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Rotating Header Image

10月, 2009:

《泰晤士报》新出科学杂志 Eureka

今天(10月8日)《泰晤士报》出版了一份新的科学杂志,名为 Eureka ,随报奉送。Eureka 是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测量不规则物体重量时的欢呼,选择这个名字,应该有向古希腊科学成就致敬的意思。

2009-10-08 Eureka

这是一份60页的大众科学类杂志,面向的是普通读者。杂志的6名编辑背景很强,除了有《泰晤士报》的科学编辑 Mark Henderson 和环境编辑 Ben Webster外,两名《泰晤士报》的专题作者都有博士学位(分别是空间物理和神经图像),不过电视演员 Ben Miller 都曾经是剑桥的物理博士生着实令人意外,最后还有皇家科学院院长、皇家首席天文学家(Astronomer Royal) Martin Rees。编辑队伍不可谓不强大,《泰晤士报》对这份杂志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能否成功最终还要看是否受读者欢迎。

这一期封面上的副题是 Science. Life. The Planet,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气候变迁的,内容涉及野生动物、绿色生活、棉花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等等。杂志中有些内容是典型的大众科学话题,比如人类在田径赛场上的极限,电视信号传到了那个星座,都市建筑与生态等,这期中还有中国的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的图解。“15名影响未来的科学家”这样的专题,显示这本杂志有为科研界和普通大众“搭桥”的设想。

(更多…)

公子哥儿的年轻时代 When Boris Met Dave (2009)

Channel 4 选择在保守党大会期间,卡梅伦做大会演讲的前夜播出这部记录故事片(docu-drama) When Boris Met Dave,看上去是在给卡梅伦拆台,因为片中所说的卡梅伦(Dave)和约翰森(Boris)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参与 Bullingdon Club 的故事――都是两人在从政之后不愿意谈论的旧事。然而片子的基调,却不是挑战两人的从政的背景和道义资格,而几乎是为未来的首相预先做怀旧了。

2009-10-08 Newsnight Bullingdon Club painting

所谓 Bullingdon Club 的旧事,本身固然怪异,仿佛是回到了大英帝国时代。但更有趣的,是事后其中的主角极力掩盖这段往事的努力,甚至到了不允许报章发表其中一幅著名的成员合影的程度,显示出在英国,社会阶层的概念依然深入人心,依然有着政治杀伤力。

(更多…)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结构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3位科学奖,印度裔美国科学家(在英国工作) Vendatraman Ramakrishnan、美国科学家 Thomas Steitz 和以色列科学家 Ada Yonath 都是蛋白晶体结构方面的专家。他们的贡献,是用高清晰度的蛋白晶体结构,为研究蛋白合成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核糖体(ribosome)的英文名在1958年出现,是当时用来命名一种刚发现不久,处于细胞质内,带有核糖核酸的蛋白,那时已经知道核糖体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出生罗马尼亚,在美国工作的George Palade 曾因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获得1974年诺贝尔生理奖。

核糖体的作用,是在蛋白合成过程中,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又有“蛋白工厂”之称。核糖体能够结合蛋白合成所需的模板(mRNA),然后携带着单个氨基酸分子的tRNA来到核糖体上,如果这个tRNA的3个碱基正好和模板 mRNA配对,那么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分子就会接到合成中的肽链上。

核糖体的这种工作方式,以及它的大致结构:每个核糖体都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在1980年代以前就已经知道了。但是由于对其细微结构缺乏了解,所以蛋白合成机制还有许多问题不清楚:比如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肽链合成的准确度等等。

这3位科学家的贡献就在这里。他们都是结构生物学家,使用X光衍射、电镜等技术分析蛋白结构。做这方面工作的关键,是必须能够制成高纯度、高质量的蛋白结晶。随着技术的进步,对蛋白质结构的解析度越来越高。以色列的 Ada Yonath 从1980年代开始就在从事核糖体结构研究,当时的分辨率可做到10埃(1埃=0.1纳米),核糖体的大小约为200埃。

她以后一直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从1990年代开始,耶鲁大学的 Thomas Steitz 和剑桥分子生物实验室(属于英国MRC研究系统)的Vendatraman Ramakrishnan,以及其他一些实验室,都相继提供了高清晰度结构图。1990年代末,21世纪初是结构生物学腾飞的时代。

以下这幅图片,来自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背景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分辨率(9/5/2.4埃)下,原核生物核糖体50S亚基的结构,其信息量之不同,是非常明显的。需要注意的是,要获得高分辨率,不是有高水平的检测仪器就可以做到,更重要的是在样品的提取和准备上的突破。

