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美国众议院对修改后的救市方案进行的辩论和投票。在英国时间晚上七点多钟(北京时间凌晨两点),众议院终于投票通过救市方案。相信明天英国报章上将有大篇幅的报道和评论。
然而今天英国同时有另一则新闻吸引了媒体的极大关注。首相布朗在今天的内阁重组中,出人意料地宣布任命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为商务大臣(Business Secretary)。曼德尔森是现任的欧盟贸易专员,代表欧盟谈判中国贸易协定,手中权力很大。这次回归英国政治,有着好几重的含义。一切都要从他的政治历史谈起。
曼德尔森在1990年代,是和布莱尔、布朗同一批的少壮派“新工党”圈子的核心成员,曼德尔森过去一直与布朗交情很好,然而1994年他选择了布莱尔作为自己的追随对象,成为布莱尔的亲密战友和坚定的支持者——被布朗视为背叛之举。在英国电视四台(Channel4)拍摄的电视电影《君子交易》(The Deal)中,就有这段历史的重现。《君子交易》的原班人马,后来拍了《女王》(The Queen)。
1997年布莱尔上任之后,曼德尔森成为贸易与工业大臣,是布莱尔倚重的亲信。但不久因为被媒体揭发向另一位内阁成员贷款买房而辞职。风波平息后,布莱尔让曼德尔森重回内阁(1999年),担任北爱事务大臣,接着他又因为卷入协助印度富豪申请英国护照一案而在2004年再度辞职。布莱尔对曼德尔森是如此信任,曾想让他第三次进入内阁,在未能说服其他内阁成员之后,转而委任他称为欧盟贸易专员。
据说这个布莱尔未能说服的内阁成员,就是现任首相布朗。布朗和曼德尔森之间有隙,是公认的看法。这才显得今天布朗这一召出人意料,连曼德尔森都自嘲说是“好事成三”(three time lucky)了。
对于布朗来说,一来担任过工贸大臣和欧盟贸易专员的曼德尔森确实有商务贸易方面的实战经验,支持自由贸易,受到商界信任,而目前布朗的内阁里正缺少有经验的人才。二来让布莱尔派别的重臣加盟内阁,彻底打消了布莱尔旧部“另立中央”的念头。第三又可以显示他“果断”、“不计旧嫌”等等领导人品质。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和支持。
对于曼德尔森来说,一来说明回归英国政治中心,对他的吸引力仍然很大。二来尽管与布朗不和,他毕竟还是工党成员,与布朗相比,保守党是更大的敌人。据说曼德尔森与布朗的复合,得到了布莱尔的支持。
当然此举也是高风险的赌博,布朗和再次重权在握的曼德尔森之间,会不会再度爆发矛盾?同时工党内部对曼德尔森的看法也分化得厉害,布朗可能因此得罪一批工党支持者。《卫报》网站上有一段视频反映各方对曼德尔森的看法分歧。
不定期的内阁重组,是议会政治的一道景观。记者们通常事先不知情,就在唐宁街十号门前守着,看谁进谁出,做实况报道,仿佛是转播体育比赛。内阁成员们,在进入唐宁街十号前,通常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
依照议会政治的惯例,进入内阁的必须是议会成员。曼德尔森2005年就不再是众议院(House of Commons)议员,所以布朗必须授予他一个贵族 (Lord) 头衔,让他进入贵族院(House of Lords)。英国贵族院的成员,有的是世袭的头衔,有的是因各种历史原因分配到的头衔。曼德尔森就属于“因工作需要而委任的贵族” --议政男爵 (working peer)。
曼德尔森的欧盟贸易专员位置的继任者 Catherine Ashton 也是工党的“议政男爵”,得叫她“阿斯顿男爵” Baroness Ashton 或者 Lady Ashton。她今后的作为,对于英国以外的人们来说,比曼德尔森更重要。
[…] reshuffle 是因为原来被认为是比较势弱、在重组上牵制重重的布朗,竟然出了一着险棋,把布莱尔的老臣曼德尔森(Peter […]
[…] newlight 的 Blog « 曼德尔森重回内阁 […]
[…] 但是过后奥斯伯恩向《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马丁·埃文斯(Martin Ivens)透露了一些私人交谈的细节,说曼德尔森私下说了布朗不少坏话。这些内容当时并未公开,但在曼德尔森被布朗召回内阁之后,埃文斯在他的专栏,把这些谈话捅了出去,并称这些内幕来自一位“保守党内部人士”。当然一旦媒体关注起来,这位“内部人士”是谁很快就不再是秘密。保守党宣传部门马上跟进,透露出曼德尔森曾在科夫岛曾与俄罗斯铝业大亨见面,与他担任的欧盟贸易专员一职有“利益冲突”的嫌疑。 […]
[…] 让曼德尔森离开目前的商务大臣一职,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曼德尔森是布莱尔派(Blairite),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受到英国工商界的欢迎。但是他积极推行的皇家邮政(Royal Mail)半私有化政策,不仅引起工会的强烈不满,不少工党议员也持反对意见。布朗可以通过让曼德尔森离职,借机下台,搁置这一政策,保持党内团结并讨好传统的工党支持者。 […]
[…] 让曼德尔森离开目前的商务大臣一职,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曼德尔森是布莱尔派(Blairite),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受到英国工商界的欢迎。但是他积极推行的皇家邮政 (Royal Mail)半私有化政策,不仅引起工会的强烈不满,不少工党议员也持反对意见。布朗可以通过让曼德尔森离职,借机下台,搁置这一政策,保持党内团结并讨好传统的工党支持者。 […]
[…] 原因之三,是商务大臣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的支持。在内阁大臣詹姆斯•普奈尔(James Purnell)公开辞职,揭开“逼宫”序幕之后,是曼德尔森积极游说内阁中的重要成员,其中有一些是布朗的潜在对手,说服他们支持布朗才是更好的政治选择。曼德尔森娴熟的政治技巧和说服能力,是布朗能够安然度过这一危机的重要因素。 […]
[…] 当然在这本回忆录中,“第三个人”是指新工党计划的三个创始人,其他两个都先后做了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只有一直扮演幕后角色的曼德尔森,为工党创纪录的13年执政期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早就成了右翼小报的攻击对象,在工党执政初期就因财务丑闻而染上污点,在工党内部也不受左翼势力的欢迎,两次从内阁辞职之后,就再也没有成为未来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的可能了。不过当他在2008年从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的位置退出,回到英国帮助布朗组阁之后,确实一度成为工党政府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这是他向首相的位置走得最近的一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