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太阳报》

《泰晤士报》网站明年开始收费

2009-11-18.TimesOnline

经济观察网 英国《泰晤士报》主编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本周二宣布,《泰晤士报》网站(Times Online)将从明年上半年开始收费,访问者可以一次购买24小时访问权,或参加电子订阅,他同时排除了按篇收费的“微付费”(micro payment)方式。此举将使《泰晤士报》成为英美大型综合类报纸中,首家重新开始收费的网站,受到极大关注。

哈丁的这一宣布并不出人意外,《泰晤士报》所属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主席默多克今年以来已多次声称将在旗下的新闻网站开始收费。哈丁表示《泰晤士报》目前吸引的每月2千多万访问者并不能给报社带来多少广告收入,走马观花的访客“就象(伦敦)牛津街上看橱窗的路人,从不进店消费”,其中只有50万有经常阅读《泰晤士报》网站的习惯。他认为《泰晤士报》收费之举将会“重写报业经济学”,在收费的同时,他还会与Google达成协议,让访问者可以在搜索引擎上找到《泰晤士报》网站的收费文章,这一说法。

(更多…)

读者,到底值多少钱?

南方都市报 评论周刊》10月6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宣布限制对其网站的免费浏览,凡出版了90天以上的文章,只有缴费订阅者才可以访问。与此同时,零售价50便士的《伦敦晚报》(Evening Standard)宣布从10月12日开始,改为免费发放。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决定,反映出来的同一个事实: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已经破产,不得不寻找其它出路。

如果做纯商业考虑,报刊杂志的每一位读者,到底值多少钱?每一位网站访问者,又能带来多少收益?目前英国媒体对此的普遍估计是155:5,即每位报纸读者平均每年能为报社带来155英镑收入,其中90英镑来自卖报,65英镑来自广告,而每位网站访问者,每年能带来的广告收入仅仅为5英镑。这一数字与读报所花的时间成正比:据调查,英国每位报纸读者每月平均花12个小时读报,而网站访问者,每月只在报纸网站上平均停留10分钟。

(更多…)

由《太阳报》亮牌所想到的

今天《太阳报》不仅在头版大字刊出《工党已经失败》(Labour’s Lost It),而且表明报纸将会支持保守党,甚至在报社总部外墙打出“We Are Feeling Blue”的蓝底白字投影,蓝色(blue)在英国政治中是指保守党(工党是红色、自由民主党是黄色)。

但有趣的是,《太阳报》的苏格兰版本 Scottish Sun 虽然采用同一头版设计,但在内页却并没有表示支持保守党,而且含糊地说“必须让苏格兰人民选择”,选择了留一手。这当然和苏格兰的政治格局有关,在苏格兰,保守党不仅在下议院失去了所有的席位,在苏格兰议会上,席位(17席)也远远少于苏格兰国民党(SNP,47席)和工党(46席)。

(更多…)

《太阳报》亮牌

今天是英国工党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首相布朗下午在大会上发表的讲话,被看作是工党“生死抉择”的演讲,其中抛出几条重要政策,包括免费老人护理、取消强制性身份证制度等等,反应还算良好。

2009-09-29 The Sun front page Labour's Lost It

但是今天晚上《太阳报》抛出了更重磅的炸弹:宣布下届大选,《太阳报》将不再支持工党。在明天《太阳报》头版的大字标题是《工党已经失败》(Labour’s Lost It),并说“在掌权12年之后,工党政府已经迷失的方向,现在它也失去了《太阳报》的支持”。选择这一时机宣布,显然是为了取得最大的媒体轰动效应。

英国的全国性报纸,大部份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当大选来临,就反应在明确支持某一政党上。这是一种传统,也是对英国传播媒体(broadcasting media,即电视电台)法定必须中立的一种互补。《太阳报》所说的12年,是指工党上台的12年,同时也是《太阳报》支持工党的12年。在这之前《太阳报》是反对工党的,1992年大选前夕《太阳报》攻击工党候选人 Neil Kinnock的头版,被许多人认为对当年工党失败起了一定作用。1994年布莱尔担任工党领导人之后,花了不少工夫取得《太阳报》的支持。当然《太阳报》背后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这个媒体帝国,布莱尔在当选工党领导人之后,即飞往澳大利亚参加新闻集团举办的会议为自己领导下的“新工党”政策做宣传,可见其重视程度,也取得了效果,《太阳报》从此成为布莱尔的支持者。

(更多…)

售价11万英镑的社会公义

今天早晨在BBC Radio 4的Today节目上,听到《每日电讯报》助理主编Andrew Pierce在接受采访,说报社花了11万英镑买下了下议院议员的全部报销单资料。这是《每日电讯报》第一次公开承认花钱买下了这些资料(虽然从未否认),并且第一次公布数字。在这之前流传的数字从9万到30万英镑不等。

《每日电讯报》今天公布这一数字,是因为需要宣传一本新书 No Expenses Spared,书名的含义既是表示“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又用 expenses 一词暗扣全书主题。此书由两名《每日电讯报》记者撰写,叙述报社从收到资料、到做出决定买下、然后组织班子分析研究这些资料、核实、向议员求证、最后公布等过程。《每日电讯报》的“议员津贴丑闻”是今年5月份英国最大的新闻,而且持续时间之长,引发的震动之剧烈,完全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英国影响最大的政治丑闻。在制造独家新闻上,《每日电讯报》这一单可说极为成功,不仅控制新闻导向(当时BBC每天都跟进《每日电讯报》揭出的新丑闻),而且据《卫报》媒体部估计,这一独家新闻让《每日电讯报》在5月份多卖了超过一百万份

