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social mobility

姓氏决定未来?

《经济观察报书评·姓氏决定未来?

《路易斯》(Lewis)是一部我很喜欢的英国侦探剧,以两位牛津警探为主角,案件经常发生在牛津大学校园内。最近在看其中一集时,我注意到一位演员的姓是布鲁德內尔—布鲁斯(Brudenell-Bruce)。这个姓比较少见,而且还是中间以短划线连起来的双姓,在英国,有时候双姓代表这是一个贵族姓,因为在19世纪之前,双姓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某人继承了两个家族的头衔和领地,因为这个原因改姓是需要皇家御准的。当然今天在英国改个名字很容易,所以许多新出现的双姓和社会地位没什么关系。过后我查了一下,果然这位演员是艾尔斯伯里侯爵(Marquess of Ailesbury)和卡迪根伯爵(Earl of Cardigan)的后代,这个双姓是在1767年由英皇御准的。

书名:《二代崛起》(The Son Also Rises) 作者: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 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2月

书名:《二代崛起》(The Son Also Rises)
作者: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
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2月

从两百多年前的贵族成为今天的演员,也许只反映了这个家族的起伏变迁。但是姓氏是不是也能用来研究整个社会的变迁,特别是个人出身对其社会地位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社会阶层流动性”(social mobility)呢?这正是新书《二代崛起》(The Son Also Rises)所讨论的话题。本书作者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的经济学教授,近年来在采用姓氏数据研究社会阶层流动性上做了许多工作,这本书中收集的大部分是他与同事的研究工作,以及其他研究人员采用类似方式取得的成果。

(更多…)

重点中学 (grammar school) 之争 (1)

保守党领袖 David Cameron 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宣布,最近在英国,激起一阵波澜,反应特别激烈的,是传统的保守党支持者;左派们则在一边看笑话。一些政治观察家们预测这将是Cameron的“第四条款时刻”(Clause 4 moment)--即他能否在保守党中树立权威的时刻。

Cameron 所宣布的,是保守党将不再坚持“一旦执政将兴建更多重点中学(grammar school)”的理念。这个决定为什么如此重要?

英国的 grammar school 是指公立中学中有权依据成绩选拔学生的中学(11-16岁),可以说相当于中国的重点中学--以下就用“重点中学”。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对学习成绩的测试,即“成绩选拔”(academic selection)。重点中学选拔的学生,一般是成绩最好的10-25%。全英国现在有164所重点中学。

重点中学所涉及的理念,是social mobility。在这个议题上,传统的保守党理念有两点,第一是重点中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有潜力的学生--不论家庭背景如何--得到适当的教育;第二是在有重点中学的地方,普通中学的成绩也会提高。与之对立的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的理念,则认为不应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依据其成绩进行甄别选拔,而应该让所有背景的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只有这样,来自背景较差家庭的学生才有机会提高。两种观点,保守党提倡的是“渴望与机遇”(aspiration and opportunity),工党自民党提倡的是“平等享有”(equal access),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理念更有利于让来自较差背景家庭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大成就,即提高全社会的“阶层升迁机遇”(即 social mobility,这里指的是 upward social mobility,目前的流行译法是“社会流动”--不能清晰地表达原意,所以我用了更接近原意的“阶层升迁机遇”)。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