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曼德尔森

上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50 (2010年9月12日)

2010-07-19.A Journey by Tony Blair

上周非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上,高居榜首、销量遥遥领先的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回忆录《旅程》(A Journey)。这本书在英国一出版,马上成为Waterstone’s书店销售最快的传记类作品,出版第一周4天内量高达9万2千本,创造了Nielsen BookScan 1998 年统计图书销售开始后传记类图书的销售新纪录,在这之前政治人物回忆录的销售纪录是曼德尔森的回忆录《第三个人》(The Third Man),首周销量6万5千本,和布莱尔的新闻官 Alastair Campbell的 The Blair Years,首周销量2万4千本。虽然因为在都柏林签售时遭遇抗议,布莱尔取消了在伦敦Waterstone’s旗舰店的签售和其它宣传,但显然想买这本书的很多。因为大部分书店都以打折方式出售(Waterstone’s是半价),这本书在英国的平均售价是 13英镑(定价为25英镑)。

据The Bookseller 报道,因为《旅程》的出版,加上其它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版,上周是过去12个月内图书销售最旺的一周,零售量达3150万英镑,与去年同比上升4.8%,上升幅度创过去12个月新高。但是今年上半年英国图书销售还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降至10.11亿英镑。

在发生抗议事件的爱尔兰,《旅程》也登上了畅销书榜首,首周销量2774本。与之相比,《旅程》在美国的首周销售情况一般,售出超过6千多本。不过布莱尔即将在美国开始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应该能带动销量。

2010-09-14.Kitchen, Nigella Lawson

在排行榜上排名第2的电视美女厨师 Nigella Lawson 的菜谱 Kitchen: Recipes from the Heart of Home。在排行榜上还有两本政治人物回忆录,排名第8的前工党议员 Chris Mullin 的回忆录第二卷 Decline & Fall: Diaries 2005-2010,销量超过2千本,以及排名第10的曼德尔森的回忆录 The Third Man,销量近2千本。爱尔兰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Seamus Heaney 新出的诗集 Human Chain 也在榜上,排名第9。

(更多…)

布莱尔回忆录 A Journey 出版

在波兰斯基的电影《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中,Ewan McGregor 的角色去见出版社时爆出的一句话是:“现在谁还看政客回忆录啊?”事实证明,还是有不少人会看政客回忆录。在爱丁堡图书节期间,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讲座爆满,他的回忆录《第三个人》是非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前十名。今天布莱尔的回忆录《旅程》(A Journey)出版,在媒体上引起一阵轰动,下一步要看这一轰动效应能不能转化为销售量了。

2010-09-01.UK The Guardian, Tony Blair The Journey2010-09-01.UK The Times, Tony Blair The Journey

新书的部份章节昨天就转到了《卫报》,今天的《卫报》和《泰晤士报》(新工党时期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持布莱尔)的头版都有自己的“独家”摘录和分析。今天晚上BBC2会播出Andrew Marr对布莱尔的采访。布莱尔与布朗之争,自然是众人最研究的地方:“布朗的EQ为0”,你会觉得意外吗?。

当然我们不必为这本书的销量操心,我觉得它的最大市场是在美国,在美国他依然被许多人拥戴,难怪新书在英国出版之际,布莱尔却飞到了美国和希拉里见面,他可能会觉得在美国他更被人理解,他的把这本书的所有利润捐给老兵协会的举行也更会被人赞赏,而不是想英国人那样报以怀疑和鄙夷。

虚构的真实与真实的虚构

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的回忆录《第三个人》(The Third Man)这一书名显然是取自英国经典电影、Carol Reed导演的间谍悬疑片 The Third Man (1949)。电影中 Orson Welles 饰演的“第三个人”,是躲在阴影之中、策划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在手段上十分可疑的行动,却自我标榜所作所为都出于正义目标的这样一个角色。曼德尔森在为这本书做的电视广告中,把自己暗示为“黑暗王子”(Prince of Darkness),显然他颇为自己在新工党的崛起和辉煌中的角色感到自豪。

