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也随着圣诞购物人群去逛街,在爱丁堡王子大街背后的Rose Street 上的FOPP音像连锁店里看到一套Roman Polanski 的合集,三部早期的片子 Knife in the Water, Repulsion 和 Cul-de-Sac,价格7镑整。付款时跳出来的价格却是 6.85,这才注意到店里到处贴着“VAT变化尚未计入标价,将在付款时再计”的纸条。收据上也特别表明:VATreduction Discount 2.13 (就是VAT再降2.13%了),退给我 15便士。
走出店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个小伙子在打手机,对话传到我耳朵里:“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反正是最后多出几块钱来 (a couple of quid better off)。”这个VAT reduction,是布朗和达林的主意,算是对抗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在财政预算预案中,达林宣布把销售增值税(VAT)从17.5%降到15%,立刻执行。问题是从宣布到正式实施之间的时间太短,而英国的商品标价都是把VAT包括在内的,许多商家没有时间把店里的所有商品重新计价标价,所以才出现 FOPP 要顾客到收银台重新计算价格的情况。那些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计价的商店,则出现比较奇怪的价格,比如 7 镑就变成 6.85。
记得过去在美国上街买东西,最不习惯的是看着商品的标价,因为不包括销售税,经常忍不住暗中计算“加上税后是多少?”现在想像一下,看着标价,还能琢磨“能退回多少?”的小赚心理对购物心情的正面影响。达林的VAT调低之举是否有效,许多人抱怀疑心理,认为太微不足道。但是“最后退VAT”的无心之举,可能还真的会带动消费。那个打手机的小伙子,无端端“多出几块钱”,估计马上在下一家商店给花掉了,或者在下一个pub多喝一杯。那天我到中产百货公司John Lewis 转了一圈什么都没买,但是接着就看到报道说,VAT调低确实对他们的销售量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