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2008-2009年的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中,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崩溃,可能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戏剧性的时刻。在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Bear Stearns) 崩溃、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很快就有至少3本书在美国出版,主要都是记述这两家投资银行“最后的日子”,没有回答一个许多人都在问的问题:这些金融机构中,曾经集中着最优秀的人才,但他们不仅没有躲过,而且似乎是制造了这场金融海啸,根子在哪里?
世界金融市场一向变化多端,难以预测,但是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追寻一种可以准确预测风险的方案,许多一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投入这一行列,寻找最可靠的模型。然而历史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些模型不能让使用者躲过金融风险,但一次又一次在灾难过后,人们得出的结论却是:这些模型还不够好。
有些人开始对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金融海啸爆发后,曾经是金融衍生工具专家的Nassim Taleb (The Black Swan的作者)经常接受媒体采访,激动地述说金融量化模型是如何害人的。所以当我看到他为Pablo Triana的新书作序,就一点不奇怪了。
Pablo Triana 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有着实际的操作经验,同时又是一个研究者和作者,经常为财经媒体撰文。在他的新书《人教鸟飞》(Lecturing Birds on Flying: Can Mathematical Theories Destroy the Financial Markets? How Financial Practice Differs from Theory)中,他历数那些被广为追捧的量化模型是如何反复在实践中带来灾难。他认为这些量化模型的设计者是闭门造车,没有操作金融工具的实际经验,却想取代行内人士预测未来,等于是人教鸟飞。更糟糕的是,这些模型的采用,给操作者带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进一步鼓励冒险。他认为在1987年股市崩溃、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倒闭危机、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这些量化模型的广泛使用,是主要原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