伦茨(Lorenz),因为英国人手中根本没有德军使用的电传机。在艰难的破译过程中,一位年轻的数学家比尔•塔特尔(Bill Tuttle)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分析无线电传机的噪音,推断出了加密装置的机械结构,让英国人成功地反推出电传机的操作模型,让破译洛伦茨的工作前进了一大步。

不过黑斯廷斯并不赞同神化情报工作,他认为不论是深入虎穴的间谍,还是天才的数学家,他们获取的情报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其实有限,间谍取回的情报可能并不完整或不被重视,而破译密电需要时间而且并不总能成功,情报往往来得太迟。更重要的是,情报只能其辅助作用,终究无法取代战场上统帅的判断。《秘密战争》写得非常精彩,但是在读着这些故事的同时,不免让人感叹战争对人类生命才智的巨大浪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