(更多…)

Kindle不是报纸的救星

2009-05-11 kindle_dx

经济观察网 本周三Amazon 推出了大尺寸的阅读器 Kindle DX,被一些人称为是“报纸的救星”,因为新型阅读器够大,可以用来阅读整版的杂志,将来当然有可能用来读报纸。

但是象 Kindle DX 这样的阅读器,本身是拯救不了报纸的。

如果要凭内容收费――这里的内容(content)是广义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等创意内容――必须至少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内容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是内容的承载和传播是可以控制的。

一份优秀的报纸,确实会有许多独到的内容。但目前的网络阅读习惯是,如果一家报纸内容收费,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换一家免费网站阅读相似的内容。新闻本身是没有专利或版权的,“独家新闻”能维持的时间很短。现在敢采取收费模式的大型报纸,只有《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这两份专业金融刊物,因为这两份报纸的读者不可能找到免费的替代刊物。

其实在网络时代,读者对新闻和评论的需求量比过去还大,但是所有的媒体,从报刊到电视电台,都在通过网站平台竞争,传统媒体失去了对内容承载介质和传播途径的控制。

(更多…)

Jade Goody

2009-03-23ok

Jade Goody 在母亲节去世,今天英国的小报几乎都在头版刊登了她的照片,《太阳报》不仅用了前8版报道她去世的消息,还奉送14页的专题增刊。今天早晨在BBC Radio 4 的 Today 上听到有人说她是“穷版的戴安娜”(Princess Diana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tracks)。

连《卫报》的头版也是Jade Goody的照片,还在头版刊登了 Lucy Mangan 的长文,角度是现代媒体如何造就了 Jade Goody。她自从2002年参加 Big Brother 以来,小报媒体骂她、讽刺挖苦她、捧她、接着又骂她、然后又重新接纳她、捧她,一个“15分钟风光”成为7年的小报好素材,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英国版的《OK!》杂志甚至在上周她仍未去世时,就已经把定名为“Jade Goody 纪念专刊”的第666期出版了

Jade Goody 为什么会红,已经有不少人分析过。Lucy Mangan 的这篇文章做了系统的回顾。对于她,我所联想起的,是最近大红的 Slumdog Millionaire:一个出身贫寒、一无所有、被压在社会底层的人,如果要扬眉吐气,或是摆脱困境,或是赢得自尊,最快的途径,似乎就是从事某种娱乐活动,一举成名。

Slumdog Millioaire 中的男主角靠参加《百万富翁》的游戏摆脱贫民窟。Billy Elliot 中的男主角 Billy靠跳芭蕾离开贫困落后、毫无前途的煤矿区。Calendar Girls 中的乡村家庭妇女,靠拍裸体年历实现为当地医院捐款的目标。Full Monty 中失业后如丧家犬般的钢厂工人,也是“一脱成名”,靠表演脱衣舞赢回自尊自信。不需要有才能,只要成为“名人”(celebrity),就打开了成功的大门,Jade Goody 真正地实现了这一人生理想。

名画化缘:《戴安娜与阿特泰恩》(Diana and Actaeon)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地方不大,不过里面还是有几件镇馆之宝,其中之一是挂在美术馆中央墙上的一对16世纪威尼斯画家提香(Titian)的大型油画《戴安娜与阿特泰恩》(Diana and Actaeon) 和《戴安娜与卡利斯托》(Diana and Callisto)。但是最近《戴安娜与阿特泰恩》不见了,被送到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化缘”去了。

原来这两幅油画不归苏格兰国家美术馆所有,而是由英国的萨瑟兰公爵借给美术馆展出的。一借就借了50多年,今年公爵忽然决定卖出套现,但是给美术馆优先选择权――每幅“优惠价”5千万英镑。如果美术馆能在今年年底前筹到5千万,可以先买下《戴安娜与阿特泰恩》,然后在4年内以同样价格买下《戴安娜与卡利斯托》。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当然没这笔钱,和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合在一起,也买不下来。但是两家美术馆影响力够大,能够说服别人掏钱,于是才有让名画旅行到伦敦展出一举。最近因为“国家遗产纪念基金”愿意出资1千万,加上其它资助,包括公众捐款,据说已有超过2千万资金。

两幅提香的作品都作于16世纪,题材是罗马神话。《戴安娜与阿特泰恩》展示的是猎人阿特泰恩撞见戴安娜裸体的故事。戴安娜(Diana)是罗马神话中的狩猎女神,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Artemis。她又是月亮女神,所以油画右侧的戴安娜头上带着一个有一轮弯月的王冠。戴安娜与伺女在溪边裸体沐浴时,被猎人阿特泰恩撞见,画中的阿特泰恩带着猎狗、背着箭,惊恐之下,手中的弓掉在了地上。戴安娜盛怒之下,立刻把阿特泰恩变成了一头雄鹿,结果猎人却被自己的猎狗(左下角)撕碎。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