2010-07-19. The Third Man, by Peter Mandelson

当然在这本回忆录中,“第三个人”是指新工党计划的三个创始人,其他两个都先后做了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只有一直扮演幕后角色的曼德尔森,为工党创纪录的13年执政期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早就成了右翼小报的攻击对象,在工党执政初期就因财务丑闻而染上污点,在工党内部也不受左翼势力的欢迎,两次从内阁辞职之后,就再也没有成为未来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的可能了。不过当他在2008年从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的位置退出,回到英国帮助布朗组阁之后,确实一度成为工党政府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这是他向首相的位置走得最近的一刻了。

(更多…)

布朗内阁重组之九:余波

2009-06-13 Guardian front page

布朗被工党议员“逼宫”事件已经过去一个星期。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逼宫”行动,现在竟然一下子退潮,消失得干干净净,原来匿名的策划者还是匿名,滩头上只剩下几个搁浅的看错了潮头的前内阁大臣。

这个星期三《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根据“逼宫”策划者提供的许多材料,回顾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在这篇文章中透露出许多内幕,包括记者看到的一份标记所有工党议员立场(参加“逼宫”的标为0,忠于布朗的标为4等等)的表格,其中标为0的有51人。但是“逼宫”的策划者依然保持匿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问题来:这是一场“地下”行动,“逼宫”者没有组织、没有纲领、没有重量级人物压阵,遇到曼德尔森这样强大的对手,当然只有失败。

据策划者说,上星期三欧洲议会和英格兰地方选举前一天 Hazel Blears 的高调辞职,造成打草惊蛇,紧接着《卫报》透露了策划者征集支持者的电子邮箱 signonnow@hotmail.com (从此这场“逼宫”被戏称为 Hotmail Plot),让唐宁街10号和工党党督(Nick Brown)立刻行动起来。曼德尔森运用他的游说能力,保证那些可能动摇的内阁大臣们留下来支持布朗。布朗把内阁重组提前到星期五,是关键的一步,把“逼宫”行动彻底扼杀了。

曼德尔森因此在布朗内阁中地位大涨,不仅头衔越来越长,而且手下的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多,现在英国的大学都归他管。星期六他在《每日电讯报》的采访中,声称工党中总有一部份人永远不能认同布朗,以后还会卷土重来。显然他已经在为下一次的交手做好的准备。

(更多…)

布朗内阁重组之八:度过“逼宫”危机

经济观察网 昨天晚上,布朗前往议会大厦和工党议员们开会,议题是他在工党的领导地位。在上周五布朗迅速重组内阁,成功地稳住反对派之后,这次会议普遍被认为是工党议员们,特别是那些没有加入政府的“后排议员”(backbenchers)们,逼迫布朗下台的最后机会。

会议的结果?今天英国报纸的头版照片让人一目了然。在《金融时报》的头版,是一张布朗前往会议时坐在车中的照片,一脸凝重焦虑。在《卫报》头版,是布朗从会议中出来时的照片,腰板挺直的布朗显然轻松自如意气奋发,连他的笑容看上去都比较自然了。

工党的“逼宫”行动失败了。

据透露,在会议上,有3位前内阁成员公开要求布朗让位,但大部份发言者支持布朗。布朗则保证从错误中学习,扬长补短,“改变”自己。反对布朗的议员们声称署名的有五六十人之多,但在会议之后,决定不公布名单,以保护团结。布朗取得了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

(更多…)

布朗内阁重组之五:铁拳出击?