2009-10-07 Ribosome structure

核糖体的两个亚基,现在都有低于3埃的高分辨图。根据这些信息,现在不仅能用电脑重现核糖体的模型,而且还能回答核糖体是如何保证肽链合成的准确性,以及抗核糖体药物是影响核糖体工作的原理等等。现在有一些药物,就是利用原核生物(如细菌)和真核生物之间在核糖体结构上的差异,专门抑制细菌核糖体合成细菌蛋白,以产生抗菌效果。

Wolf Hall 获 Man Booker Prize

2009-10-06 Hilary Mantel won Man Booker Prize

Hilary Mantel 的Wolf Hall 夺得了今年的 Man Booker Prize。今年似乎是小说布克奖最没有悬念的一届,Wolf Hall 是最大的热门,赔率 (10/11)为历年最低,博彩公司还放出风声,称如果 Wolf Hall 获胜,博彩公司将会大受损失云云。

现在的悬念是在获得小说布克奖之后,Wolf Hall 这本“文学小说”能买多少本。去年的获奖小说 White Tiger ,尽管被许多人认为“不容易读”,但是在获奖之后,在全球共售出了50万本。今年入选布克奖短候选名单的小说,销量都因此获得提高,Wolf Hall 更是进入了9月份英国小说类精装本排行的前十,在获奖之前,已经售出超过3万本。这本小说的题材许多人都感兴趣,在获奖之后,肯定还能掀起一阵购买潮。

但奇怪的是,今天 BBC 报道,在文学界,也有人持“文学小说”如果卖得太好,就会掉身价的看法。“文学小说”作家看不起“类型小说”,不是新鲜事,没想到还真有觉得看的人越少越高级的。

英国新书介绍 #17 (2009年10月5日) On Rumours

2009-10-04 On Rumours

On Rumours
作者 Cass Sunstein
出版社 Allen Lane/Penguin (精装本2009年9月24日出版)
页数 112 页
ISBN 978-1846142697

这本书只是薄薄的一本,正文不过88页,看上去象是一篇论文,但是行文虽然严肃,却并不枯燥,书中不仅引用研究案例(书后有84条引文来源),还经常通过举例来论证观点,是一本观点清晰、论证有说服力、又简短易读的书。

书中论证的,是在网络时代谣言传播的特点,以及社会需要采纳的应对之策。作者指出,人类之所以会相信和传播谣言,并不是缺乏理智,而是我们在做判断时,通常会受感情和直觉的左右,会倾向于相信符合我们原有理念的谣言,而很容易拒绝那些与我们的价值观相背的谣言。这就是为什么“辟谣”的努力,对于那些已有固执信念的人来说,通常没有什么作用。

(更多…)

几段缩时摄影

Dan Chung 在 Twitter 上说他的国庆60周年阅兵游行视频在2天内就有50万人观看,而且仍在不断增长中。

China’s 60th Anniversary national day – timelapse and slow motion – 7D and 5DmkII from Dan Chung on Vimeo.

在这之后,Shanghaiist 网站推出了一段上海的仿微缩景观缩时摄影视频。仿微缩景观的效果是通过使用移轴镜(tilt-shift)而人为控制照片景深,其效果是实景拍摄反而有微缩模型拍摄的感觉,当然现在拍摄这种效果都不需要特别的设备了,只要用Photoshop事后处理即可。拍摄这段视频的Joe Nafis,使用的据称仅仅是一台 Canon A540。

Miniature City Shanghai – Tilt Shift Time Lapse from Joe Nafis on Vimeo.

在YouTube上我还找到了这段香港的缩时摄影视频。这段视频摄于今年浪卡台风(Nangka)袭港期间,拍摄地点应该是港岛的某处高楼,由南向北朝向九龙方向,用一台Canon 50D,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每20秒一幅。

看这些缩时视频,让我想起前两年一位爱丁堡人曾经制作了一段爱丁堡的缩时摄影视频。他花的时间很多,景色也非常丰富。

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端粒的发现

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 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 和 Jack Szostak,奖励的成就是发现了染色体端粒(telomeres)。

1970年代 Elizabeth Blackburn 和她的合作者发现了在染色体两段的端粒结构――重复的DNA序列,Jack Szostak 和她合作,先是合成拥有端粒序列的染色体,然后注入酵母细胞,证明端粒的存在可以在酵母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保护染色体不会丢失,因此而发现了端粒的作用。这是在1982年,2年后她当时的博士生Carol Greider发现了细胞内合成端粒的端粒酶(telomerase)。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就是颁给这3人。

