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Mark Lawson

英国出版动态(13):小说里的经济危机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英国小说里的经济危机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曾经是图书出版的热点,最早是记录“到底发生了什么?”,随后是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书出得又快又多,良莠不齐。再后来则是反省资本主义制度,乐观者如安纳图·卡列茨基(Anatole Kaletsky)在《资本主义4.0》(Capitalism 4.0)中认为资本主义有自我升级的能力(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对市场自由化持反对态度者如张夏准则出了《资本主义的23个秘密》(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剖析许多有关资本主义的似是而非的观点(中译本《资本主义的真相》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但是以小说形式反映这场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震荡的作品,就屈指可数了。一方面金融海啸本身险过小说,如果想看“剧情”,还不如读《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的《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了(人民大学出版社出了中文版),比小说还精彩;另一方面,既了解金融市场运作又能写出吸引人的文字的作家毕竟不多,几年曾在伦敦金融城做投资银行的石川哲也写了一本《我是怎么造成信贷紧缩的》(How I Caused the Credit Crunch)的“小说”,其实更像是有虚构人物的个人回忆录。

(更多…)

政客?明星?

艺评人 Mark Lawson 在《卫报》发表文章,谈论英美两国电视台在对待国家领导人态度上的不同。他上周在纽约看到美国电视网络 ABC 的“独家报道”总统奥巴马的医保改革计划的专题。这是 ABC 与白宫之间的独家协议,在连续两天内,奥巴马接受 ABC 独家采访,ABC 同时组织相关素材,在医保计划的话题外,奥巴马还回答了许多白宫生活幕后新闻和细节。Mark Lawson 说当 ABC 的 Good Morning America 名主持 Diane Sawyer 在白宫草坪采访奥巴马时,其情形与其说是记者采访政客,感觉更像是两个明星之间的对话。

Mark Lawson 认为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英国,如果 BBC 给予布朗两天时间,到唐宁街10号花园独家采访,宣传他的议会改革方案和他最喜欢坐在哪棵树下等等,必定会掀起轩然大波,BBC 会被反对党和其它媒体指责偏袒政府,成为政府喉舌等等。

与美国相比,英国公众对于政客的不信任,其程度似乎严重的多。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观察,不过我还找不到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这种状况,并不是因为最近的议员津贴丑闻引发,但是在这场丑闻中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许多英国的媒体人喜欢美国电视连续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但很难想像英国人会拍出类似的电视剧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同英国的议会制度有关,作为国家政治首脑的首相与民众和媒体较近,缺乏因距离而产生的尊严和权威感;也许是反对党领袖对首相的不断的攻击--比如首相答问时间(PMQs);也可能与英国根深蒂固的社会阶层传统有关。

Mark Lawson 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美国总统被看作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而在英国,代表国家的是皇室。因此媒体在对待首相上,显得肆无忌惮,而对皇室,特别是女王,还保持尊重。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但还不能完全解释英国媒体对政客的态度。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