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内转了一圈,其中的礼拜堂是唯一对外开放的建筑。国王学院是英王亨利六世在15世纪所建,故有国王学院之名,礼拜堂由亨利六世在1446年亲自奠基,但是直到近70年后,亨利八世在位时才修建完成。哥特式风格的礼拜堂外观恢宏,内部华美,有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扇形拱顶,墙上是绚烂精致的彩绘玻璃花窗。礼拜堂一直在使用,只在大学假期才向游客开放。
(更多…)newlight 的 Blog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内转了一圈,其中的礼拜堂是唯一对外开放的建筑。国王学院是英王亨利六世在15世纪所建,故有国王学院之名,礼拜堂由亨利六世在1446年亲自奠基,但是直到近70年后,亨利八世在位时才修建完成。哥特式风格的礼拜堂外观恢宏,内部华美,有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扇形拱顶,墙上是绚烂精致的彩绘玻璃花窗。礼拜堂一直在使用,只在大学假期才向游客开放。
(更多…)平安夜的午夜弥撒,我在爱丁堡只去过一次。教堂音乐,虽然听过一些,但是多数印象不深。例外的是这首Allegri’s Miserere (中文普遍翻译成《求主垂怜》或《求主怜悯》),当高音冉冉上升,似乎永无止境之时,你会觉得如果真有灵魂,他们就在那些歌声所在之处。
这首赞美诗是意大利作曲家 Gregorio Allegri在十七世纪为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所作,只在每年复活节前的Holy Week做两次晨祷仪式(tenebrae)中演唱。流传下来的故事是当年教皇第一次听到这首赞美诗之后,被其美妙的声音所动,下令只许在西斯廷礼拜堂内演唱,任何外传者会被驱逐出天主教会。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首赞美诗果然只能在西斯廷礼拜堂听到,每年只能听到两次。直到1770年,14岁的莫扎特来到罗马,他当时已是闻名欧洲的音乐神童,正在各地作巡回演出。在西斯廷礼拜堂听到这首曲子之后,莫扎特凭记忆写下了曲谱,交给了一位英国的历史学家 Charles Burney,第二年曲谱在伦敦出版。乐谱泄露之后,教皇召见莫扎特,非但没有把他赶出教会,反而对他的音乐天赋大加称赞。禁令同时取消,在这之后,其他作曲家如门德尔松等,都重新谱写过,以至出现过多种版本。
Allegri’s Miserere (又叫 Miserere mei, Deus 意为 Have mercy on me, O God)最著名的一个版本,是1963年由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唱诗班录制的一个英语版本。今年BBC Radio 4 的《灵魂音乐》(Soul Music)专题曾做了一个 Allegri’s Miserere 的节目。当年的“高音男孩”,13岁的Roy Goodman后来成了著名的小提琴手和指挥家。上个星期天BBC Four 播出了一个专题节目 The Story of Allegri’s Miserere,其中有全长的Allegri’s Miserere 演唱录像,由英国的合唱团 The Sixteen 演出,现在还能在 BBC iPlayer 上重看。
(土豆网视频链接)
(土豆网视频链接)
Mozart Kegelstatt Trio and music by Gordon Jacob and Schumann
Hot Chocolate At 10
Old Saint Paul’s Music
Old Saint Paul’s Church
10:00pm 11-29 August
£5
****/5
上次原打算去看一场在这里举行的 Hot Chocolate at 10 的音乐会,结果走错了门去看了剧场 Broken Holms,所以很想再去一次。Hot Chocolate at 10 是在爱丁堡旧城(Old Town)北桥附近的 Old Saint Paul’s Church 内举行,每次的节目不同,这天晚上演出的是单簧管中提琴钢琴三重奏。
这座讲堂座落在皇家大道(Royal Mile)的北坡下,挤在周围高大的建筑中,平时从外面看很不起眼。因为周围的地形,教堂的入口比较特别,从一个简单的入口进去后,拐弯,上石头台阶,在台阶的尽头再拐弯,就是教堂的前侧方入口了。教堂的内部,让我感到意外,我实在没想到在这外部十分拥挤的地方,还有一座如此高大宽敞的教堂,特别是石头砌成的教堂内部,让人觉得格外恢宏庄严。
在苏格兰夏季的晚上,在这座幽暗清冷的教堂内,与几十名观众一起,静静地欣赏这组三重奏,别有一番韵味。单簧管的悠扬哀怨的声音,似乎能在这座教堂中飘扬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