端粒的发现,最重要的贡献,是回答了在细胞分裂中,如何保证DNA序列不会丢失的问题。

(更多…)

上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17 (2009年10月4日)

在上周的非小说类精装本排行榜上,大多数的是名人传记见闻类,排行前两位的分别是 Ant and Dec 的 Ooh! What a Lovely Pair 和已故皇太后的官方传记。上个月去世的美国演员 Patrick Swayze 的传记 The Time of My Life 刚一出版即排名第5。与众多的传记抗衡的,是 Richard Dawkins 有关进化论的新书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排行第3。

2009-10-05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10

秋季是英国图书出版的繁忙季节,特别是非小说类精装本中的指南类书籍,适合作为圣诞礼物,在圣诞前市场上争夺激烈。上周《吉尼斯世界纪录2010》已经升到第一,售出超过3万本,紧随其后的都是菜谱旅游类书籍,包括 Jamie’s AmericaEconomy GastronomyCaribbean Food Made Easy等。

和精装本一样,非小说类平装本排行榜上,许多也是名人传记见闻类书籍。以普通人为主角的,大都与家庭暴力历史有关,比如这本排行第一的Lisa James 的回忆录 Mummy Knew: A Terrifying Step-father, 说的是她小时候在目前年的默许下,被继父侵犯的故事。Julie Walters 的回忆录终于从榜首掉了下来,不过她的这本 That’s Another Story 的平装本迄今已经售出了近12万本。

2009-10-05 Bad Science

在非小说平装本排行榜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Ben GoldacreBad Science (平装本今年4月出版)。他本人是医生,让他成名的,却是近年来他在媒体上不断揭露伪科学、虚假证据、没有科学依据的统计数字等等的工作,他在每星期六的《卫报》上,还有一个同名专栏。上个月他和政府的科学和创新次长 Lord Drayson 做了一场公开辩论,主题是英国媒体的科学报道水平,感兴趣的可以在《泰晤士报高教增刊》网站看辩论视频

(更多…)

Emma (2009)

BBC 的新剧 Emma 从今天晚上开播,每周一集,每集60分钟。240分钟的长度,步调上应该能放松些,也可以有更丰富的细节了。这次的编剧 Sandy Welch 曾经改编过 2006年的 Jane Eyre,以及North and South (2004) 和 Our Mutual Friend (1998)。在古装电视剧上有不少经验。这部Emma据说是几年前BBC就答应让她改编,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2009-10-04 Emma (2009)

不过在此剧播出前,英国的古装剧高手 Andrew Davies 就出来炮轰 BBC,批评BBC在选择题材上过于保守,也就是说选 Emma 太保险了。但是他本人在1996年就为 ITV 改编过 Emma,而且我认为他的那个版本是最好的。

所以看这部新剧时,会不自觉地拿它和1996年的版本相比。这部新剧,从景色到人物,都焕然一新了。选景之漂亮,英格兰南部乡村夏天的迷人,以我的胃口来说,未免有点过了。似乎随便定格任何一个室外场景,都是一张明信片。连室内背景都显得十分精致――我要忍不住说“过于”精致了。

(更多…)

Emma (1972) (1996)

BBC 将在星期天(10月4日)播出新版的 Emma,是由 Sandy Welch 改编 (2006年版《简爱》编剧),将由Romola Garai演 Emma,Jonny Lee Miller 演 Mr. Knightley,Louise Dylan 演 Harriet。这将是我看的第4个版本的 Emma,不知道能不能超越1996年Andrew Davies 为ITV拍摄的那个版本。

2009-10-02 Emma (1972)

我看的最早的版本是1972年BBC拍摄的6集共2小时长版本,由Doran Godwin主演。这个版本从演出到布景灯光,都有比较强的舞台感,但是其中人物,却让我觉得最接近简•奥斯汀书中的角色。Emma的举手投足、端着架子的做作感,让我相信这个社会阶层的人物的行为举止就是如此。女主角 Emma 其实是一个不善表达温柔关怀、不会善解人意、有点刻薄势利、自负但不至于狂妄、工于心计但仍不失天真的富家小姐,当时的那种演出方式似乎很符合表现这样一个人物。拍摄年代久远,但我对拍摄质量并不在意(估计是用16mm胶片拍摄),反而是每集开始的主题音乐,一曲钢琴独奏,让我印象深刻。

(更多…)

 
Real Time Web Analytics