2009-06-06 Times

今天布朗把计划在周末进行的内阁重组紧急提前,原因当然是昨天 James Purnell 的高调辞职,布朗不能让危机继续加深。这次布朗至少能主动出击了,比起过去的犹豫不决、丧失时机的表现总算有点进步。

今天的一整天都在纷乱中,英国的各种媒体,在电视、电台、网站、blog、Twitter 上不断更新,都快跟不上趟了。一方面内阁重组的新闻陆续传来,有内阁成员担任新职的各种预测、谣传,同时又有原内阁成员宣布辞去内阁职位、又有宣布辞去议员位置的,在辞职之时当然要抓住时机说一番理由。然后是各种政客、记者、媒体人、前幕僚各色人等出来评述辩论一通。

从上午开始,支持布朗的议员们纷纷在各种媒体出现表态,而反对布朗的议员们,除了几个众所周知的“老顽固份子”之外,其他都不愿意出镜留名,于是到了下午,布朗阵营终于稳住阵脚。在下午4点左右,布朗在唐宁街10号召开记者招待会,坚持自己“绝不会离开岗位”。

布朗的“铁拳出击”,他的首相位置也许保住了,但是许多人相信他的权力已被大大消弱。在他的新内阁中,财相达林如愿以偿地保住了自己的职位,Alan Johnson 担任内务大臣,David Miliband 表了忠心,继续担任外交大臣,布朗亲信 Ed Balls 还在管儿童和教育,曼德尔森不仅依然是商务部长,还加上了一个 First Secretary of State (首席大臣)头衔,相当于当上了副首相。这并不是说这几周来的各种内阁重组谣言都错了,而是布朗为保住团结,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更多…)

布朗内阁改组谣传:曼德尔森

目前谣传的内阁改组,发生时间将会在下个月的欧洲议会议员(MEP)选举之后,这是英国政府的通常做法。

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可能会出任外交大臣的消息,是从匿名的渠道泄露出来的,这种“泄露”,通常是政府首长周围的人向相熟媒体传话,目的也许是制造声势、也许是给媒体打预防针、也许是试探民情。媒体不会透露消息来源,所以泄露的动机是什么,也就只有猜。

曼德尔森本人显然愿意担任外交大臣一职,那是他祖父 Herbert Morrison 曾经担任过的职位,他本人曾在布鲁塞尔担任过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有外交经验。但据《金融时报》分析,布朗可能会让他参与更多明年大选方面的战略策划工作,曼德尔森这方面的能力很强。

让曼德尔森离开目前的商务大臣一职,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曼德尔森是布莱尔派(Blairite),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受到英国工商界的欢迎。但是他积极推行的皇家邮政(Royal Mail)半私有化政策,不仅引起工会的强烈不满,不少工党议员也持反对意见。布朗可以通过让曼德尔森离职,借机下台,搁置这一政策,保持党内团结并讨好传统的工党支持者。

米利班徳(David Miliband)是工党新生代中,有可能成为下一任领导人的头号人选。他不属于布朗的幕僚班子,布朗会对他有一定的戒心,但也不能过于怠慢。他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并无过失,在这次议员津贴丑闻中也没有出事,所以如果要让位给曼德尔森,布朗应该会把同样重要的部门:内务部(Home Office)交给他。现任内务大臣 Jacqui Smith 在任上出了太多问题,肯定会让位了。

同时传出的消息是布朗可能会让他的忠实部下 Ed Balls 担任财务大臣。现在的财务大臣达林(Alistair Darling)形象比较沉闷,不易吸引选民。但据《卫报》透露,Ed Balls 可能会担任曼德尔森离职后空出的商务大臣一职。

茶杯里的风波

英国最近发生的“科夫岛事件”,情节曲折,峰回路转,出场人物非富即贵,好像豪门恩怨类肥皂剧情节,给在金融风暴、经济衰退的阴霾重压下的人们增加了一点另类的谈资。

来龙去脉

“科夫岛事件”的主角们,有两个英国政坛重量级人物,一个坐拥4亿家产的银行世家子弟,还有一个拥有更多财产的俄罗斯新贵。事情发生在今年夏天,这四个主角都在希腊的旅游胜地克夫岛(Corfu)渡假。乔治·奥斯伯恩(George Osborne)是英国保守党的影子财相,近一年来攻击工党屡屡得手,是党内一颗明星。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是前工党内阁大臣,当时正担任欧盟贸易专员,位高权重。两人虽然分属对立的政党,但却都是银行世家子弟纳森内尔·洛斯查尔德(Nathaniel Rothschild)的朋友,洛斯查尔德与曼德尔森有十年的交情,但与奥斯伯恩关系更久,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就是朋友。几个人在岛上一起见面喝酒吃饭,中间还被邀请到俄罗斯铝业大亨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的豪华游艇上。这些本来属于私人交往,没有外人知道,媒体也不是太感兴趣。

