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政治

布莱尔班子今天在哪里?

这是为“英国政治生活外的布莱尔”这篇文章写的一点补白,目的是看一下那些曾经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心,手握大权的人物现在去了哪里。部份取材于《卫报》07年12月19日文章 Life After Blair。一点感想是这里的许多人,特别是非政客的顾问班子成员,大都毫无困难地进入商业界、或是“第三事业”(Third Sector),说明现代政治机构、政府部门、商业管理、慈善和志愿者机构的运行和管理越来越趋向融合,许多职业经验和技巧在不同行业都用得上。

以下这些都曾是布莱尔核心班子的成员,前6位议员,其他为特别顾问和助理。

(更多…)

布莱尔成为天主教徒的背后

布莱尔昨天终于从一个圣公会基督教徒变成为罗马天主教徒。布莱尔想加入天主教,不是什么秘密,布莱尔一家,从夫人到四个孩子都是天主教徒,他过去经常和全家一起去天主教堂参加弥撒。上个月一份英国的罗马天主教刊物 Tablet 就已经刊出消息说布莱尔即将被接纳成为天主教徒。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布莱尔从不愿意他的宗教信仰成为一个话题。

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布莱尔从来不公开谈论自己的宗教信仰。他的新闻秘书坎贝尔 (Alistair Campbell)有一句名言“我们不谈上帝”(We don’t do God)。虽然公众都知道他是圣公会教徒,却无从了解他对宗教的信仰程度如何。美国总统布什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露出一句,说他和布莱尔“我们曾在一起祈祷”,而布莱尔对类似问题总是避而不答。直到他执政后期,他对宗教信仰的虔诚程度才逐渐为人所知,他在伊拉克战争后接受著名脱口秀主持帕金森采访时,说了一句他的所作所为将“接受上帝的裁决”,一时成为话题。在最近播出的纪录片《布莱尔年代》(The Blair Years)中,坎贝尔说布莱尔的宗教信仰十分强烈,总是随身携带圣经,每次出访,他的助手们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布莱尔寻找合适的地方做礼拜。这种强烈的宗教信仰,现在回头来看,既是他拥有坚定政治理念的基础,也是布莱尔任职后期“只要是对的就去做,不管是否受欢迎”这样的信条的出发点。

(更多…)

The Blair Years (2007)

The Blair Years 是 BBC 播出的最新的有关布莱尔的纪录片。与其它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中有大量的对布莱尔的采访。片子拍摄于布莱尔担任首相的最后几个月,采访者是《泰晤士报》的专栏作者 David Aaronovitch。他是支持布莱尔的自由派,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友好的采访者,但作为采访人,还是有许多尖锐的问题,其中有不少是布莱尔执政多年来,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布莱尔即将离任,有了较大的自由,对许多问题的回答比较直接,比如宗教信仰在他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过对于一些较敏感的,涉及他人的问题,他仍然能够应付自如,一一化解,比如他与继任者布朗的关系。

应该说,片中出现的许多观点都不是新观点,过去曾在各种场合被各种人物阐述过。这次不同的是,由布莱尔亲自说出来。他的回答,许多是证实已有的共识,有些仍然避重就轻,不过还是有些意外的发现。

片子分三集。第一集是关于“新工党”计划,他的公共服务需要引入商业机制的信念。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布莱尔与布朗的关系,布莱尔对公共事业改革主张大刀阔斧的改革,却被布朗收紧钱袋而制约。这种可以称作“爱恨交织”的关系,处理得好时是相互补充,威力极大。处理不好时,就象父母吵架,孩子们无所适从。在这里,布莱尔对于流传甚广的他与布朗之间的“传位交易”(电视剧《君子交易》(The Deal) 的素材)的回答是:“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做交易”。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