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BFI

世界电影10年代表作:Sight & Sound 的选择

Sight & Sound 是由英国电影学院(BFI)主办的专业影评刊物,在2009年底,这份刊物的编辑评选了代表过去10年世界电影的30部电影。

之所以没有用“最佳电影”称呼这30部电影,据主编 Nick James说,是因为入选(或落选)这一名单中的电影,可能是出于不同的理由。

2010-01-09.La Nina Santa

有些确实是无条件的“最佳之作”,比如法国新浪潮导演高达2001年的作品Éloge de l’amour;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展示了道具、服装、照明和漂亮演员的面部表情的绚丽诱惑”);杨德昌的《一一》(“镜头角度、角色、镜头长度、前后场景和场景情绪的完美联系”);Nuri Bilge Ceylan 的Uzak不是用来代表土耳其电影;同样选择 La niña santa 不是因为它是阿根廷电影。

2010-01-09.Russian Ark

有些是作为过去10年某一电影潮流的代表作,比如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被用来代表过去10年的罗马尼亚电影浪潮(于是 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没能入选);Battle in Heaven 代表了墨西哥电影;美国动画片中,Wall.E最佳的是前30分钟,于是《千与千寻》成为动画片的代表;全片一镜到底的Russian Ark 只有使用数码摄影才能做到,同时还是“慢电影”(Slow Cinema)的代表。而在英国电影中,竟然难以找到一部可以概括过去10年成就的剧情片,而是用纪录片 Touching the Void 来代表。

2010-01-09.35 Shots Of Rum

还有6部是来自7位重点提出的导演的代表作,其中有葡萄牙导演 Pedro Costa 的 Colossal Youth;比利时达丹兄弟的The Son (于是他们的 The Child 就落选了);法国导演Claire Denis 的 35 Shots of Rum;奥地利导演 Michael Haneke 的Hidden 被认为是他这10年的颠峰之作;贾樟柯的《站台》;泰国导演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Tropical Malady。

(我在豆瓣上建了这30部电影的豆列)

(更多…)

《电影笔记》易手

2009-02-15cahiersducinema

刚看到一则消息说法国的《电影笔记》(Cahiers du Cinéma)已经转手,买主是英国出版社 Phaidon Press。《电影笔记》已经永久地和法国电影新浪潮联系在一起,不过近年来也面临生存的挑战。在被法国《世界报》(Le Monde)买下之后,一度试图“与时俱进”,扩展到电视领域,结果证明一旦离开自己核心价值,只会失去竞争力。

不懂法语,所以从来没有看过《电影笔记》,但是曾托过一个在新浪电影论坛(很古老的时代了)上结识的影迷朋友买过一期有关中国电影的特刊,还在其中找到一幅王家卫电影《北京之夏》的海报。现在《电影笔记》已经有网络英文版,叫做 e-Cahiers du Cinéma,采取收费阅读模式。

2009-02-15sightandsound与《电影笔记》对等的英国杂志,是《影像与声音》(Sight and Sound),针对的都是电影业内人士、学者、影评人和电影爱好者。除了电影新闻、评论和专题之外,还号称有所有在英国公映的电影的故事情节和评论。和《电影笔记》一样,这份杂志也面临着网络时代“职业影评人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一命题。用杂志现任主编 Nick James的话说,商业大片(blockbuster)已经放弃争取影评人,只要有足够的宣传预算,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曝光;商业烂片又没宣传预算的,干脆躲着影评人走;只有在艺术电影,影评人有时还有决定生死的权力--他特别点了《卫报》影评人 Peter Bradshaw 的名字。

我猜测《电影笔记》在法国的地位与此相似。事实上两份刊物的发行量也很接近。Sight and Sound 的发行量是2万份左右,但英国最畅销的电影杂志 Empire 就由19万;《电影笔记》的发行量是2.5万份。然而 Sight and Sound 是由英国电影协会(BFI)出版,有财政上的支持,但《电影笔记》就没有这么好命,不得不卖给总部在伦敦的出版社了。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