但是过后奥斯伯恩向《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马丁·埃文斯(Martin Ivens)透露了一些私人交谈的细节,说曼德尔森私下说了布朗不少坏话。这些内容当时并未公开,但在曼德尔森被布朗召回内阁之后,埃文斯在他的专栏,把这些谈话捅了出去,并称这些内幕来自一位“保守党内部人士”。当然一旦媒体关注起来,这位“内部人士”是谁很快就不再是秘密。保守党宣传部门马上跟进,透露出曼德尔森曾在科夫岛曾与俄罗斯铝业大亨见面,与他担任的欧盟贸易专员一职有“利益冲突”的嫌疑。

到此为止,保守党对曼德尔森的媒体骚扰战术可以说十分成功。但是没想到惹恼了科夫岛聚会的主人洛斯查尔德,他觉得自己的一个客人把私人交谈内容捅到媒体攻击另一个客人,非常“没礼貌”,决定你不仁我不义,主动写信到《泰晤士报》,透露奥斯伯恩曾在科夫岛上商讨过向俄罗斯铝业大亨德里帕斯卡要求政治捐赠5万英镑,而且保守党财务主任在场,并非儿戏。因为接受非英籍人士政治捐赠属于非法,他们还谈到使用英国公司作为中介的可能性,后来几人还一起“上了俄罗斯人的船”。《泰晤士报》著名的“读者来信”版当然乐得全文照登。此信一出,立刻一场媒体大风暴降临在保守党总部,各报几天都是连篇累牍的“科夫岛内幕”,连闹得正厉害的金融风暴也被挤下了头版。奥斯伯恩不得不声明,虽然参加了讨论,但最后并没有批准向俄罗斯人要钱。他还想继续为自己申辩,洛斯查尔斯发出警告,要他收声,否则“法庭上见”。

其实这场风波没有直接的后果,一方面奥斯伯恩确实没有向德里帕斯卡要钱――俄罗斯人没说会给钱;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曼德尔森没有干涉欧盟在铝材进口关税上的政策。曼德尔森早已是久经沙场的老政客,这点事扳不倒他;奥斯伯恩少年得志,这是政治生涯上摔的第一跤。这场“茶杯里的风波”,可以说是在媒体上表演有钱有势人之间的一场私人纠纷而已。但是这场风波展现出来的英国政治环境,却很耐人寻味。

(更多…)

新任欧盟贸易专员凯瑟琳·阿斯顿 (Catherine Ashton)

彼得·曼德尔森出人意料地加盟布朗内阁之后,他的欧盟贸易专员(EU Trade Commissioner) 的职位就空缺了出来。欧盟贸易专员代表欧盟与世界各国、地区和组织机构谈判贸易协定,制定贸易配额,权力很大,除了要懂经济,还要懂得协调各方利益,精于谈判。这些条件,在担任过众议院议员、英国贸易与工业大臣和北爱事务大臣(参与北爱和平进程谈判)的曼德尔森身上,可以说都有所具备。但是他的继任者凯瑟琳·阿斯顿 (Catherine Ashton) 又如何呢?
(更多…)

曼德尔森重回内阁

今天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美国众议院对修改后的救市方案进行的辩论和投票。在英国时间晚上七点多钟(北京时间凌晨两点),众议院终于投票通过救市方案。相信明天英国报章上将有大篇幅的报道和评论。

然而今天英国同时有另一则新闻吸引了媒体的极大关注。首相布朗在今天的内阁重组中,出人意料地宣布任命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为商务大臣(Business Secretary)。曼德尔森是现任的欧盟贸易专员,代表欧盟谈判中国贸易协定,手中权力很大。这次回归英国政治,有着好几重的含义。一切都要从他的政治历史谈起。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