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独立报》

今天《独立报》头版

今天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头版内容又与其它报纸不同,红色的天空下巨大的烟囱,一副世界末日般的景象下,是报纸的头条:The Great Pall of China 。在头条玩文字游戏,小报玩得最出色,《独立报》无疑是借用了小报伎俩,搞点耸人听闻的故事。

The Independent

这篇报道的背景是国际能源组织(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最近公布,根据中国07年第一季经济增长数字,修正其早先的预测,认为中国将在今年,而不是08年,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超过美国(中国 6020M 顿 : 美国 5910M 顿),成为世界第一。《独立报》近年来一向以环境卫士自居,自然要大肆报道。《卫报》是作为国际新闻发在内版,我在《泰晤士报》根本没有看到有关报道。

不过《独立报》的报道还算平衡,配了一篇文章 ‘It’s our turn to enjoy economic growth’--代表中国公众的情绪。文中指出中国人均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排放量为 3.2 顿,仍然低于全世界平均 (3.7 顿),而美国则是 20 顿。

西方国家不是没有权利批评中国,但如果因此认为自己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moral high ground),那就是一种虚伪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运到英国,用于支撑英国多年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其好处是英国人都在享受的。如果英国、西方国家希望中国减少排放量,是否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部份经济负担呢?

令人失望的《泰晤士报》

昨天弗吉尼亚理工(VT)发生枪击案后,据在场的人士的描述,凶手为“Asian male”,我有些担心(美国和英国的 Asian 概念大为不同--英国人使用的 Asian 是个扭曲的概念--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接着就在英华论坛上看到“枪手来自中国”的消息,来自一些中文媒体的辗转报道。其实稍作搜索,就会发现所谓“枪手来自中国”的谣言,其实只有一个来源,即 Chicago Sun-Times 的专栏作者 Michael Sneed 在网站上的文章。今天中午2点我在看各家网站的新闻,看了 BBC,《卫报》(Guardian),《每日电讯报》(Telegraph),CNN,《泰晤士报》(Times),和《独立报》(Independent)的网站,除了《泰晤士报》之外,以上媒体都没有报道这一消息,都只说“Asian male”,只有《泰晤士报》网站的头条是“Chinese student blamed for killing”,内文引的仍然是Michael Sneed的消息来源。到了 2点48分,BBC,《卫报》等网站已经报道凶手身份了(当时VT在开新闻发布会),《泰晤士报》的头条忽然改了一个字,变成了“Korean student blamed for killing”,内部文字也改了。

《泰晤士报》先是引用单一而且并不可靠的消息来源并放上头条--稍微查一下 Michael Sneed 就能找到对其“报料”作风的批评--被证明错误之后又悄悄地消除痕迹,实在不是一个负责的媒体,一份“大报” (quality daily) 应该有的作风。在《泰晤士报》把报纸印刷版从“大报” (broadsheet) 改版成“小报” (tabloid)时,我就听到一种说法,说版面成为“小报”后,作风也会“小报化”。这件说来是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其质量下滑的例证。

回过头来说,我不希望凶手是中国人,但我也不希望凶手是韩国人,我希望这件事没有发生。说到底,这种没有前科,看上去正常的人忽然持枪大开杀戒,其实是一种“美国病”,不论是在美国人,还是在外国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卢刚事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根据这一事件改编的刘烨主演的电影 Dark Matter 刚完成不久,似乎还未公映,现在这种情况,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在美国公映了。

Made in Britain, Dumped in China

昨天(1月26日)《独立报》是英国报纸中唯一以“英国向中国倾卸垃圾”新闻为头版头条的报纸。《独立报》自改为小版出版后,常常有惊人的图片和醒目的标题出现在头版,新闻的选择也和其它不同。昨天的头版标题是Made in Britain, Dumped in China。有关报道一直延续到第2-3版。第3版有详细的示意图,解释英国的垃圾是如何运到中国、被分拣回收的同时污染中国的空气河流土壤的。

Made in Britain, Dumped in China - Independent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